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盛宏申  徐光  孙景豫  何跃  王锦玲 《西南国防医药》2007,17(6):679-682,F0004
目的:观察庆大霉素损伤后豚鼠前庭上皮修复期细胞增殖和STAT3 mRNA的表达变化情况,探讨其生物学特性和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庆大霉素损伤后豚鼠前庭上皮STAT3 mRNA的表达变化;采用Brdu体内标记和抗Brdu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庆大霉素损伤后豚鼠前庭上皮修复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在正常成年豚鼠前庭上皮中,STAT3 mRNA有低水平表达。庆大霉素损伤后1d组,STAT3 mRNA杂交信号最强,其后逐渐减少,21d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正常对照组前庭上皮中无Brdu阳性细胞。各实验组均观察到Brdu阳性细胞,7d组最多。结论:庆大霉素损伤后,豚鼠前庭上皮钉AT3 mRNA表达增强,其时程变化与细胞增殖活动密切相关。STAT3在豚鼠前庭上皮损伤后的自发修复中可能起重要信号转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在内耳毛细胞发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是重要的促有丝分裂因子,也是不可缺少的调节因子。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在哺乳动物前庭器官也有表达。目的:观察庆大霉素损伤后豚鼠前庭上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受体、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的表达和分布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耳鼻喉科。材料:选用健康成年豚鼠20只,体质量300~350g,由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和实验组(n=16),实验组又按停药后1,7,14,21d4个时间点进行观察,每个时间点4只。方法:实验于2002-01/2002-05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喉科实验室完成。实验组豚鼠每天腹腔注射庆大霉素80mg/kg,对照组动物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连续10d。豚鼠出现步态不稳或眼震认为造模成功。每天观察豚鼠的步态、眼震及进食量。分别于停药后1,7,14,21d将实验组动物腹腔注射戊巴比妥50mg/kg过度麻醉后,取出并剪开双侧听泡,去除镫骨底板,固定、脱钙、包埋。取与蜗轴平行方向连续切片。对照组动物于停止注射生理盐水后1d采取相同措施。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前庭上皮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受体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的表达及分布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动物庆大霉素损伤后行为学和前庭上皮形态学的变化。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受体、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的表达及分布变化。结果:纳入的20只豚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庆大霉素注射期间,所有豚鼠的前庭功能均受损,停药后未经任何治疗,其前庭功能均部分恢复。②注射庆大霉素后,前庭上皮形态学改变明显,但停止注射庆大霉素1周后明显改善。③对照组豚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受体有低水平表达,庆大霉素损伤后停药1d其表达最强,之后逐渐下降,但停药后21d其表达仍高于对照组。各组间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受体表达灰度值比较差异明显(F=51.8,45.7,P<0.05)。二者变化规律基本一致。④对照组豚鼠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有低水平表达。庆大霉素损伤后其表达逐渐增强,停药后7d表达最强,之后逐渐下降,停药后21d其表达仍高于对照组。各组间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表达比较差异明显(F=103.7,106.4,P<0.05)。二者变化规律相近。结论:庆大霉素损伤后豚鼠前庭上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受体,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表达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可能是内源性的促有丝分裂剂,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的方式在豚鼠前庭毛细胞修复的早期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可能在庆大霉素损伤后豚鼠前庭毛细胞自发修复中发挥重要的信号转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二级医院耳鼻喉科门诊的病例特征,为后续分队进一步做好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在黎巴嫩维和二级医院门诊就诊的耳鼻咽喉科390例患者资料.结果 耳科疾病167例,所占比例为42.8%,咽喉科疾病88例,占22.6%,鼻科疾病124例,占31.8%,专科查体11例,占2.8%.耳鼻喉科常见疾病即四炎一聋(中耳炎、鼻炎与鼻窦炎、咽炎及扁桃体炎、喉炎及耳聋)仍是二级医院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占全部疾病的61.0%,过敏性鼻炎、鼻出血等疾病的发病有明显季节性.结论 联合国驻黎巴嫩二级医院耳鼻咽喉科医师必须加强对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诊治的培训,结合疾病特点,有针对地准备相应药品,从而圆满完成维和医疗任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鼠前庭神经核群向中缝大核的投射纤维特征。方法:选择8周龄SD大鼠10只,TMR逆行追踪观察前庭神经核向中缝大核的纤维联系;3 d后荧光显微镜下定位并计数前庭核内标记细胞。结果:将TMR注入中缝大核后,在前庭核群均可见到标记阳性细胞,在前庭内侧核吻侧及外侧核观察到较多阳性神经元,在前庭神经下核标记细胞较少,在前庭神经上核标记细胞最少。结论:前庭核群与中缝大核之间存在双向神经纤维联系。提示中缝大核在前庭信息的传递和处理中发挥作用,可能对身体的平衡及情绪的活动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孙景豫  盛宏申  高雪  刘顺利  邱建华 《医学争鸣》2007,28(12):1098-1100
