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一重与多重脑震荡(multiple cerebral concussion,MCC)大鼠的焦虑行为变化。  方法  成年SD大鼠50只,用单摆闭合性脑损伤打击装置复制大鼠一重脑震荡(pure cerebral concussion,PCC)和多重脑震荡(multiple cerebral concussion,MCC)模型,另设一正常对照组(normal,N)每组12只大鼠。于损伤后第14天进行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OFT)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high plus maze,HPM)检测,评估其焦虑行为变化。  结果  (1)在OFT实验中:① PCC组和3 MCC组在中央区行走格数为[9.500(6.50,16.75)]格、[5.00(3.50,9.00)]格,N组为[10.00(7.00,17.88)]格。损伤组在中央区行走的格数与停留时间均少于对照组,3 MCC组与N组、PC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24,P = 0.033)。② PCC组和3 MCC组在周边区行走格数为[54.50(26.88,62.25)]格、[65.00(28.50,81.00)]格,N组为[33.00(1.13,51.50)]格。损伤组在周边区(surround areas,SA)行走格数和时间均高于对照组,3 MCC组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5)。③ PCC组和3 MCC组梳理毛发频次为(4.20±1.03)次、(2.44±0.73)次,N组为(5.20±1.62)次。损伤组梳理毛发次数均少于N组,且3 MCC组较N组与P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3,P = 0.019)。④各损伤组大鼠在旷场实验中CA区行走格数、行走时间与理毛次数,均随着打击次数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此外,随着打击次数的增加,损伤大鼠在SA区行走格数与行走时间则呈上升趋势。(2)在HMP实验中:① PCC组和3 MCC组进入开臂次数为[1.00(0.00,1.00)]次、[0.50(0.00,1.00)]次,N组为[1.00(0.00,2.00)]次。各损伤组进入开臂(open arms,OA)次数和时间均少于正常组,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②损伤组在OA中向台下探索次数均少于N组,其中3 M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32)。③ PCC组和3 MCC组进入闭臂次数为[1.00(1.00,1.00)]次、[0.00(0.00,1.00)]次,N组为[0.00(0.00,1.00)]次。损伤组进入闭臂(enclosed arms,EA)次数与时间均高于N组,进入EA次数,3 MCC组与PC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5);进入EA时间,3 MCC组与N组、PC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42,P = 0.027)。④各损伤组大鼠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进入OA臂的次数、时间与向台下探望次数,均随着打击次数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此外,随着打击次数的增加,损伤大鼠在EA臂中的停留时间则呈上升趋势。  结论  一重和三重脑震荡大鼠损伤后14 d焦虑行为开始明显增加,且大鼠经历三次脑震荡后的焦虑行为重于一次性脑震荡。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血糖变异性与不同程度脓毒症28 d死亡率间的关系.方法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入住急诊ICU时诊断为脓毒症,且至少在急诊ICU住院3 d以上的成年患者均入选,剔除达到排除标准的患者后,从剩余患者病历中提取血糖值及所需临床资料.计算每例患者的最高血糖、平均血糖及血糖标准差,根据患者脓毒症严重程度分组,统计学分析这些指标与28 d死亡率的关系.结果血糖标准差与28 d死亡率间有重要关联(OR=4.237,=0.021),脓毒症越严重,血糖变异性越大(=0.016).结论血糖变异性与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率独立相关,脓毒症严重程度与血糖变异性有积极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支原体肺炎患者炎性状态的影响,为其治疗提供有效的评估指标.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3月于医院治疗的78例支原体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7d的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7d的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分别为(4.73±1.30)mg/L、(7.23±1.99)pg/ml、(0.64±0.16)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6.11士1.27)mg/L、(9.14士2.06)pg/ml、(1.03士0.18)ng/ml,且不同严重程度患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可显著改善支原体肺炎患者的炎性状态,对于改善疾病状态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治疗杓形和非杓形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降压效果及对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141例,分为杓形组104例和非杓形组37例,均用厄贝沙坦(150mg,qd)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左心室重构指标(LVMW、EDV、ESV、EF)的变化。结果两组降压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杓形组优于非杓形组(P〈0.05);杓形组有明显左室重构作用,而非杓形组无左室重构作用(P〉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显著,对杓形原发性高血压可达到左心室重构效果,但对非杓形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比杓形差,左心室重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喻雯  徐杨  龚建  严安芝 《医学临床研究》2013,(11):2118-2121,2124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液活受体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及奥美拉唑对酒精诱导的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对胃黏膜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奥美拉唑组(C组),罗格列酮组(D组),联合用药组(E组)。