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目的:分析NPC早期骨浸润中DWI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8月~2018年8月之间收治的120例NP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MRI观察组与CT对照组,行常规MRI、DWI检查和CT检查,应用DWI技术对病例确诊为NPC的患者进行扫描,行常规MRI平扫与增强及横轴位DWI扫描,比较两组鼻咽癌侵犯到颅底骨质的比例。结果:鼻咽癌侵犯到颅底骨质的比例为56.7%,DWI图像信号异常增高符合率是100.0%;CT组图像信号异常增高符合率是36.7%%。结论:DWI在NPC颅底侵犯诊断中的准确率高于CT检查,对NPC的疾病分期,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的屈伸位MRI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初步描述颈椎病人椎管狭窄在屈伸位MRI上的动态改变。方法54例颈椎病病人,均接受中立、前屈及后伸位MRI,在不同体位下,观察颈椎病人颈椎曲度、稳定性及椎间盘突出位置,分析前屈及后伸位时椎管狭窄程度的变化。结果颈椎病病人后伸位上出现椎管狭窄的数量(29/54)较前屈位(11/54)明显多(P<0.01),8例在前屈或后伸位上椎管狭窄程度无明显变化,6例前屈及后伸位时,蛛网膜下腔变窄程度均较中立位时重。结论屈伸位MRI可在人体动态下为研究颈椎病病人颈椎及其周围关系提供更多的功能性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跟腱撕裂的磁共振成像(MRI)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2例有踝关节外伤病史、经临床及手术证实,MRI资料完整的跟腱完全撕裂或部分撕裂病例,总结其特征性的MRI表现。结果:MRI诊断跟随完全撕裂14例,MRI特征性表现为肌腱增粗、形态不规则,肌腱束连续性完全中断,肌腱断端交错呈“毛刷”状或回缩呈“杆”状改变,在T1WI、T2WI上其内呈混杂高信号;部分撕裂18例。MRI表现为肌腰增粗、宽径/前后径比例变小,在T1WI、T2WI上肌腱内局限性高信号,肌腱束部分毛糙、不规则,但在矢状位至少有1个层面是连续的;手术或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结果:完全撕裂12例,部分撕裂20例。结论:MRI能清晰显示跟腱形态及其内部结构,可以准确诊断撕裂的部位和程度,对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及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预防肺动脉检塞结合中西医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26例,首先在下腔静脉内放置滤器,然后经足背静脉滴注尿激酶及肝素(治疗用药),配合中药内服外敷。结果:全组26例患者,痊愈6例(23.1%),显效12例(46.1%),有效8例(30.8%),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下腔静脉滤器展开良好,无移位,无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合中西医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尿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附60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成像的检查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快速自旋回波(FSE)、重T2WI技术以及口服利尿剂、钆喷酸葡胺稀释液、腹部加压等方法对55例病人和5例健康志愿者行磁共振尿路成像(MRurography,MRU)。结果检查60例,MRU+MRI阳性56例,MRU对尿路梗阻的显示,尤其对静脉尿路造影(IVU)不能显影者效果良好,与常规MRI结合在揭示病变和尿路梗阻之间的关系方面有独到之处。结论MRU能显示尿路梗阻部位、程度,与MRI结合能更清晰地诊断尿路梗阻的病因。MRU将成为诊断泌尿系疾病的一种新型无创性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0T非开放MR机对20例胸腹部分占位性病变行MRI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术,采用16-18GMRI兼容专用切割式穿刺针穿刺切割肿块。病人一般取侧卧位(病灶在上)或仰卧位,如无特殊原因尽量不取俯卧位;定位扫描和轴位扫描均用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将3-4个含油质的小胶囊调节置于最佳穿刺点处,用光标测出从最佳胶囊附着点至肿块最佳进入点的直线距离和角度作为穿刺针的路径;MR证实针尖位于病灶内理想位置后进行切割取标本术。结果:20例中肺癌11例(其中鳞癌5例、腺癌4例、未分化癌1例、未能分类1例),炎性假瘤2例,结核1例,肝细胞癌1例,站细胞肺癌肝转移瘤1例,十二指肠炎症1例,腰大肌肉瘤1例,未能定性2例;一次穿刺成功率85%(17/20),二次穿刺成功率15%(3/20);活检正确率90%;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MRI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具有安全、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适应范围广、无辐射等优点,是一种新的有价值的介入技术。  相似文献   
7.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骨肿瘤诊断上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与关节镜对照,探讨磁共振辐散成像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显示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8例经关节镜手术证实的、且不伴有半月板碎片移位的半月板撕裂病例的常规MRI扫描及辐散成像结果,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48例病例中,常规矢、冠状位扫描明确显示半月板撕裂44例,辐散成像明确显示48例,并对半月板体部与前/后角结合部的复杂撕裂及该部位半月板囊肿显示清晰。结论磁共振辐散成像是膝关节半月板检查的可靠、有效的检查序列;是对常规膝关节磁共振检查扫描方法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多序列扫描对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的诊断及分期应用价值,并关节镜检查结果对照分析。方法对2005年6月~2007年6月期间的38例临床症状明显而普通X线未能明确诊断或疑似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的病例采用MR多序列扫描,分析其MRI表现特点,并对有关节镜检查结果的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8例疑似病例中,右膝24例,左膝8例,双膝6例,MR诊断为阳性的36例,受累部位中,股骨内侧髁26处,股骨外侧髁14处,髌骨3处,胫骨平台5处,合共47个病灶,分析各例MR表现特征,对病例进行分级,其中0级的2例,1级的10例,2级的12例,3级的9例,4级的5例,对18例进行了关节镜检查的患者作病例对照,与各级MRI表现所见均一致。结论MR多序列扫描可清晰显示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中软骨信号改变、碎裂程度及移位情况,与关节镜结果一致,对临床诊断及治疗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多排螺旋CT多模式重组在Pilon骨折术前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多模式重组技术在踝关节损伤所致的胫骨Pilon骨折术前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Pilon骨折,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容积扫描,并应用高级工作站进行3D、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MIP及多平面重组(MPR)等重组技术观察关节面粉碎、塌陷及劈裂的程度、骨碎片游离情况,并按Ovdia—Beals五类分型法进行分型,与x线及手术结果对照。结果22例Pilon骨折的病例中,Ⅰ型4例,Ⅱ型3例,Ⅲ型4例,Ⅳ型5例,Ⅴ型6例,对比X线结果,MSCT改变了其中8例分型,其中15例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入路根据CT扫描及重建结果确定,其中5例是在否定X线分型结果上重新制订,余7例为保守治疗,手术结果证实了MSCT分型的正确。结论MSCT多模式成像可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走行方向、骨质碎裂程度和移位的距离以及关节面塌陷情况等。其中3D成像显示骨折区表面状态较好,MPR可明确显示骨折处的内部细节,VR和MIP可以显示骨折部位的立体透明外观。MSCT多模式重组技术在Pilon骨折手术治疗前作为制订手术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