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患者超声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检查评估克罗恩病活动性的价值。方法 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克罗恩病患者25例。其中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评分150分(缓解期)12例,150~450分(活动期)13例。每例患者均行内镜(结肠镜或小肠镜)检查、腹部超声检查。非炎性病变(缓解期)和炎症(活动期)肠段肠壁厚度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内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能量多普勒超声判断克罗恩病活动性与CDAI评分判断克罗恩病活动性的符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5例克罗恩病患者经内镜检查判断活动期20例,缓解期5例。所有患者均能获得满意的超声图像。本组超声诊断克罗恩病22例,诊断准确率为88%(22/25)。超声检测非炎性病变(缓解期)肠段肠壁厚度为(2.06±0.62)mm,低于炎症(活动期)肠段肠壁厚度(7.90±2.90)mm,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P0.05)。本组25例克罗恩病患者能量多普勒超声判断缓解期7例,活动期18例。能量多普勒超声判断克罗恩病活动性的符合率为92%(23/25);而根据CDAI评分判断克罗恩病活动性的符合率仅为64%(16/25),低于能量多普勒超声判断克罗恩病活动性的符合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9,P0.05)。超声检查发现腹腔脓肿1例,腹腔淋巴结肿大7例,腹腔积液2例。结论超声检查对肠壁厚度、结构层次、回声及肠外并发症的观察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准确评估克罗恩病活动性,对克罗恩病的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内镜套扎术和(或)硬化剂注射结合组织胶黏合剂联合普萘洛尔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崇明分院收治的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 EVB)患者共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病因、Child-Pugh评分、静脉曲张严重程度、血液学检查(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肝酶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电解质)和影像学检查(静脉曲张直径、门静脉宽度、脾静脉宽度、门静脉流速)等基线资料均一致。研究组给予内镜下套扎术和(或)硬化剂注射结合组织胶黏合剂联合普奈洛尔治疗,而对照组长期口服普奈洛尔,根据最大耐受量调整剂量,术后随访24个月。评价患者的死亡率、再出血率以及实验室指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输血量、止血时间和住院日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Child-Pugh评分、PT、血钠水平、炎症指标CRP、静脉曲张直径、门静脉和脾静脉宽度改善较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肝酶、血钾水平和门静脉流速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8个月和24个月,研究组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hild-Pugh评分、P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血钠水平、静脉曲径直径大小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lid-Pugh评分、PT、血钠水平、静脉曲径直径大小可能是肝硬化静脉曲张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内镜干预联合普萘洛尔治疗方案用于防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背景:我国克罗恩病(CD)的发病率日益增长,其伴随的疾病如贫血等正逐渐受到关注。目的:探讨CD患者贫血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1年6月~2012年8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40例CD患者,比较不同蒙特利尔分型的患者之间血红蛋白(Hb)、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并分析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t)AI)、CRP水平与Hb、血清铁的相关性。结果:34例(85.0%)CD患者伴有贫血。不同蒙特利尔分型的CD患者之间Hb、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叶酸水平无明显差异(P=0.2061,P=0.2449,P=0.8007,P=0.8804),而维生素B1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2)。CDAI、CRP与Hb、血清铁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L1型和L3型CD患者存在维生素B12相关贫血。CD患者Hb、血清铁水平下降与疾病炎症活动度增加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on gastropathy, PHG)的临床特点及其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肝硬化患者内镜检查结果。将患者分成PHG组(43例)和非PHG组(18例),比较分析两组年龄、性别、白蛋白、肝功能、总胆红素、肌酐水平、门静脉内径宽度、凝血功能。探讨并发PHG及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 EV)等的情况。结果 61例肝硬化患者中,EV 60例(98.3%),PHG 43例(70.5%)。PHG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随着EV的严重程度及肝功能分级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5),且EV程度是PHG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26,95%CI: 1.140~6.519)。结论 肝硬化患者PHG发病率及严重程度与EV严重程度及肝功能分级升高及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对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白藜芦醇中剂量组、白藜芦醇高剂量组。实验前两周,白藜芦醇组各灌服相应的药物一日0.1 ml/10gBW。正常组和模型组则灌服0.5%羧甲基纤维素溶液一日0.1 ml/10gBW。第14天灌服结束后1小时,除正常组外各组动物均从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溶液一日0.05 ml/10gBW,正常对照组动物则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一日0.05 ml/10gBW。测定ALT、AST;取肝右叶置于4%多聚甲醛4℃下固定,用于HE染色。结果肝脏肉眼观察及HE染色后病理观察均提示模型组肝脏损伤明显重于白藜芦醇组,且模型组血清ALT、AS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升高,差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白藜芦醇高、中、低剂量组血清ALT、AST水平均较模型组下降,差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白藜芦醇各剂量组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相比,不同浓度白藜芦醇治疗组中炎症因子IL-2、IL-6、TNF-α表达量增加,各浓度间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相比,各浓度组中炎症因子表达量明显下降。结论白藜芦醇对刀豆蛋白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