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用于冠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院我院心内科2013年至2015年间行冠脉造影或冠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共3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实验组在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术中使用LMWH,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的普通肝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天内的主要终点事件(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急诊血运重建、卒中)和次要终点事件(穿刺部位血肿、假性动脉瘤、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在主要终点事件上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LMWH用于冠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时T波假性正常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就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心血管内科,且心电图提示T波异常(包括低平、倒置)患者,完善实验室相关检查、超声心动动图、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多排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心肌梗死(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收集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T波假性正常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入选97例患者,将T波假性正常化及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OR=13.871,95%CI:1.980~283.672,P=0.023)及T波假性正常化(OR=0.227,95%CI:0.055~0.891,P=0.035)与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相关。男性为危险因素,而T波假性正常化为保护因素。结论 非心肌梗死患者平板运动试验时出现T波假性正常化提示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鉴于低分子肝素(LMWH)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和较好的预期剂量反应,不需监测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等诸多优点,已有关于LMWH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替代普通肝素(UFH)的研究,已证实依诺肝素、达肝素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过表达miR-126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内注射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脏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制备过表达miR-126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miR-126),通过冠脉结扎的方法制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制备成功的模型随机分为三组:MSCmiR-126组(n=2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组(n=25)及磷酸缓冲盐(PBS)对照组(n=25),各组动物分别于心肌梗死区注射相应细胞或试剂,6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各组动物心脏功能情况,而后处死动物取出心脏,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各组动物心室重构的差异。结果 MSCmiR-126组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学指标均优于MSC组,这两组又都优于PBS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移植经miR-126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明显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效果优于普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与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94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给予利尿、扩血管、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等常规治疗;替罗非班+ rhBNP组(B组):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给予的剂量:0.4 μg/(kg·min),30 min后以0.1 μg/(kg·min)微量泵静脉持续泵入48 h;同时应用rhBNP,给予的剂量:1.5 μg/kg,3 min后以0.015μg/(kg·min)微量泵静脉持续泵入48 h.比较两组用药前后各项指标.结果 入院时两组CK-MB、TnI、SCr、NT-proBNP值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K-MB、TnI、SCr、NT-proBNP值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B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LVDD均有所下降,LVE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B组更明显(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rhBNP治疗AMI伴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应用那屈肝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应用那屈肝素的合适剂量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23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危患者随机分为Ⅰ组(那屈肝素0.075ml/10 kg,120例)和Ⅱ组(那屈肝素0.1 ml/10 kg,116例).两组给予相应剂量那屈肝素,每12 h皮下注射1次,至少48 h,最后一次注射1 h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不再追加那屈肝素.分别在末次注射前、注射后1 h、2 h、4 h、6 h、8 h测定血浆抗Xa因子活性.观察记录患者30 d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死亡、再梗死、血运重建)及出血事件.结果 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30 d内随访主要心脏事件及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血浆抗Xa因子活性Ⅱ组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前应用两种剂量那屈肝素均能达到有效的抗凝效果.  相似文献   
7.
背景病毒性心肌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B3(CVB3)感染引起,而微小RNA(miRNAs)与CVB3感染密切相关,因此明确miRNAs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关系可能为临床诊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提供新思路。目的探讨外周血miRNA-216a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疑似病毒性心肌炎患儿38例,其中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30例(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外周血miRNA-216a表达量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 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外周血miRNA-216a表达量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住院时间、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血清cTnI、CK-MB水平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价外周血miRNA-216a表达量及血清cTnI、CK-MB水平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1)观察组患儿外周血miRNA-216a表达量及血清cTnI、CK-M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miRNA-216a表达量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住院时间(r=0.409)、APACHEⅡ评分(r=0.607)及血清cTnI(r=0.491)、CK-MB(r=0.472)水平呈正相关(P0.05)。(3)ROC曲线显示,外周血miRNA-216a表达量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62,血清cTnI水平为0.705,血清CK-MB水平为0.678。结论外周血miRNA-216a表达量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及其病情严重程度、心肌损伤程度有关,且其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与血清cTnI、CK-MB水平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钠肽对对比剂肾病的预防效果。方法将76例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5例)和重组人脑钠肽组(41例),常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仅生理盐水水化;重组人脑钠肽组在常规治疗及水化基础上,应用重组人脑钠肽,剂量为1.5μg/kg,3min后以0.015μg/(kg·min)微量泵静脉持续泵人24h。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48h后的cr及胱蛋白酶抑制素C(CysC)水平,并比较2组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结果入院时常规治疗组和重组人脑钠肽组患者cr及Cys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14±78)μmol/L比(224±83)μmol/L,(1.63±0.32)mg/L比(1.71±0.33)mg/L;P〉0.05];常规治疗组PCI48h后cr及CysC水平明显高于入院时水平及重组人脑钠肽组PCI48h后[分别为(285±92)μmol/L比(214±78)、(220±80)μmol/L,(3.41±0.67)mg/L比(1.63±0.32)、(1.65±0.29)mg/L;均P〈0.05]。常规治疗组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重组人脑钠肽组[85.7%(30/35)比12.2%(4/41),P〈0.05]。结论重组人脑钠肽可预防对比剂。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