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医学高专实用生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以学校临床专业实用生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从课程建设的必要性、课程设计思想、教学过程的组织、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职高专院校的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改革相对较薄弱.通过合理整合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实验教学内容,分阶段实施实验教学,采用多种实验教学方法,建立符合课程性质的考核方法等措施,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争创造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课堂讨论法在医学专科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影响.方法 将学生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实验组采用课堂讨论法,由同一名教师教授消化系统章节,通过问卷调查、课后测验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课堂讨论法有助于提高医学专科教育生理学的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生理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而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必须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与实际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这些方法,在课堂中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掌握的知识更深入、更全面。  相似文献   
5.
生理学在线开放式案例教学在高职高专医科教育中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检索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归纳总结等综合学习能力有积极作用。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关注以下问题:教师需根据学情构建优质案例、拓展自身学识素养、引入学习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开展素质教育,教学如何向“能力本位”教学转变,是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现从生理学教学改革实践出发,从优化课程结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完善考核方法等方面对“能力本位”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线互动式案例教学方法在医学专科教育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学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QQ学习群在线互动式案例教学方法,由同一名教师教授消化系统章节内容,通过问卷调查、课后测验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QQ在线互动式案例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效果.实验组学生的课后测验平均成绩与优秀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Q学习群在线互动式案例教学方法有助于锻炼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值得深入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外源性腺苷对离体大鼠心肌易颤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外源性腺苷对离体大鼠心肌易颤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装置,分别灌流10μmol和50μmol外源性腺苷。结果 外源性腺苷不能提高心脏缺血,复灌后的室颤阈(VFT);使经过缺血预处理(IP)的心脏在缺血期的VFT值下降;VFT的下降与有效不应期(ERP)的延长或缩短无一致性。结论 提示外源性腺苷在大鼠心脏不参与IP对心肌的保护作用,而且还降低IP在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新要求,我校着手建设医学机能实验教学平台。将原生理、药理、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融合、优化和重组,并实行一体化设计,搭建多个子平台强调课程设计的综合性、层次性,提高平台的开放性、共享性,立足基础医学教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使教学内容专业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同时加强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使医学机能实验平台更好地发挥其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