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摘 要〕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间苯三酚对肾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州市中医医院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5 月 期间收治的 60 例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予间苯三酚联合哌替啶治疗;观察组予针刺 (双侧京门、肾俞、委中)联合间苯三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 30 min 内的镇痛疗效以及不同时点的镇痛效果。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后 30 min,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治疗 10 min,观察组患者的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3.3 %, 与对照组的 90.0 %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针刺联合间苯三酚治疗肾绞痛与哌替啶联合间苯三酚的 疗效相当,但前者的镇痛起效时间较后者提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针刺介入时间对国产期全脑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模型大鼠大脑皮质凋亡细胞、巢蛋白(Nesfin)表达的影响.[方法]于SD雌性大鼠妊娠21 d时,颈椎脱臼法处死,用止血钳夹闭双侧子宫角血管5min,剖宫产取出的幼鼠经行为学及脑组织切片确认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模型组不针刺;针刺1组、针刺2组、针刺3组、针刺4组分别于出生后第3、5、7、14天开始针刺,连续7d;正常组自然分娩,不造模不针刺;假手术组为孕鼠被处死后,不钳夹子宫动脉而剖宫取出幼鼠.各组大鼠均于出生后21 d断头取脑组织,检测大脑皮质中凋亡细胞及Nesfin的表达.[结果](1)各针刺组凋亡细胞的表达均有减少;针刺1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针刺组的Nestin表达均有所增加,针刺1组、针刺2组、针刺3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针刺抗缺氧缺血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大脑神经细胞凋亡、增加脑组织中Nestin的表达来实现,出生后第5天开始针刺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苏子降气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市中医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单纯实施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实施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苏子降气汤治疗,对比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呼气峰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苏子降气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较常规西医治疗好,患者肺功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能更好更快缓解,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用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缓慢进针手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燕彬  吴加利  孙铄 《中国针灸》2012,32(9):807-809
探讨缓慢进针手法获得临床良好疗效的原因.从缓慢进针的基础因素入手,进而分析缓慢进针时的手法要求、“正、压、捻、虚”四步要领、操作关键点以及意义所在.缓慢进针不仅利于在医患两神合一的过程中治神、调神、引气,而且可在天地人三部之间累积针感,加强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葛红汤治疗对胸痹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胸痹患者86例,根据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与观察组43例(给予中药葛红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胸痛、心悸及气短等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葛红汤治疗胸痹患者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同时能抑制心绞痛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围产期全脑缺氧缺血性损伤的新生大鼠模型。方法SD雌性大鼠妊娠21 d时,颈椎脱臼法处死,用止血钳夹闭双侧子宫角血管5 min后,剖宫产取出新生大鼠,交由代乳鼠喂养。结果造模组雌性大鼠9只,共娩出新生大鼠91只,出生3 d内死亡7只,死亡率7.7%。新生大鼠出生第2天进行翻身实验,第14天进行悬吊实验和斜坡实验,造模组和其余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新生大鼠出生后21 d,取脑组织切片行HE染色,显示大脑皮层典型的缺氧缺血性损伤,与正常组相比,可见神经细胞明显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论采用延迟5 min剖宫产和代乳鼠喂养的方法,操作简便,并结合行为学测试筛选行为异常者,可建立稳定可靠、可供长期实验使用的围产期全脑缺氧缺血性损伤的新生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活性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采用CTA检查133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颈内动脉狭窄的程度,将其分为轻-中度狭窄组及重度狭窄组。收集133例患者及70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采用速率法检测血浆Lp-PLA2活性。结果重度狭窄组高血压、糖尿病比率显著高于轻-中度狭窄组(P=0.039,P<0.001)及正常对照组(P=0.016,P<0.001)。轻-中度狭窄组高血压、糖尿病比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4,P=0.003)。与重度狭窄组比较,轻-中度狭窄组(P=0.022,P=0.009,P=0.008)及正常对照组(P=0.012,P=0.007,P=0.001)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Lp-PLA2活性显著降低,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p-PLA2活性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独立相关(P<0.05)。结论 Lp-PLA2活性可以作为预测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指标,较高的Lp-PLA2活性一定程度上提示重度动脉狭窄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辅治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心肌肌钙蛋白Ⅰ (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及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5例.对照组应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进行治疗,试验组加服血府逐瘀汤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CysC、cTnⅠ水平高于试验组,LVEF水平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试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府逐瘀汤辅治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CysC、cTnⅠ及LVEF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