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眼科学   2篇
  202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
目的 :为前臂皮神经伴行血管蒂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在 34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前臂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及外径。结果 :所有皮神经均有营养血管伴行 ,所有穿支血管均有 1~ 2条伴行静脉 ,且在穿出深筋膜部位上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 :可以设计以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显微镜下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Amniotic membrane transplantation,AMT)与联合羊膜移植+自体带结膜的角膜缘移植术(Limbal autograft transplantation,LAT)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效果.方法 将2003年5月至2005年9月就诊的80例103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后,按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两组.AMT组:40例52眼完成常规胬肉切除术后,联合AMT手术;联合AMT+LAT组:40例51眼完成常规胬肉切除术后,先行羊膜移植术,再联合带结膜的自体角膜缘组织移植.结果 ①AMT组,平均随访(14.6±2.4)月,12眼复发,复发率23.08%; 52眼中合并有睑球粘连、眼球运动障碍18眼,随访期间12眼睑球粘连获得解除,眼球运动障碍消失;6眼改善.②联合AMT+LAT组,平均随访(15.4±1.4)月,4眼复发,复发率7.84%;51眼中合并有睑球粘连、球运动障碍19眼,随访期间14眼睑球粘连获得解除,眼球运动障碍消失;5眼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显微镜下采用显微技术操作联合AMT+LAT治疗复发胬肉可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上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为上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4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上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2侧成人新鲜上肢标本墨汁灌注,观测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上肢所有皮神经都有来源于知名血管的营养血管伴行,在神经旁形成纵向血管链,除营养神经外,发出众多皮支深筋膜血管网、皮下血管网广泛吻合营养皮肤。结论:以上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设计顺利或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810-nm眼底激光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伴黄斑区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7例27眼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伴黄斑区视网膜脱离患者使用810-nm半导体激光治疗的临床资料,治疗后第1、3、6、12月复诊,包括视力、眼底照相、B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及黄斑光学...  相似文献   
5.
股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38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防腐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股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走行、分布、神经的横径、营养血管的来源、外径及吻合。并在 2侧新鲜标本营养血管内灌注墨汁 ,观测血供范围。结果显示 :股外侧皮神经及营养血管行走于髂髌连线上 ,营养血管来源于旋髂浅动脉、股直肌肌皮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肌皮动脉、股外侧肌肌皮动脉 ,在神经旁相互吻合形成纵向血管网 ,除营养神经外 ,发出 7~ 10支皮支营养神经两侧的皮肤。因此可设计股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6.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63,自引:4,他引:59  
目的 :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吻合及外径 ,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墨汁灌注观察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 :腓肠神经由腓肠内侧皮神经与腓神经交通支汇合而成 ,其汇合点在外踝上 12 .7± 3 .7cm ,腓肠神经沿窝中点至外踝与跟腱中点连线下行 ,外踝上 12 .6± 3 .4cm处穿出深筋膜。其营养血管主要来源于窝中间皮动脉和腓动脉肌间隔穿支 ,上段起始部外径 0 .6± 0 .1mm ,下段距外踝上 6.7± 1.6cm处与腓动脉穿支恒定吻合 ,吻合支外径 0 .6± 0 .1mm ,沿途发出众多筋膜皮支营养小腿后部皮肤。结论 :以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设计切取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7.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眼部表现及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颈动脉海绵窦瘘引起眼部改变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方法:对5例经脑血管造影证实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患者从病史、眼部表现及特殊检查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有外伤史、眼球突出、球结膜充血水肿及眼球运动障碍。眶区闻及与脉搏一致的血管性杂音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眼部特征性表现。结论:常规做眼球、前额、乳突部位的听诊,积极进行眼部多普勒探查,及时行DSA检查,可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比较逆行胬肉切除+丝裂霉素C与联合羊摸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筛选双眼胬肉大小形态近似者29例,以自身左右眼为对照,随机选择1眼行胬肉切除+丝裂霉素C(A组),在此基础上另眼联合羊膜移植术(B组)。随访5~30月,平均18月,观察术后角膜愈合、角膜缘新生血管及球结膜是否有薄层胬肉样组织增生。结果A组有3例复发,复发率10.34%;B组仅1例复发,复发率3.45%.2组术后复发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2组术后外观有差异,羊膜移植组无新生血管生长及瘢痕组织增生现象。结论羊膜移植可有效抑制翼状胬肉复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下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为下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下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 ;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墨汁灌注 ,观测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 :下肢所有皮神经都有营养血管伴行 ,在神经旁形成纵向血管链 ,除营养神经外 ,发出众多皮支与深筋膜血管网、皮下血管网广泛吻合营养皮肤。结论 :以下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设计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前臂皮神经伴行血管蒂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4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前臂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及外径。结果:所有皮神经均有营养血管伴行,所有穿支血管均有1~2条伴行静脉,且在穿出深筋膜部位上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可以设计以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