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调查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运行前深圳市的环境辐射水平及其所致居民剂量。方法外照射调查使用RSS-111高压电离室,FD-71闪烁仪测定空气吸收剂量率或照射量率,用TLD,LiF(Mg,Cu,P)热释光剂量元件测定累积剂量。结果宇宙射线空气吸收剂量为2.9×10-8Gy/h,地表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为:室外10.8×10-8Gy/h,室内13.4×10-8Gy/h;室内外空气中氡平均活度分别为26.8Bq/m3和13.4Bq/m3。结论由天然本底辐射所致公众人均年有效剂量约为1.67mSv,天然辐射所致全市公众集体年有效剂量为1.54×103人·Sv·a-1。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TNF-a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营养不良模型大鼠呼吸肌萎缩的影响以及吲哚美辛(IND)对其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反复熏香烟加气道内滴猪胰弹性蛋白酶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把COPD营养不良大鼠随机分为A、B、C、D 4组。A组、对照组和COPD营养正常组每天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B、C、D组每天予不同剂量IND灌胃(B组:IND 0.5 mg/kg.d,C组:IND 1 mg/kg.d,D组:IND 2 mg/kg.d)。检测各组干预前后体重、血清中TNF-α的浓度以及大鼠呼吸肌蛋白质分解代谢率。结果 IND干预后,干预组B、C、D血清中TNF-a含量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比干预A组显著性的降低(P〈0.01),同时大鼠呼吸肌蛋白质分解代谢率也下降、体重回升,干预组B、C、D大鼠体重增长速度高于A组,在C组达到显著性(P〈0.05)。结论 TNF-α参与了COPD营养不良、骨骼肌萎缩的发生,吲哚美辛可以降低COPD营养不良大鼠血清中TNF-α的水平以及骨骼肌蛋白分解代谢率,从而部分改善COPD营养不良大鼠的骨骼肌萎缩。  相似文献   
3.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鼠的营养状态和呼吸肌蛋白质分解代谢率的影响。方法将9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70只,对照组(B)20只。采用气管内注入猪胰弹性蛋白酶、熏香烟和限制营养的方法建立COPD鼠模型和COPD营养不良鼠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将A组分为COPD营养正常组(A1),COPD营养不良组(A2)和COPD营养不良干预组(A3)。A3组采用尾静脉注射TNF-αMcAb 0.1 mg/kg,进行干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呼吸肌匀浆中TNF-α含量,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浆葡萄糖、白蛋白、甘油三酯含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呼吸肌中三甲基组氨酸(3-MH)、酪氨酸(Tyr)含量。结果 1:A2组血清和呼吸肌匀浆TNF-α含量和血浆葡萄糖、甘油三酯明显高于B、A1和A3组(P<0.01);A2组膈肌重量,白蛋白含量明显低于B、A1和A3组 (P<0.01);2:A2组呼吸肌匀浆中3-MH、Tyr含量均明显高于B、A1和A3组(P<0.01);3:A2组呼吸肌TNF-α含量与3-MH、Tyr含量呈明显正相关(R=0.866,P<0.01;R=0.883,P<0.01),TNF-αMcAb干预后,蛋白质分解代谢率降低。结论 TNF-α是引起COPD鼠发生营养不良和呼吸肌蛋白质分解代谢率增高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深圳特区公共场所Rn-222浓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固体核径迹法对深圳市公共场所氡浓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室内氡浓度均值为33.7Bq·m ̄(-3),公众受照剂量为0.45mSv,比1986年高0.08mSv。作者认为,普遍采用空调,密封式的二次装修是使氡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46例,全部病例入组前1个月无使用过任何剂型的激素、B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无氧疗史。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3例,疗程15d。舒利迭组吸入沙关特罗/氟替卡松;丙酸氟替卡松组吸入丙酸氟替卡松。两组患者其他治疗均按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疗效、肺功能、圣一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结束时,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利迭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I/预计值)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l/FFVC)、SGRQ评分(包括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SGRQ总分)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与丙酸氟替卡松组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酸氟替卡松组FEVl/预计值和FEVl/FVC治疗前后差异不明显(P〉0.05),SGRQ评分中呼吸症状在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活动能力、疾病影响、SGRQ总分治疗前后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吸入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自发性气胸患者行胸膜粘连术后对肺功能及呼吸困难评分的影响。[方法]36例住院的COPD并自发性气胸患者分为:治疗组(胸膜粘连术组)和对照组(单纯胸腔置管组),测量术前及术后肺功能,应用Borg评分标准评估呼吸困难指数。[结果]对照组术后FEV1、FEV1/FVC、RV、RV/TLC明显降低(P均〈0.05),而Borg指数前后无差异(P〉0.05);胸膜粘连术组术后与对照组肺功能相比,RV明显增加(P=0.001),余项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胸膜粘连术短期内可能对COPD合并气胸患者的肺功能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VitC)对体外培养的骨骼肌成肌细胞(C2C12)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取体外培养的C2C12细胞,胰酶消化后制成单细胞悬液,离心重悬,调整细胞密度,按200 μL/孔接种,常规培养,待细胞融合率达80%且未出现细胞分化时,将细胞分6组:阴性对照组(C2C12 细胞中加入单纯无血清培养基)、H2O2组(C2C12 细胞中加入含500 μmol/L H2O2的无血清培养基)和VitC 1,2,3,4组(C2C12 细胞中加入含500 μmol/L H2O2的无血清培养基的基础上,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VitC:10,20,60,100 mg/L)。分别在干预0,6,24,36,48,72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各组C2C12细胞的增殖。在干预36 h后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各组C2C12细胞凋亡率。结果:在干预36和72 h时,各浓度的VitC组的吸光度(OD)值均较H2O2组显著升高(P<0.001),其中以VitC 4组升高最为显著,而且VitC 4组在干预36 h时的吸光度值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在干预36 h时,VitC 2,3和4组的C2C12成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H2O2组;VitC 2和3组的C2C12成肌细胞凋亡率高于阴性对照组,而VitC 4组的C2C12成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itC能够有效抑制H2O2诱导的C2C12成肌细胞的凋亡,高浓度的VitC可能在干预36 h时对C2C12成肌细胞有促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X射线诊断所致受检者体表剂量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调查常用X射线诊断所致受检者体表剂量 (ESD)的现状 ,为探索建立放射诊断的医疗照射指导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模体和平板型电离室对 14种检查的ESD进行普查。结果  14种X射线诊断所致受检者ESD的平均值均未超过IBSS的相应值 ,有 8种投照的剂量分布为对数正态分布。结论 控制受检者入射体表剂量是医疗照射防护最优化的重要内容 ,应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指导水平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X射线诊断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重点调查分析深圳市近 5年来X射线诊断应用现状 ,为探索建立放射诊断的医疗照射指导水平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连续 5年通过放射卫生监督管理 ,普查全市所有开展X射线诊断的单位、拥有设备、工作人员、年接诊人次数以及受检者分布等。结果 深圳市近 5年来X射线诊断单位、设备、工作人员、年检查频率等均呈不断增长趋势 ,如X射线CT的应用频率 5年增加 1 41倍 ,1998年全市X射线诊断应用频率达每千人口 5 17 80人次。结论 在促进X射线诊断技术不断发展和日益广泛普及的同时 ,必须加强受检者的防护以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