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伴股骨头坏死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伴股骨头坏死行THR。均采用生物型髋臼假体及骨水泥或生物型股骨柄,骨折均采用钢缆固定。结果假体均正确放置,无术中再骨折及神经损伤。术后4~6周可扶拐下床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均获随访8~36个月,Harris评分:优11例,良4例。结论对此类患者行一次性THR,虽然增加了难度及一定的危险性,但可减少并发症及二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纤维环穿刺法诱导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8只,经右侧腹膜外入路用弯血管钳夹持16G穿刺针准确刺入L3-4、L4-5、L5-6椎间盘的纤维环,深度控制在5 mm。于术前及术后4、8、12周对造模后的椎间盘及对照组的椎间盘(以L1-2、L2-3、L6-7为对照)行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MRI检查,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从手术后第4~12周,造模后的椎间盘高度指数(disc height index,DHI)呈递减趋势,MRI T2WI信号呈现持续减弱趋势(P〈0.01);组织学观察发现4、8周造模组髓核细胞逐渐减少,12周组髓核细胞几乎被纤维软骨组织替代,纤维环排列不整齐,与髓核界限不清。结论纤维环穿刺法可以诱导兔椎间盘的缓慢退变,为临床深入研究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再手术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再手术的治疗体会孙一公,张坚,杨效宁,王纪湘,阚金庆我们在1978~1994年期间共收治了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失败的58例患者。改用梅花针内固定加植骨,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8例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20~56岁,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2月—2009年2月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57例患者。本组所有病例在C臂X线机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本组病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进行疼痛评分,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①每个椎体平均注射骨水泥4~8mL,平均5.5mL,手术平均时间为54min,术后住院平均8.5d。术前术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随访6~30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状况,疼痛症状无复发,术后CT检查1例少许骨水泥渗漏,但未引起临床症状,无严重并发症。术前椎体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之比为54%,术后复查X线,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与椎体后缘高度之比为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能够很快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应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结合下肢气囊压力泵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方法 对92例接受THA患者,术前7 d连续应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1 mg/d),应用前及手术前分别检测凝血指标,术后根据检测凝血酶时间及时调整低分子肝素剂量.此后按1 mg/d继续应用低分子肝素至术后4~6周.术后即应用下肢充气压力泵和弹力袜.结果 84例获得随访,2例出现DVT,无一例发生PE.2例术后发生伤口血肿,经治疗后血肿消退.结论 小剂量低分子肝素(1 mg/d)结合下肢气囊压力泵等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THA后下肢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患者21例,分析其骨折分类和合并伤情况。在本组病例中,根据患者伤情,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合并伤,再处理骨折。对于股骨干骨折的治疗采用切开复位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对于股骨颈骨折的处理均采用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术,术后进行随访。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平均1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1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5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在术后7个月内均获得愈合,其余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在术后8个月获得愈合;2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均获得愈合。结论对于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来说,稳定的股骨颈骨折容易在诊治中漏诊或者延诊,故股骨干骨折时要考虑股骨颈是否骨折;在治疗时,股骨干骨折可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股骨颈骨折可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术。  相似文献   
7.
背景: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已被证实具有诱导成骨细胞分化作用,但其是否可使三维培养下的脂肪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构建组织工程骨的相关报道少见。 目的:探讨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诱导兔脂肪干细胞复合藻酸钙凝胶三维培养成骨分化的可行性。 方法:取新西兰兔双侧腹股沟区皮下脂肪垫,Ⅰ型胶原酶消化离心贴壁法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取第3代与海藻酸钠混合制备凝胶,于24孔板分组培养:对照组加入含10-2 mol/L β-甘油磷酸钠、10-7 mol/L地塞米松、50 mg/L抗坏血酸、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骨诱导培养基,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再加入1.5 µg/L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进行诱导培养。于诱导不同时间点MTT法检测细胞增殖,RT-PCR法检测诱导细胞Ⅰ型胶原和骨钙素mRNA的表达,并检测碱性磷酸酶及钙离子浓度。 结果与结论:兔脂肪干细胞的增殖曲线呈“S”型,实验组诱导1,3,5,7,14,21 d的A值高于对照组(P < 0.05);诱导2周后两组细胞碱性磷酸酶、茜素红染色均阳性,但实验组钙结节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实验组诱导7,14 d的Ⅰ型胶原和骨钙素mRNA表达均强于对照组。实验组诱导1,2,3,4周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钙离子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能诱导复合藻酸钙凝胶的脂肪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8.
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讨论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9月至2011年4月应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36例高能量损伤的Pilon骨折患者.男25例,女11例;年龄16~72岁,平均38岁.患者术前可以通过常规X线检查或行三维螺旋CT检查明确诊断.术后采用AOFAS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对于骨折断端是粉碎的、不平整的,可以用螺钉、克氏针或钢丝固定,无须剥离骨膜,可以使骨折断端和骨折块之间相互靠拢以增强稳定性,然后超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4~27个月,平均13个月.32例伤口Ⅰ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2~6个月,平均3个月.踝关节活动度和骨折愈合按AOFA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总分88.2±3.6;优13例,良20例,可3例.12例发生针孔感染,5例出现针孔处疼痛,1例因过度负重导致固定针断裂,经处理均获得痊愈.无神经、血管损伤及骨髓炎等并发症.结论: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固定确切、操作简单、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9.
背景: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已被证实具有诱导成骨细胞分化作用,但其是否可使三维培养下的脂肪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构建组织工程骨的相关报道少见。
  目的:探讨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诱导兔脂肪干细胞复合藻酸钙凝胶三维培养成骨分化的可行性。
  方法:取新西兰兔双侧腹股沟区皮下脂肪垫,Ⅰ型胶原酶消化离心贴壁法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取第3代与海藻酸钠混合制备凝胶,于24孔板分组培养:对照组加入含10-2 mol/Lβ-甘油磷酸钠、10-7 mol/L地塞米松、50 mg/L抗坏血酸、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骨诱导培养基,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再加入1.5μg/L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进行诱导培养。于诱导不同时间点MTT法检测细胞增殖,RT-PCR法检测诱导细胞Ⅰ型胶原和骨钙素mRNA的表达,并检测碱性磷酸酶及钙离子浓度。
  结果与结论:兔脂肪干细胞的增殖曲线呈“S”型,实验组诱导1,3,5,7,14,21 d 的 A 值高于对照组(P<0.05);诱导2周后两组细胞碱性磷酸酶、茜素红染色均阳性,但实验组钙结节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实验组诱导7,14 d的Ⅰ型胶原和骨钙素mRNA表达均强于对照组。实验组诱导1,2,3,4周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钙离子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能诱导复合藻酸钙凝胶的脂肪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0.
在1988年3月~1995年12月期间,我们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2例,其中有18例纤维环破裂后,脱出的髓核并不位于同一间隙破裂纤维环的旁边,而是下降了1/2或1/3个椎体高度,我们将这种脱出的椎间盘称为“移位型腰椎间盘”,列为我们分出的5种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