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3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总结1989年1月~1998年12月双瓣置换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10年中207例患者施行主动脉瓣、二尖瓣人工机械瓣双瓣置换术。强调对重症患者术前准备充分是围术期成功的关键之一。心肌保护运用仁济医院心肌保护液加山莨菪碱,心脏停搏后切开主动脉直接予冠状动脉开口灌注心肌保护液;置换二尖瓣时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对中度以上返流的三尖瓣做Kay氏法成形;常规切除右侧心包和纵隔胸膜使心包腔与右侧胸腔相通,术后加强ICU综合处理。结果前5年118例术死亡9例,死亡率7.6%。后5年89例中死亡3例,死亡率3.4%。207例总的围术期死亡率5.8%。前5年118例术中自动复跳33例,占27.9%;后5年89例术中自动复跳47例,占52.8%。随访185例,4~120个月,平均随访58±21个月,5年以上生存92例。结论对围术期处理的重视,术前准备充分,合理的手术方法和心肌保护,可以减少围术期并发症,降低双瓣置换手术围术期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例1,男,39岁。因活动后心悸、气促2月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差,消瘦,颈静脉不怒张.血压16/8 KPa(120/60mmHg)。心脏听诊:心律齐,心率88/分,三尖瓣区有Ⅱ级收缩期杂音.血常规检查正常,血沉8mm/h,血浆总蛋白77g/L,白球蛋白比值l:1.17。X线胸片:心胸比率0.5,心脏右缘有5cm×25cm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成功关键在于术前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病变部位,并需妥善进行围术期处理。因术后易发生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以及有出血,心包填塞,感染和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因此,术后监护极为重要。1982年9月至1990年8月对CABG35例术后进行监护,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鱼精蛋白严重过敏二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鱼精蛋白严重过敏二例姚培炎朱洪生梁保罗王一山例1男,44岁。1995年6月22日因风湿性心脏病,施行二尖瓣替换术(medtronic-Hal人造瓣)及三尖瓣成形术。从主动脉注入鱼精蛋白200mg中和肝素,15分钟后,见心脏收缩乏力、心率减慢,血压降至...  相似文献   
5.
姚培炎  黄国长 《上海医学》1993,16(12):683-685
本文报自1988年3月至1992年8月收治的心室间隔缺损144例。其中膜周型缺损69例(47.9%),隔瓣后型42例(29.2%),干下型33例(22.9%)。指出修补膜周型室缺宜用右心房切口。在我国干下型室缺的发病率高于西文国家,对该型室缺可采用肺动脉切口。全组采用右房及肺动脉切口者106例(73.6%)。当室缺类型判断不明或显露欠佳时可选用右心室切口。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1984年7月至1994年6月15岁以上法乐四联症外科纠治91例的经验体会。手术采用经胸骨正中切口,全稀释预充液体外循环下进行,全身肝素用量为2mg/kg,鼻咽温度至23~25℃。手术尽量保留心室心肌,保护右室收缩功能,放宽采用右室流出道及跨瓣环扩大补片成形指征。结果:术毕心内测压,右室/左室收缩压比<0.75者73例,术后恢复顺利,而余18例>0.75,术后均有低心排。术后呼吸功能衰竭者4例,进胸止血5例,完全房室传导阻带者1例,死亡7例,死亡率7.7%。本文结果提示:15岁以上法乐四联症根治术成败的关键在于术中避免右室心肌不必要的医源性损伤,放宽采用右室流出道扩大补片的指征;术后及时纠治低心排,加强呼吸道护理,防止低氧血症等。  相似文献   
7.
患儿9岁,因心脏杂音和频发胸闷2个月余被诊断为心肌炎及心内膜炎治疗无效而入院。发病过程无紫绀或发热病史。体检:神志请,血压88/70mmHg(11.7/9.33kPa),心率110次/分,律齐,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可闻及Ⅲ~Ⅳ级收缩期杂音兼有Ⅲ  相似文献   
8.
部分性房室管畸形外科治疗及疗效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部分性房室管畸形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48例部分必室管畸形患者均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下缝合二尖瓣大瓣裂缺及修补房间隔缺损,其中9例同时行瓣膜成形手术。结果 术后早期(30天内)死亡2例,死亡率4.17%,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财次手术4例,术后39例随访3个月~12年,平均随访9年。结论经随访,手术后 瓣无反流或少量反流者长期疗效良好,中等量以上反流者长期疗效差。  相似文献   
9.
10.
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姚培炎,朱洪生,周嘉自1987年6月至1994年10月我们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22例,疗效良好,无手术死亡率,报道于下:临床资料本组22例中男13例,女9例。年龄7~58岁,平均28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