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血管形成素(Angiopoietin,Ang)为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Tie-2的配体,是一类新发现的血管生成因子,它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共同作用,协同调节血管的发生、形成过程[1]。Ang-1是Tie-2的主要生理配体,其功能涉及:募集与支持血管内皮周围细胞、诱导毛细血管发芽、ECs趋化反应和ECs网络形成[2]、与抗ECs凋亡有关[3,4]。Ang-1或Tie-2基因敲除的小鼠心脏、脑及卵黄囊血管系统的  相似文献   
2.
胸腔镜双侧肺同期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一般麻醉处理的文章国内报道不少,但关于胸腔镜双侧肺同期手术麻醉管理的研究仍然缺乏。本文介绍了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我院开展的9例双肺VATS手术,对术中的麻醉处理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产妇硬脊膜穿刺后头痛的循证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妇硬脊膜穿刺后头痛(PDPH)的循证预防治疗措施。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6年第3期)、MEDLINE(1980.1~2006.10)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1~2006.10),收集关于产妇硬脊膜穿刺后头痛防治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临床对照试验(RCT),并评价所获得的证据质量。结果共检索到2篇Cochrane系统评价,2篇Meta分析和9篇RCT。分析结果表明,硬膜外自体血液填充治疗疗效确切,体位、液体和药物治疗对产妇PDPH的发生率和严重性无明显影响。选择适当腰麻穿针刺和穿刺技术能有效降低产妇PDPH的发生,而蛛网膜下腔注入生理盐水和置管预防技术的价值尚有待进一步验证。结论硬膜外自体血液填充对产妇的PDPH具有确切的治疗作用,选择适当腰麻穿刺针和穿刺技术能有效预防产妇PDPH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全麻下超快速脱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麻下超快速脱毒是在快速脱毒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门新技术,与传统脱毒方法相比,具有脱毒时间短、 脱毒率高、患者依从性好、复吸率相对较低等一系列优点。本文就该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临床可行性等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快速脱毒对吗啡成瘾大鼠血浆吗啡和脑组织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5)、成瘾组(n=5)、自然戒断组(n=20)、单纯全麻组(n =20)、全麻 纳洛酮组(n=20)及可乐定处理组(n=20)。成瘾组、自然戒断组、单纯全麻组、全麻 纳洛酮组及可乐定处理组采用5日递增成瘾法建立大鼠吗啡成瘾模型。正常组和成瘾组在脱毒前取 血浆和脑组织,后四组分别在予以生理盐水、全麻、纳洛酮及可乐定等相应处理后,分别于脱毒后即 刻、脱毒后1、2、3 d处死5只大鼠,取血浆和脑组织,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血浆吗啡浓度,放免法测定 脑组织p.内啡肽含量。结果成瘾组血浆吗啡浓度为(224±164)ng/ml,高于各脱毒组(P<0.01)。脱 毒后即刻,可乐定处理组血浆吗啡浓度高于各脱毒组(P<0.05);脱毒后1~3 d,各脱毒组血浆吗啡浓 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瘾组脑组织β-内啡肽含量(18.7±4.2)ng/mg低于正常组(33.5± 3.8)ng/mg(P<0.01);脱毒后即刻,全麻 纳洛酮组和可乐定处理组脑组织β-内啡肽含量较正常组增 高(P<0.01),且脱毒后1~3 d均高于自然戒断组(P<0.05)。结论 超快速脱毒对吗啡成瘾大鼠脱 毒后3 d内血浆吗啡浓度没有影响,超快速脱毒的机制可能与纳洛酮和/(或)可乐定升高脑组织内源 性阿片肽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局部亚低温人工脑脊液灌洗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组),脊髓缺血/再灌注组(SIR组)和局部亚低温人工脑脊液灌洗组(FI组).SIR组和FI组采用肾下腹主动脉阻断法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FI组在腹主动脉阻断时即以30mL/h的速度持续从L4-5蛛网膜下腔泵入25℃的人工脑脊液,同时从L7-8蛛网膜下腔开放引流脑脊液.60 min后开放腹主动脉的同时停止人工脑脊液灌洗.持续记录腹主动脉阻断期间和开放后30 min的直接动脉压和脑脊液压力变化,观察术后72 h的神经行为学和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NC组在整个实验期间平均动脉压和脑脊液压力基本平稳.SIR组和FI组在实验期间平均动脉压变化趋势相似,均在主动脉阻断时平均动脉压迅速下降,并于主动脉阻断后30 min和开放后30 min内持续低于NC组和基础水平(P<0.05).SIR组在主动脉阻断时脑脊液压力迅速升高,并于主动脉阻断后10 min持续升高直达峰值,随后缓慢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SIR组的脑脊液压力均高于NC组和基础水平(P<0.05).FI组在主动脉阻断时脑脊液压力迅速下降至3.8 mmHg(1 mmHg=0.1333 kPa),并在术中持续稳定在3~5 mmHg,低于NC组和基础水平(P<0.05),并于开放后20 min逐渐向正常水平恢复.FI组的术后神经功能评分和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优于SIR组但仍次于NC组.结论 局部亚低温人工脑脊液灌洗可降低脊髓缺血/再灌注期间的脑脊液压力,并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唐昱英  林雪梅  黄蔚 《华西医学》2009,(9):2428-2430
