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比较一站式杂交技术与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效果和并发症,对一站式杂交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作系统评价.方法 选择行一站式冠脉杂交手术(杂交组)34例和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传统组)34例患者,经左胸小切口在不停跳状态下行左乳内动脉至前降支旁路移植术,手术结束后即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口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凝.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无死亡病例.杂交组的手术时间[(257.6±49.1)min]较传统组[(387.0±57.1)min]短,术中出血量[(312.5±86.1)ml]较传统组[(796.9±161.6)ml]少(均P<0.05),而传统组开通靶血管数[(3.7±0.8)支]比杂交组[(2.9±0.6)支]多(P<0.05).术后杂交组ICU停留时间[(52.5±23.0)h]、机械通气时间[(18 3±15.1)h]、住院时间[(11.1±2.9)d]较传统组[分别为(122.2±31.3)h、(36.8±22.6)h、(17.7±5.5)d]短(均P<0.05),而术后杂交组引流量[(657.6±17.8)ml]及住院费用[(12.8±17)万元]均较传统组[分别为(484.3±228.4)ml、(10.5±2.3)万元]多(P<0.05),但术后输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院外死亡病例,无脑血管意外、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再发.结论 一站式杂交技术治疗复杂冠心病安全、有效,与传统手术比较,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新型闭式少预充量大鼠深低温停循环模型,为研究停循环脏器损害及保护提供可靠的模型基础。方法将2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C、D4组,每组5只,采用自行研发的闭式少预充量专利管道进行深低温停循环实验,其中A组:体外循环降温至24℃后复温;B组:降温至24℃后静脉放血至心脏停跳,30min后复温复跳;C组:降温至18℃后放血停跳,30min后复温复跳;D组降温至18℃后停跳,1h后复温复跳。观察并统计术后24h大鼠存活及一般活动情况、术中及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pH、红细胞压积(Hct)、乳酸及血糖。结果术后24h,B组大鼠死亡1只,其余大鼠全部存活且能自由活动;D组复温末期心率明显快于基础心率(P<0.05);术后24h,A组Hct均明显低于B、C、D组(均P<0.05);与术前比较,B、C、D组复温初、停机前乳酸、血糖均明显升高(均P<0.05);复温初时,B、C组乳酸、血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C组乳酸、血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停机前时,D组乳酸值均高于A、B、C组(均P<0.05),B组乳酸值均高于A、C组(均P<0.05),B、D组血糖均明显高于A、C组(均P<0.05),C组血糖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本闭式少预充量专利管道用于深低温停循环实验,操作简单、大鼠存活率高、可重复性好,可以用于低温停循环损伤及器官保护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使用J-ValveTM系统行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apical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TAVI)治疗高危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中期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9月至2020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连续收治的25例使用J-ValveTM系统经心尖TAVI治疗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资料,分析总结术后全因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5例中男19例,年龄范围为59~83岁,平均年龄(72.3±27.11)岁。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比例达88%,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占92%。患者最常合并的基础病为高血压(占68%),合并冠心病5例,既往心脏手术史3例,术前胸外科医师协会(the 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STS)评分为1.511%~27.674%,中位STS评分为4.27(2.914~6.033)%。手术均成功置入J-Valve瓣膜,无中转开胸。术后置入永久起搏器2例,CRRT 1例,中度及以上瓣周漏1例。手术早期疗效可观,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中期随访心功能及心室逆重构也有持续改善表现。结论对于高危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使用J-ValveTM系统行经心尖TAVI可获得较好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中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评价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对人肺癌A549细胞系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类受体(IGF-I R)表达的阻断效应,和IGF-I R基因沉默后细胞增殖、凋亡等生物学特性及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改变.方珐:应用U6启动子,介导DNA模板转录生成短发夹样RNA(shRNA),并转染人肺癌A549细胞株,从而产生IGF-I R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GF-I R表达的改变;联合应用化疗药物顺铂(DDP),通过MTT法和流式细胞技术等,观察细胞生长、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DDP半数致死量(IC50)的变化.结果:IGF-I R表达水平明显下降(抑制率高达89.8%),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细胞滞留于G0期的比例上升;DDP对肿瘤细胞24 h、48 h、72 h的IC50均明显减少,IGF-I R siRNAl组DDP作用72h的IC50为0.92 mg/L,明显低于control-siRNA组的3.77 mg/L,0.5 mg/L DDP联合IGF-I R siRNAl作用48 h后,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率达32.1%,明显高于control-siRNA组的18.9%,细胞凋亡率从27.8%上升至44.2%.结论:运用RNAi技术能有效抑制A549细胞IGF-I R的表达,使细胞增殖能力减弱,化疗敏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心尖途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单纯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脏中心开展的浙江省首例经心尖途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术前评估、术中操作以及患者术后情况.结果 患者严格进行术前评估,术中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透视下定位后第五肋间小切口进胸,打开心包,选择心尖裸区预置荷包,穿刺后导入超滑泥鳅导丝跨过主动脉瓣到达降主动脉,导入J-Valve输送系统逐步释放,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评估主动脉瓣反流从术前的大量到瓣膜释放后无反流,撤出瓣膜输送系统,手术成功结束.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未发生死亡、心肌梗死、心包填塞、动脉夹层等并发症.结论 经心尖途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是安全可行的,患者的远期预后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总结 2 例左室心肌注射 Algisyl 可植入性水凝胶治疗心力衰竭患者术后早期监护。 密切动态监测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尿量,正确判断容量负荷、心功能状态,维持循环系统平稳;机械通气时做好气道护理、及时监测动脉血气;对心律失常、心包填塞、心脏破裂等并发症的症状、体征做好观察护理,实施术后早期康复措施。 2 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论述急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的麻醉管理要点和处置策略, 为我国急诊TAVR技术的成熟提供规范化的建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3月到2021年2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急诊TAVR手术的患者相关资料, 包括患者的基本术前资料、围术期心脏超声数据、预后及30 d随访等数据, 并配对比较了患者术后资料与术前资料。结果 13例患者接受了急诊TAVR手术, 其中患者年龄(75.62±9.63)岁, 其中男性6例。11例纽约心脏协会评级Ⅳ级。术前美国胸外科医生协会评分(20.31±15.15)%, 术后跨主动脉瓣压差明显降低[(68.92±30.66)mmHgvs.(2.70±2.36)mmHg, P<0.01], 术后30 d内2例患者死亡, 1例患者出现新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患者出现中风、4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结论对于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出现危急状况时, 急诊TAVR手术是一项可行且有效的抢救策略, 建立TAVR手术麻醉标准作业流程有助于保证同质化的医疗行为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