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肾填精方联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对血小板(PLT)的影响,分析影响PLT的临床因素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广安门医院等19个分中心的AA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补肾填精方联合西药基础治疗,连用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观察患者PLT变化情况,分析PLT较基线值增长且恢复正常、较基线值增长未恢复正常的AA患者的临床因素特征。结果:AA患者接受补肾填精方联合西药治疗4个月后,PLT较基线值增长且恢复正常的有13例,PLT较基线值增长未恢复正常的有66例。对一般资料分析显示,中医证候积分越低,补肾填精方联合西药治疗,PLT越容易恢复正常(P<0.05)。对治疗前血常规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血红蛋白≥60 g/L时、中性粒细胞数值越高时、网织红细胞比率<0.5%时,补肾填精方联合西药治疗,PLT越容易恢复正常(P<0.05)。对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分析显示,CD3+CD19-<60%时,以补肾填精方联合西药治疗,PLT更容易恢复正常(P<0.05)。结论:当AA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越低、血红蛋白≥60 g/L、中性粒细胞数值越高、网织红细胞比率<0.5%、CD3+CD19-<60%且越低时,以补肾填精方联合西药治疗,AA患者的PLT更容易增加并恢复正常(P<0.05)。  相似文献   
2.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治疗,目前仍以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为主,由于患者本身的疾病、患者免疫功能的极度低下、以及治疗后继发性粒缺等因素,常常导致口腔、咽喉、上呼吸道、肺部等的中、重度感染,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2002年-2003年我院血液科经用氟康唑治疗真菌感染45例,同时对照应用大扶康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伴发真菌感染,现将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建立P388/VCR细胞白血病多药耐药动物模型,为白血病耐药机制的研究及筛选有效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的药物奠定基础.方法 体外培养P388/VCR细胞,分别取对数生长的白血病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给裸鼠腹腔直接接种2.5×107 个/mL、1×107个/mL、5×106 个/mL细胞,0.2 mL/只,观察肿瘤、腹水的形成情况,收集腹水离心制成细胞悬液,检测其耐药倍数;并采取裸鼠外周血、腹水及胸骨骨髓涂片,吉姆萨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按细胞形态计算白血病细胞百分比,了解肿瘤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 (1)裸鼠腹腔注射P388/VCR耐药细胞量分别为2.5×107个/mL、1×107 个/mL、5×106 个/mL,其瘤块形成率分别为100%、100%、83.3%,平均形成天数分别是6.17 d、9.08 d、10.42 d,腹水形成率均为100%,平均形成腹水时间分别是5.42 d、6.58 d、8.25 d,接种细胞后平均存活时间分别是14 d、17.17 d、18.42 d;(2)MTT法测定体外培养P388/VCR细胞及其移植腹水瘤细胞的耐药倍数分别为7.6倍与5.7倍;(3)外周血、腹水及胸骨骨髓涂片均有白血病细胞浸润,每张涂片均有有核细胞且大于200个.结论 以P388/VCR细胞建立的裸鼠耐药腹水瘤模型,裸鼠外周血、腹水及骨髓全部被白血病细胞所浸润,且仍保持近似体外的耐药活性,为耐药机制和逆转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体内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gH和TCRγ基因重排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法对53例不同时期CML患者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TCR)γ基因重排进行研究。结果检出IgH基因重排阳性27例,TCRγ基因重排阳性3例,其中IgH Fr3A克隆性重排在CML慢性期(42.3%)远较加速期为少(76.6%),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CML各期出现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TCR)γ基因重排与预后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建立P388/VCR细胞白血病多药耐药模型,予小、中、大剂量的扶正祛邪复方中药联合长春新碱(VCR)作用于裸鼠模型,检测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表达。方法:建立裸鼠P388/VCR细胞耐药模型,随机分成正常(NOR)、模型(MOD)、化疗(VCR)、中药小剂量+VCR(LOW)、中药中剂量+VCR(MED)、中药大剂量+VCR(HIG)组。观察用药前、后裸鼠的精神、觅食、皮肤色泽、活动度,测量用药后裸鼠瘤体重量情况,计算抑瘤率。切除瘤体后用RT-PCR检测Bcl-2表达量。结果:VCR、LOW、MED、HIG抑瘤率分别是:30.66%,39.02%,44.25%,55.4%。中药各组抑瘤率均大于化疗组。Bcl-2表达情况:与VCR组相比,中药各组Bcl-2表达量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各中药浓度组之间比较,HIG组Bcl-2表达量高于MED组和LOW组(P0.05)。说明扶正祛邪复方中药逆转P388/VCR细胞耐药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Bcl-2表达实现的,与中药浓度无关系。结论:(1)扶正祛邪复方中药能抑制P388/VCR细胞增长;(2)扶正祛邪复方中药可降低P388/VCR裸鼠模型Bcl-2的表达,与中药浓度无关;(3)逆转白血病耐药细胞株P388/VCR的机制之一可能与下调Bcl-2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益气健脾摄血法联合西药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在治疗前后干扰素-γ(INF-γ)、白介素10(IL-10)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60例辨证为气不摄血证的IT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用泼尼松1 mg/kg,口服,1次/d,治疗组加用中药治疗,两组均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三个疗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入选ITP患者分别在在治疗前、治疗第一个疗程、第二个疗程及第三个疗程血清中INF-γ、IL-10水平变化,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小板计数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INF-γ下降、IL-1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INF-γ下降与IL-10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80%,治疗组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F-γ和IL-10可能参与ITP自身免疫紊乱的过程,巩固并延长疗程有利于ITP的治疗,通过中西结合治疗抑制过强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力可能会达到治疗ITP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本研究采用SupperArray功能分类基因芯片检测的方法,探讨体外培养的经人参皂苷Rg3作用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异位子宫内膜细胞中ID-1基因的表达,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加味青蒿鳖甲汤对急性髓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患者CD34+源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DC)诱导过程中IL-6的影响.方法 以高、中、低剂量的加味青蒿鳖甲汤煎剂灌胃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不同浓度的含药兔血清备用.Ficoll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继予CD34+免疫磁珠提纯得到CD34+细胞.使用F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