目的:采用随机双盲方法比较异丙酚分别联合芬太尼和氯胺酮在门诊妇科腹腔镜检查术中的应用。方法:行门诊妇科腹腔镜检查术的女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异丙酚组(F组)和氯胺酮-异丙酚组(K组),每组30例。F组和K组分别静注芬太尼1μg/kg和氯胺酮1 mg/kg后,静脉缓推异丙酚2.5 mg/kg行镇静诱导。采用双盲法观察镇静诱导时间和异丙酚注射痛、术中异丙酚追加量和呼吸循环改变、术后恶心呕吐(PONV)、患者清醒出院时间、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K组的镇静诱导时间短于F组,其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低于F组。F组术中需要追加异丙酚的人数、异丙酚平均追加量、以及需阿托品和辅助通气治疗的人数均明显高于K组。K组的清醒时间长于F组。两组的出院时间、PONV和患者麻醉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较1μg/kg芬太尼相比,1 mg/kg氯胺酮联合异丙酚是门诊妇科腹腔镜检查术更安全有效的镇静方案。  相似文献   
8.
全麻下超快速脱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麻下超快速脱毒是在快速脱毒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门新技术,与传统脱毒方法相比,具有脱毒时间短、脱毒率高、患者依从性好、复吸率相对较低等一系列优点。本文就该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临床可行性等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产妇硬脊膜穿刺后头痛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898年Bier首次报道腰麻后可发生剧烈的头痛,头痛在直立位加剧,平卧位缓解,并多在7~14d内自行缓解。Bier认为这与硬脊膜穿破后脑脊液持续渗漏有关,故称其为硬脊膜穿刺后头痛(post-dural puncture headache,PDPH)。PDPH的临床症状除典型的体位性头痛外,还可出现畏光、恶心呕吐、颈项强直、耳鸣、复视、眩晕等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温人工脑脊液灌流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时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5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8):假手术组(S组)、脊髓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低温人工脑脊液灌流组(FI 组).I/R组和FI组采用阻断肾下腹主动脉60 min后开放的方法 制备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FI组阻断腹主动脉时以30 ml/h的速率经L4,5间隙蛛网膜下腔输注25℃人工脑脊液,同时开放L7,8间隙蛛网膜下腔引流脑脊液.腹主动脉开放的同时停止人工脑脊液灌流.每组取6只动物,分别在再灌注4、24、48、72 h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每组分别于再灌注4、24、72 h时取6只动物,取L5~8脊髓节段,计算脊髓组织含水量,并测定AQP-4表达水平.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脊髓组织含水量增加,AQP-4表达下调(P<0.05).与I/R组比较,FI组神经功能评分升高,脊髓组织含水量降低,AQP-4表达上调(P<0.05).结论 低温人工脑脊液灌流可上调AQP-4表达,从而减轻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rrigation with hypothermic artificial cerebral-spinal fluid (aCSF)on expression of aquaporin-4(AQP-4) in the spinal cord following sp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R) in rabbits.Methods Fifty-four adult male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weighing 2.0-2.5 k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n=18 each):group sham operation(S group); group I/R and group irrigation with hypothermic aCSF (FI group). Spinal I/R was induced by clamping the abdominal aorta below renal artery for 60 min. Hypothermic aCSF(25 X.)was infused at L4,5 interspace at a rate of 30 ml/h and drained from L7,8 interspace during spinal ischemia.Neurological function was evaluated at 4, 24, 48 and 72 h of reperfusion and scored (0=no hind limb activity, 4=hind limb function completely recovered) in 6 animals in each group. Six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at 4, 24 and 72 h respectively in each group.The lumbar segment (L5-8) was removed for measurement of water content and AQP-4 protein expression (by immuno-histochemistry).Results Neurological function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water content was higher and AQP-4 expression smaller in group I/R than in group S. I/R-induced effects were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by irrigation of hypothermic aCSF. Conclusion Irrigation with hypothermic aCSF can ameliorate the spinal cord I/R injuries by up-regulation of AQP-4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