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7篇
肿瘤学   1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效原理在体外抗癌药物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在体外利用中效原理定量分析抗癌药物联合应用过程中的协同、相加或拮抗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 ,利用中效原理判断联合用药 (阿糖胞苷 ,长春新碱 )对HL 6 0细胞的效应。结果 两种药物单用及联合应用时随药物剂量增加 ,其效应也随之增加。两药大剂量合用时为拮抗效应 ,小剂量合用时为协同效应。两药合用时给药次序不同不会影响合用效应 ,两药合用时药物浓度比例变化会影响合用效应。结论 两种药物合用时大剂量为拮抗 ,小剂量为协同 ,其效应大小与两种药物浓度比例有关 ,而与给药时间次序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1年内患者体内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并分析移植患者年龄、HLA相合情况、移植物抗宿主病、感染并发症等对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36例2013年3月~2016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allo-HSCT患者,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在移植前、移植后第1月、3月、6月、12月时的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值,观察各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包括CD3^(+)、CD4^(+)、CD8^(+)、CD19^(+)、CD16^(+)CD56^(+)(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移植后变化情况,分析患者年龄、HLA相合情况、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PGVHD)、感染并发症等对移植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结果:CD3^(+)T与CD4^(+)T淋巴细胞亚群移植后第1月明显下降,第3月以后逐渐恢复。CD8^(+)T淋巴细胞亚群移植后1个月下降,第3月后CD8^(+)T淋巴细胞数明显恢复并超过移植前水平。CD4^(+)/CD8^(+)比值在移植后呈持续倒置状态。CD19^(+)B淋巴细胞在移植后1个月明显下降,第3月开始缓慢恢复。NK细胞在移植后1月无明显变化,移植后3月逐渐上升并超过移植前水平。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移植后1月轻微下降,后缓慢上升,到6月达移植前水平。年龄大于等于40岁及小于40岁组、感染和非感染组各阶段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无统计学差异。HLA全相合移植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恢复快于单倍体移植组。发生Ⅱ-Ⅳ度急性GVHD患者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亚群、CD19^(+)B淋巴细胞、NK细胞计数均低于0-I度急性GVHD患者组。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体内各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恢复都有一定的规律,提示淋巴细胞重建有望成为一项评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状态、预后评估的实用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重庆地区浆细胞病患者遗传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合探针(D13S319/RB1、CCND1/Ig H、p53、CKS1B/CDKN2C)对50例浆细胞病患者骨髓进行FISH检测,分析其分子遗传学异常,同时行常规染色体检查,并比较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50例患者采用FISH检测,有34例(68%)检测出分子遗传学异常,24例(48%)检出1种异常,10例(20%)同时检测出2种及以上异常。其异常比例从高到低分别为:Ig H基因异位(36%),13号染色体缺失(24%)和p53基因丢失(20%);常规染色体检查只有6例患者(12%)发现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学异常检出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类型及分期无关。结论:FISH较常规染色体检查更易发现异常;Ig H基因异位、13q14缺失及p53基因丢失在重庆地区浆细胞病中发生率较高,p53基因丢失及13q14缺失与近期预后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3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总结国内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结果 ,以提高和改善对MM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间国内22家医院332例初诊的MM病例.对这些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结果 一线治疗方案中,325例患者选择化疗,占97.9%,7例患者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SCT),占2.1%;共有197例(59.4%)患者接受了二线治疗,其中选择化疗和SCT的分别为190例(96.5%)和7例(3.6%);共有92例(27.7%)患者接受了三线治疗,其中选择化疗和SCT的分别为88例(95.7%)和4例(4.4%).主要药物不良事件为危及生命的感染19.3%、严重贫血19.3%、深静脉血栓1.2%、血小板减少16.9%、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18.1%.结论 一些传统MM治疗方案有一定疗效并适合不同患者,期待新的治疗方法 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多种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对于无HLA全相合同胞的患者,非血缘供者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来源之一.尤其近年来国际国内骨髓供体登记处的迅速扩容和有效协作,HLA高分辨率基因学配型技术的进展,使得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日益成为另一个重要的移植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131I-GM-CSF在人急性髓系白血病SCID小鼠模型体内的生物学分布.方法 用SCID小鼠建立人白血病异种移植模型,用氯胺-T法制备131I-GM-CSF,观察131I-GM-CSF在白血病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结果①静脉接种的HL-60细胞在SCID小鼠体内植活,4周后发生白血病;②131I-GM-CSF主要滞留于模型小鼠的脾脏、骨髓及瘤体组织中,且前两者对131I-GM-CSF摄取于注入后30 min达峰值,组织摄取率分别为(442.9±86.4)%ID/g和(4283.8±252.8)%ID/g,滞留24h后高于其他脏器.而131I呈非特异性分布.结论 131I-GM-CSF集中分布于人白血病SCID小鼠模型脾脏、骨髓及白血病细胞浸润组织,具有组织器官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分析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非特异性病毒感染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2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非特异性病毒IgM和IgG抗体,并进行骨髓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72例患者非特异性病毒检测IgM阳性共16例(22.22%),其中有9例微小病毒(HPV-B19)IgM阳性(12.5%),有3例EB病毒(EBV)IgM阳性(4.17%),有2例柯萨奇B组病毒(CBV)IgM阳性(2.78%),各有1例单纯疱疹病毒(HSV)及巨细胞病毒(CMV)IgM阳性(1.39%)。经抗病毒治疗,13例(81.25%)血象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临床上诊断造血停滞、纯红再障及嗜血细胞综合征等疾病时应进行病毒检测,如病毒检测阳性可以应用抗病毒治疗,以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8.
翁春岚  娄世锋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7):796-798,801
目的:观察GM-CSF-MA(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米托蒽醌及阿糖胞苷)脂质体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AML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GM-CSF-MA脂质体组、MA脂质体组、MA组、GM-CSF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时间及外周血象、肝功(AST)、肾功(Cr)、磷酸肌酸激酶(CK)的变化。结果:GM-CSF-MA脂质体组小鼠的生存时间为(53.2±22.25)d,生命延长率为254.7%;外周血及骨髓中白血病细胞迅速减少,血象恢复快,与其它治疗组及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治疗后GM-CSF-MA脂质体组AST、Cr恢复快,CK无明显变化,而MA组各项生化指标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GM-CSF-MA脂质体是一种高效、低毒的靶向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商品名:美罗华)是首个被批准用于治疗肿瘤的单克隆抗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外文献报道RTX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安全有效的,但所采用剂量均较大[1],国内尚未见临床应用报道.近来我们采用小剂量RTX联合泼尼松和环磷酰胺治疗1例初发SLE患者,获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柔红霉素、长春新碱联合应用在体外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利用中效原理判断联合用药的效果。结果;两种药物单用及联合应用时随着药物剂量增加,其效应也增加。两药大剂量合用时为拮抗效应,较小剂量合用时为协同效应。两药合用时(除最小剂量外)与先用柔红霉素24小时或先用长春新碱24小时比较P<0.01;小剂量合用时先用柔红霉素24小时与先用长春新碱24小时比较P>0.05。两药合用时浓度变化会影响合用效应。结论:柔红霉素与长春新碱合用时大剂量为拮抗,较小剂量为协同;合用效应大小与两种药物浓度比例有关;与给药先后次序无关,同时给药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