目的:建立大鼠前庭器官的原代体外培养模型,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前庭上皮细胞在佛波酯(PMA)作用前后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出生2 d大鼠的椭圆囊上皮,体外培养1~7 d;从第2日开始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照相,试验组加入PMA 30 min,2 h和6 h,固定,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体外培养椭圆囊1 wk,12 h时可见成纤维细胞沿移植物边缘游出,2 d后内皮细胞聚集,呈铺路石样,透射电镜观察细胞无肿胀,胞膜、胞核完整,线粒体嵴无肿胀,纤毛无脱落;PMA各试验组细胞形态正常,核糖体密集,高尔基体较前发达,内质网轻度扩张.结论:大鼠前庭器官体外培养方法可行,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6.
孙景豫  胡剑超  杨玲  唐斌 《人民军医》2011,(11):954-955
2009年10月-2010年6月,我们担负中国驻黎巴嫩维和二级医院耳鼻咽喉科疾病诊治任务,共收治门诊患者141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笔者随中国第五批维和部队赴黎巴嫩执行维和卫勤保障任务,维和期间中国维和二级医院共接急诊患者310例.现将疾病临床特点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期间在中国维和二级医院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用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急诊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患者相关资料,结合具体诊疗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8.
佛波酯对体外培养大鼠前庭上皮PKC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条件下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在佛波酯(phog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诱导下大鼠前庭上皮的表达和分布特点。方法 取新生大鼠椭圆囊,建立体外前庭器官培养模型,采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的方法,以PKCβ,γ抗体为标记物,检测PMA诱导后前庭上皮PKCβ,γ的表达变化和分布特点。结果 PKCβ,γ在正常培养新生大鼠前庭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及细胞质中有弱表达。PMA作用后,其表达逐渐增多,PKCβ1主要位于细胞膜,在30min时表达最强,其后逐渐减少,45min仍高于正常(P<0.01)。PKCβ2不但位于细胞膜,而且在纤毛亦明显表达;PKCγ在PMA诱导后胞质表达增加。在毛细胞层和支持细胞层均有,主要位于毛细胞层。结论 体外前庭器官培养在PMA诱导后,PKC各亚型激活的形式及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唇大型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11例下唇缺损在1/2-2/3间,采用单侧鼻唇沟与颊组织瓣修复,7例缺损在2/3以上,采用双侧鼻唇沟与颊组织瓣修复。结果:18例患者采用上述方法修复,伤口全部一期愈合,下唇外形满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鼻唇沟与颊组织瓣修复下唇缺损,取材方便,血供丰富,口角不变形,下唇外形满意,功能恢复良好,是修复下唇大型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联合颏前移及舌根手术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S)的疗效。方法:21例重度OSAS患者经鼻咽纤维镜及上呼吸道螺旋CT检查确定存在腭咽平面及舌咽平面阻塞。术前先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10~15d,对其中16例伴不同程度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内科疾病者,给予降压、改善心肌供血、降糖等治疗待病情基本控制后,行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联合颏前移及舌根手术。结果:术后1年行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检查,手术前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和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2)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AHI从51.42&#177;8.13下降至17.03&#177;5.71(P〈O.01),LSaO2从(66.52&#177;7.81)%上升至(80.32&#177;10.43)%(P〈O.05)。根据杭州会议标准,治愈3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0.95%。未发生下前牙根尖损伤、下颌骨骨折、术后咽腔狭窄、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结论: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联合颏前移及舌根手术是治疗重度OSAS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