A组、B组和C组均予生理盐水5 ml/kg灌胃, C组同时予奥美拉唑30 mg/kg静脉注射,D组予罗格列酮8 mg/kg(溶于生理盐水中,相当于5 mL/kg)灌胃,E组同时予奥美拉唑(30 mg/kg )静脉注射与罗格列酮(8 mg/kg )灌胃。30 min后A组用18 mL/kg生理盐水灌胃,其它组大鼠均予等量56度红星二锅头白酒灌胃。通过计算胃黏膜溃疡指数(UI),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COX-2蛋白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①B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最重,UI明显高其他四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5);C,D,E组UI值均低于B组,但高于A组,D组UI值高于C组和E组,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②A组未见明显COX-2阳性产物表达;B组及C组COX-2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05);D组和E组COX-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但低于B组和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③各组酒精诱导胃黏膜UI与COX-2值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罗格列酮对酒精诱导的急性胃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但单独应用作用不及与奥美拉唑两者联合用药。罗格列酮对急性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与其抑制COX-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及其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MMP9、MMP12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根据OCT检测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应用OCT检测斑块的纤维帽厚度、脂质池角度、巨噬细胞浸润、斑块裂隙、斑块内新生血管等特征.搜集研究对象基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MMP7、MMP9、MMP12水平.结果 (1)稳定斑块组纤维帽厚度大于不稳定斑块组(P<0.01);不稳定斑块组脂质池角度、巨噬细胞浸润、内膜侵蚀、斑块出现裂隙均多于稳定斑块组(P<0.05);(2)不稳定斑块组患者MMP7、MMP9水平高于对照组和稳定斑块组(P<0.05);(3)斑块纤维帽厚度与血清MMP9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336,P<0.05);巨噬细胞浸润组MMP7、MMP9水平大于无巨噬细胞浸润组(P<0.05);血管内膜有侵蚀组MMP9水平大于无内膜侵蚀组(P<0.01).结论 OCT检测能够发现不稳定斑块,而血清MMP7、MMP9水平在不稳定斑块病变患者中明显升高,可作为预测不稳定斑块、指导治疗决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微波配合刺络拔罐与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5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微波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病毒唑注射液静滴,并口服消炎痛片,肌注维生素B1,B12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0%,有效率为97%;对照组治愈率63%,有效率为87%。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stroke)又称脑血管意外(eva)是指由于急性脑血管破裂或闭塞,导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复发率均高,致残后,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增加社会及家庭负担,随着卒中后生存率的提高,对年中后功能障碍进行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使患者最终能较好地回归社会,显得尤其重要。而神经生理学疗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成为脑卒中治疗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我科于2009年至2011年间采用以Bobath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治疗20例脑卒中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降糖化瘀胶囊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2年10月到2013年10月在我院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中选取130例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之上给予患者降糖化瘀胶囊进行口服治疗,每次3粒,每日3次,以4周为一个疗程,经3个疗程的治疗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经常规治疗配合降糖化瘀胶囊进行治疗的观察组中,有29例为显效,28例有效,8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达86.67%;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5例,15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61.54%,两组临床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降糖化瘀胶囊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有着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降低血糖、血脂,起到防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