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1.
庞华  卢伟  刘莉  高洁  杨健  唐瑞龙 《中国药房》2015,(6):753-756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西洛他唑对老年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脑部血管、血流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98例老年LI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调脂、降低血液黏稠度、稳定血管斑块等对症治疗。与此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片0.1 g,口服,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西洛他唑片50 mg,口服,每日2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长谷川智能量表(HDS)评分,全血黏度切变率、血浆黏度、相对血液黏度切变率、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收缩期和舒张期峰流速、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脑血流量、血液流入时间、血管转折高比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G、TC、LDL-C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HDL-C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除TG、TC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外(P<0.05),其他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除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5),其他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DS评分、脑血流量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全血黏度切变率、血浆黏度、相对血液黏度切变率、纤维蛋白原、收缩期和舒张期峰流速、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司匹林联合西洛他唑可明显改善LI患者认知和脑血管功能,促进脑部血流循环,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药并治干预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针药并治组和万拉法新组,在给予相同脑卒中后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针刺加中药治疗和万拉法新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采用相应量表评价患者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不良反应;在治疗前、治疗6周后取脑脊液检测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浓度。结果2组均对PSD治疗有效、能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万拉法新组不良反应较多;2组脑脊液NE、5-HT浓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脑卒中后治疗基上予针药用治疗PSD效果优于应用万拉法新。  相似文献   
3.
魏亮  ;李陈渝  ;唐瑞龙 《医学综述》2014,(16):2948-2950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患者发病紧急,病死率、致残率极高,预后效果较差,目前该疾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患者预后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目前临床上对脑卒中的治疗方法包括中医治疗、西药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不同的治疗方法其适应证及临床疗效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医治疗不良反应少但起效慢,西药治疗起效快但不良反应多,手术治疗创伤性大,患者禁忌证较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脑卒中部位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01-2013-01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卒中部位分为4组,对概念形成能力和记忆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概念形成能力由低到高依次为左丘脑卒中、左基底节卒中、右丘脑卒中、右基底节卒中患者和对照组患者(P<0.05).左丘脑的长延迟记忆最差,其余脑卒中患者的长延迟记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脑卒中患者即时记忆、CFT回忆和再认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部位卒中对于认知功能影响不同,左丘脑卒中最易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杨健  卢伟  翁栩  唐瑞龙  庞华  唐明山  甘碧坤 《重庆医学》2008,37(24):2828-2829
目的 观察中风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65例,分为早期康复组(90例)和对照组(75例)两组,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的急性期治疗、神经功能缺失积分改善的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各项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规范化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急性期的临床疗效,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求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2-12收治的130例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统计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及自身和家族健康状况等共9个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脑血管疾病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包含不可干预因素:年龄、性别、遗传等;可干预因素:吸烟、酗酒、高血压、高脂血症或血脂异常、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等。其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脏病和糖尿病史是肯定的危险因素;其次,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排第3位,如吸烟、酗酒等。结论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可通过科学有效的自身控制和及早预防性的调整,从而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