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硬膜外血肿多发在颞区,且多为脑膜中动脉主于及其分支破裂所致。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少见,发病机制及诊治均有其特点。我科自1994年10月~1997年10月共收治硬膜外血肿165例,其中跨窦硬膜外血肿15例,保守治疗3例,手术治疗12例,均治愈,现报告如下。lits床资料本组病例男11例,女4例,年龄6~52岁,平均28岁,12岁以下儿童男3例,女3例。车祸伤6例,自行驶车辆上摔下1例,他人打伤头部4例,高处坠落伤3例,摔倒伤1例。有颅盖骨骨折13例,其中颅底骨折延及颅盖骨3例,冠状缝分离l例。无骨折2例。合并脑挫裂伤,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  相似文献   
2.
垂体腺瘤的血管生成、瘤细胞的凋亡与侵袭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MVD)、瘤细胞凋亡 (Apoptosis)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应用EnVision二步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5 8例垂体腺瘤的微血管密度 (MVD) ;应用流式细胞术 (Flowcytometry ,FCM)对 38例垂体腺瘤 (12例侵袭性腺瘤 )检测瘤细胞凋亡情况 ;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进行统计学分析 ,并对MVD与瘤细胞凋亡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侵袭性垂体腺瘤MVD为 6 .78± 1.6 7;非侵袭性垂体腺瘤MVD为 3.72± 1.0 2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肿瘤细胞的凋亡百分比 ,侵袭性为 11.5 2± 6 .77(% ) ,非侵袭性为 6 .0 5± 4 .82 (% ) ,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侵袭性垂体腺瘤细胞凋亡率高 ,垂体腺瘤的异倍体率为 6 3.2 % ,其中侵袭性垂体腺瘤为 87.5 % ,非侵袭性腺瘤为 4 5 .5 % ,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直线相关分析显示 ,MVD与瘤细胞凋亡呈显著正相关 (r=0 .6 12 ,P <0 .0 5 )。结论 侵袭性垂体腺瘤MVD增高、DNA倍增明显 ,同时肿瘤细胞凋亡也增加。  相似文献   
3.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SRS)是通过立体定向的方法确定靶点 ,将高能射线聚集于颅内某一局限性靶区行一次性极量照射 ,而靶区外周组织因剂量迅速递减而免受累及 ,从而在其边缘形成一个如刀割样的界面 ,达到类似外科手术的效果。由于其独特的治疗方式及特点 ,近 2 0年来SRS在神经外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目前主要包括γ 刀和X 刀。γ 刀采用 2 0 1个 60Co放射源 ,产生球形放射野 ,可更换准直器用于多个等中心点 ,位置误差减少到 0 .1mm。X 刀则通过计算机控制的直线加速器 ,机架围绕等中心点作 0°~ 36 0°旋转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创软通道置管引流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中等量小脑出血(出血量10~20 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61例中等量小脑血肿患者分为微创软通道置管引流组(n=33)和小骨窗开颅组(n=28),比较2组近期(治疗后3周)和远期(治疗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BI)等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软通道置管引流组和小骨窗开颅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后者颅内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前者(P<0.05)。结论 对于中等量小脑出血(10~20 mL)患者微创软通道置管引流术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简便快捷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院1994年10月~1998年12月收治硬膜外血肿193例,仅遇2例硬膜血肿术后继发原位急性硬膜下积液,需手术急症处理,均治愈。其发病机理及治疗较特殊。现报道如下,并对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进行探讨。1病例报告 例1:男,18岁。被汽车撞倒摔伤头部,头痛、头晕3天,加重伴呕吐1天入院。查体:神志清晰,语言流利,右侧颞部见两处皮肤挫伤区,未触及凹陷骨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左:右=3mm: 3mm,光反射灵敏,病理征未引出。颅脑CT示:右额部硬膜外血肿,右侧额骨骨折。急症开颅清除血肿约80mL,术中见额…  相似文献   
6.
蝶鞍区肿瘤以垂体腺瘤发病率最高 ,约占 5 4 8% ,颅咽管瘤占 35 4 % ,鞍结节脑膜瘤占 5 2 % ,其它占 4 6 % [1] 。自显微技术应用于神经外科领域以来 ,蝶鞍区肿瘤手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并发症明显减少 ,死亡率大大降低 ,但尿崩仍是常见的并发症 ,及时发现、处理好尿崩有助于提高疗效 ,降低死亡率。现将作者工作中的经验体会报道如下 ,以兹参考。1 临床资料1 1 病例资料  2 0 0 1年 4月~ 2 0 0 1年 11月期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15例住院患者 ,均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 ,术后已经病理定性诊断。其中垂体腺瘤 7例 (经鼻腔…  相似文献   
7.
我院1990年10月~1997年8月收治胸导管损伤8例,其中2例误诊为降主动脉瘤,开胸手术证实为胸膜外乳糜肿。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例1】男,40岁。拖拉机翻车致胸部挤压伤,胸痛、胸闷3天入院。查体:右上臂血压12/8kPa,左上臂血压0/0kPa...  相似文献   
8.
后循环系统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的3.8%~15%。其中梭形动脉瘤、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等难治性复杂动脉瘤较常见,传统的开颅手术风险和难度较大,而血管内治疗是相对安全及可靠的治疗方法。血管内治疗的方式包括弹簧圈栓塞动脉瘤、载瘤动脉闭塞、支架或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我们自2001年7月~2010年7月共应用血管内治疗椎-基底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3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上颌窦区域的解剖特点,为经上颌入路至颅底中央区提供相关解剖学资料.方法 8例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显微镜下解剖上颌窦,观察上颌窦各壁有关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 上颌窦有5个壁,重要解剖标志有眶下孔、尖牙窝、颧上颌点、眶下血管神经束、上颌窦窦口和筛上颌板等,上颌窦后外壁呈三角形,打开其内侧部是翼腭窝,眶下血管神经束走行于外侧壁与上壁交界处.筛上颌板位于上颌窦内上壁的后部与后筛窦之间.结论 熟悉上颌窦区域的解剖特点,在颅底手术入路中可以减少有关解剖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快速细孔微创钻颅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HBGH)的优点,并与传统开颅(conventional open craniotomy,COC)作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89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430例应用快速细孔钻颅器钻颅置管引流清除血肿,159例行开颅手术血肿清除。结果穿刺组恢复良好者(ADLⅠⅡⅢ)306例(占88.44%),预后不良者(ADLⅣⅤ级)40例(占11.56%),死亡84例,(占19.53%)。开颅组恢复良好者(ADLⅠⅡⅢ级)50例(占49.02%),预后不良占(ADLⅣⅤ级)52例(占50.98%),死亡57例(占33.96%)。两组死亡率及恢复良好率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细孔钻颅置管引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简易经济、微创可行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