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呋喃唑酮厌恶疗法戒酒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酒精依赖患者随机分为厌恶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厌恶治疗组予呋喃唑酮厌恶疗法戒酒,对照组采取一般对症支持治疗,比较厌恶治疗组患者饮酒前后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出院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戒酒成功率。结果呋喃唑酮厌恶疗法组患者的戒酒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呋喃唑酮厌恶疗法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呋喃唑酮厌恶疗法戒酒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帕罗西汀联合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口服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联合丁螺环酮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末研究组显效率为70.0%、有效率为90.0%,对照组分别为42.5%、85.0%,研究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15,P<0.05)。两组不良反应较轻微,同期副反应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具有增效作用,疗效显著,起效快,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显著优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齐拉西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8例符合标准的成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氨磺必利组(n=38)口服氨磺必利治疗;齐拉西酮组(n=40)口服齐拉西酮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8周末,用PANSS量表评定临床效果,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PANSS评分较入组时均有显著降低(P〈0.05),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者不良反应较少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氨磺必利与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安全有效,氨磺必利对情感症状较齐拉西酮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电极放置方式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9月顺德区伍仲珮纪念医院收治的抑郁症住院患者100例,按照电极放置的方式,分别为电极放置于双前额(前额组)和不对称的双侧额颞(额颞组),每组各50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修订韦氏成套记忆测验(WMS)、木块图案和第四例外测验分别评定两组的疗效和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额组治疗第2次和第3次HAMD评分较额颞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d时,图片、再认、再生、联想、木块图案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时,经历、图片、再认、再生、联想、木块图案、第四例外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前额和不对称的双侧额颞两种不同电极放置方式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疗效相当,两种电极放置方式均对认知功能有影响且影响程度相当,但影响可逆。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合并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被试入组后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配到联合治疗组(rTMS+帕罗西汀)和药物治疗组(伪rTMS+帕罗西汀).帕罗西汀用量为20~60mg/d,起始剂量20mg/d,在2周内渐增至40~60mg/d.联合治疗组治疗时使用rTMS真刺激.刺激部位为右侧背外侧额叶,刺激频率为10HZ,刺激强度为100%运动阈值.药物治疗组治疗时使用rTMS伪刺激.观察疗效6周.采用Yale-Brown强迫症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疗效,以药物治疗中需处理的副作用症状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结果 帕罗西汀+rTMS组患者痊愈9(32.14%)例,显著进步10例(35.71%),好转5例(17.86%),无变化4例(14.29%);帕罗西汀+伪rTMS组痊愈4例(16.36%),显著进步5例(21.82%),好转10例(38.18%),无效6例(23.64%),2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Z=2.010,P=0.044).意向分析结果表明,2组治疗均有效,Y-BOCS评分(F=56.258,P=0.000);HAMA评分(F=41.675,P=0.000).但联合治疗组效果优于药物治疗组,Y-BOCS评分(F=13.652,P=0.028);HAMA评分(F=11.632,P=0.031).结论 右侧额叶背外侧rTMS刺激联合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优于单纯帕罗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进行抗精神病药物联合MECT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连线试验A和B、数字广度(DST)、数字符号和临床记忆量表(CMS)检测,评价其认知功能。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WCST测试的应答时间、总应答数及错误应答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连线试验A、B中,研究组患者的完成时间较治疗前显著缩短(P<0.05)。数字符号、数字广度及CMS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MECT治疗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尤其是患者的记忆功能及注意力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国产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研究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疗程8w。采用潘氏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及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73.3%,对照组91.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w末两组潘氏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5),4w末起均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同期组间潘氏量表评分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2w末起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对照组较研究组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不良反应表现存有异同。结论国产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安全、经济,疗效虽然稍逊于利培酮,但对临床选择用药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复方氨酚烷胺过量致精神障碍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6岁。半年前因经常感冒而服用复方氨酚烷胺(商品名:感康),最初为2片/d,后自行增加至8片/d。2个月前出现手抖,近来不服此药就感烦躁、出汗、头痛等,服用后好转。人院前1d出现乱语,称能看到很多奇怪的东西,听到很多男女在耳边说话而见不到人,因而不停地用手挥舞,大叫“走开,快走开”,行为表现紊乱。既往无精神异常、外伤及药物中毒史。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