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9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阴性、阳性精神分裂症听觉P300颅脑区域性改变特征,以及抗精神病药物的可能影响.方法应用显著性概率地形图方法(t-SPM),对22例阴性、27例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与17例正常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阴性组与阳性组比较,顶区、左枕颞区、左中央前额区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阴性组前额区、左右中央区、右顶区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组左颞顶区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阴性、阳性精神分裂症亚型之间可能有不同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抗精神病药物可以改善某些大脑皮质机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单纯性肥胖成人心理状态的变化特点及其与肥胖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SCL-90等心理评定量表对超重肥胖人群和适宜体重人群进行为期一年的前瞻性对照追踪.结果超重肥胖人群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但追踪期间有明显改善趋势.适宜体重人群存在的心理问题相对较少,追踪期间采用的消极应付方式也少,但经历的慢性生活事件强度较大.追踪前两组人群的心理状态与肥胖程度均无关,追踪期间两组人群的主观社会支持感都增强.结论两组人群心理状态的变化特点不同,心理状态与肥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3.
B群人格障碍的人格五因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B群人格障碍的人格五因素特征。方法:先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PDQ 4)在被试中筛查,再用个性障碍晤谈手册(PDI-IV)做半定式查询确定B群人格障碍患者,用NEO个性问卷(NEO-PI-R)做问卷测查。结果:66例B群人格障碍患者表现为高神经质(61.97±10.57)、低顺同性(38.39±11.46)和低严谨性(38.40±11.19),外向性(45.88±11.52)和开放性(45.00±9.30)得分接近低限。212例被试的PDI-Ⅵ和NEO-PI-R得分的多元相关分析显示,反社会型与顺同性负相关(r=-0.25,P<0.01),边缘型与神经质正相关(r=0.32,P<0.01),与顺同性和严谨性负相关(r=-0.22,P<0.01;r=-0.22,P<0.01),表演型与顺同性和严谨性负相关,(r=-0.16,P<0.05;r=-0.15,P<0.05),自恋型与顺同性负相关(r=-0.31,P<0.01)。结论:B群人格障碍患者的五因素人格特征较正常成年人有较大偏差,有较多的负性情绪体验,冲动,人际关系冷漠,缺乏自信等。本研究中B群人格障碍的五因素特征不典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社交性应激反应问卷(RSQ-SSV)中文版,并分析其信、效度。方法:按量表翻译程序将RSQ—SSV翻译成中文,整群分层选取409名大学生进行RSQ—SSV中文版的测量。随机抽取90名学生于初评后一个月进行重测,并与美国样本进行比较。结果:RSQ-SSV中文版整个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8,各因子仅系数在0.73~0.81之间;重测信度为0.70;全量表的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为0.11,5因子的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在0.19~0.29之间,因子间相关系数在0.12~0.76之间;条目对因子负荷系数在0.38—0.86之间,复相关系数在0.14—0.74之间;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指标:IFI为0.93,CFI为0.93,TLI为0.92,RMSEA为0.06。中国大学生样本的不随意的逃避反应因子得分高于美国大学生样本[(0.97&#177;0.41)vs.(0.91&#177;0.48),P=0.002],而初级亲近控制应对反应、次级亲近控制应对反应、不随意的亲近反应得分均低于美国大学生样本[(1.75&#177;0.49)vs.(2.12&#177;0.50)、(1.51&#177;0.43)vs.(1.80&#177;0.48)、(1.17&#177;0.44)vs.(1.36&#177;0.56),均P〈0.001]。结论:RSQ-SSV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试用于我国大学生社交性应激反应的测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对海马CA3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心理应激引起的海马CA3区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心理应激、热应激(Heat Shock Pretreatment)、心理应激加热应激三种动物模型,利用免疫组化和TUNEL分别检测海马CA3区神经元在第1、2、3个月三个时间段的Hsp70表达和神经元凋亡水平。结果:有心理应激的各组动物海马凋亡神经元数高对照组(P<0·05),热应激加心理应激组凋亡神经元在2、3个月时较同时段心理应激组下降(P<0·05),但热应激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没有显著性。有热应激各组Hsp70表达数高于无热应激的两组(P<0·01)。海马CA3区Hsp70表达水平与神经元调亡水平呈负相关(r=-0·26,P=0·03)。结论:热应激可促进海马Hsp70的表达,热休克蛋白70对心理应激导致的海马CA3区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大、中学生对文化维度的知觉的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用Trandis编制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量表(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Scale)对1760名大、中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大、中学生对文化维度的知觉存在年龄效应;随着年龄增加,对集体主义维度的知觉从42.05%下降到27.40%,而对个人主义维度的知觉从5.01%上升到18.58%;水平维度的知觉从47.06%下降到40.71%;垂直维度的知觉从4.14%上升到6.19%。结论:大、中学生对文化维度的知觉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维度,水平维度和垂直维度有轻微的波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影响人类Ⅱ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心理社会因素及生物因素的影响程度。方法:对131名糖耐量低减和91名糖耐量正常者平均追踪18个月,对影响血糖变化和发生糖尿病的人群的社会心理因素及某些生理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在对正常转糖耐量低减的回归分析中,年龄和体重指数的影响最大;但在正常和糖耐量低减转糖尿病的两个回归分析中,生活事件强度的贡献量均排在第1位。结论:心理社会因素在一定的生理条件下对糖尿病的发生起作用,其环节可能在糖耐量低减转糖尿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长期实验性应激源对老龄、青龄糖尿病倾向鼠血糖和胰岛素分泌的不同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1-5 月龄( 青龄) 和15 月龄( 老龄) 昆明小鼠各40 只,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倾向后(STZ 鼠) ,各分为应激组与对照组。两组应激STZ 鼠均给予6 周实验性应激源刺激( 限制、旋转、拥挤) ,检测其空腹血糖(FBG) 、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 、胰腺组织脂质过氧化物(LPO) 和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2 ,NO-3 ) 水平,观察胰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性的变化,并对STZ 鼠胰岛炎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结果:经长期实验性应激的老龄STZ 鼠FBG 水平增高较青龄者显著,且FINS 水平明显下降;胰岛炎恶化较青龄STZ鼠严重;胰腺组织LPO 和NO-2 ,NO-3 含量增高及SOD 活性降低均较青龄STZ鼠明显;上述各指标间存在相关性。结论:长期实验性应激促使老龄STZ 鼠血糖增高、胰岛炎加重和胰岛素分泌机能耗竭的效应较青龄STZ 鼠明显;胰腺NO 过量及过氧化损伤可能参与这一差异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鼠情绪唤醒水平评定量表的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一套适合于中国地鼠情绪唤醒水平观测的评定方法,并验证其可靠性,在Ader 情绪唤醒评定方法基础上进行修订,对中国地鼠进行试测,建立情绪唤醒水平划界分。结果显示总分以5 分为界,能区分高/ 低情绪唤醒水平的中国地鼠;条目与量表总分呈中高度相关( r = 0 .3268 ~0 .7347) ,量表总分重测信度良好( r = 0 .5874 ~0 .6105) ,评定者评分一致性高,符合率达95-2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抽动秽语综合征 (Tourette’ssyndrome ,TS)伴与不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defi ciencyandhyperactivitydisorder ,ADHD)的听觉P3 0 0波形和脑地形图的特征。  【方法】 以听觉靶和非靶刺激为诱发事件 ,检测单纯TS组 ( 19例 )、TS +ADHD组 ( 15例 )、对照组 ( 2 0例 )儿童在前额区 (Fz)、中央区 (Cz)、顶区 (Pz)、左中央区 (C3 )、右中央区 (C4) 5个点的听觉P3 0 0潜伏期、波幅、波形、脑地形图并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①TS组(Cz ,Pz点 )和TS +ADHD组 (Pz点 )的听觉P3 0 0潜伏期比对照组延长 ,两组Cz、C3 、C4、Pz点的波幅均比对照组低 ,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②单纯TS组和TS +ADHD组的P3 0 0潜伏期和波幅之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③TS+ADHD组P3 0 0出现异常波形、不对称性扩散和最高电位区异常分布的发生率均高于单纯TS组和对照组 (P <0 .0 5 ) ;④对各组的P3 0 0脑电地形图进行叠加显示 :对照组P3 0 0扩散呈同心圆状 ,左右对称 ;单纯TS组电位右偏 ,TS +ADHD组电位左偏。 【结论】 TS伴与不伴ADHD的皮层认知功能均有损害 ,两者的P3 0 0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