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脑梗塞的CT诊断250例分析第二附属医院CT室周正荣,胡宗文,汪云祥,杨亚芳关键词脑梗塞,中风,计算机体层摄影中国号R743.33本文对我院受检的250例脑梗塞的CT所见进行分析,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期对本病有更全面的认识,为预防和治疗本...  相似文献   
2.
臂丛神经鞘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臂丛神经鞘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3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臂丛神经鞘瘤术前MRI表现。观察内容包括病变部位、肿块大小、边界、信号、强化特征及范围。结果 MRI能清晰显示臂丛神经的根、干及分支,表现为线状低信号影。36例臂丛神经鞘瘤平均直径为4.9cm,均表现为沿臂丛神经根生长的肿块,其中30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纺锤形或长圆形肿块。MRI显示.16例表现为均匀的T1WI低或等信号(与肌肉相比),T2WI高信号,增强后中等度强化;20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内见低信号区,所谓的“靶征”,增强后明显强化。结论 臂丛神经鞘瘤具有特征性的发生部位、形态学表现及MRI信号特点,对本病能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颞叶损伤的质子磁共振波谱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报道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颞叶损伤的1HMRS表现,以期对临床诊断有所帮助,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3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颞叶损伤病例行MRS检查.所有病例均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查,使用GE Singa Horizont 1.5 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机,采用头颅正交线圈.所有病例均先进行MRI检查,再进行1HMRS检查,1HMRS采用点分辨波谱分析法及化学位移选择饱和水抑制法采集信号.成像参数为TR2000 ms,TE144 ms;成像时间为348 s;体素(voxel)大小2 cm×2 cm×2 cm;取样时将体素置于病灶的实质部分.并行对侧相应颞叶脑组织HMRS作对照(双侧颞叶损伤除外).结果首程放射距1HMRS检查的中位时间为42个月(32~172个月).13例中双侧颞叶病灶5例,共发现18个病灶.5例双侧颞叶损伤未进行正常脑组织14HMRS的对照检查,1例双侧颞叶损伤仅进行了1侧病灶检查,因此13例共进行了17个病灶区和8个正常脑组织HMRS检查.HMRS表现为病灶侧NAA/Cr均值为1.33±0.28,而对照脑组织的NAA/Cr均值为1.78±0.34,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2,P=0.005).3个病灶出现NAA、Cho、Cr峰消失(其中2个病灶伴Lip峰).8例有对照的颞叶损伤中6例病灶侧Cho/Cr比值低于对照侧.4个病灶出现Lip峰,4个病灶出现倒置的Lac峰,4个病灶出现MI峰.结论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颞叶损伤均有HMRS异常,主要表现为NAA/Cr的下降,大部分病例伴Cho/Cr下降,可出现Lip峰、倒置的Lac峰及MI峰.HMRS可能在放射性颞叶损伤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静息态脑磁图伽马频带的脑功能网络特征。方法:ASD儿童6名,健康对照9名。采集静息态脑磁图信号和磁共振数据,在信号源水平进行伽马频带信号在大脑皮层的功率谱密度分析,并计算相位转移熵,构建脑网络,用于患儿组和对照组比较。结果:在脑网络节点激活程度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患儿的伽马频带激活程度偏低(均P<0.05),受到显著抑制的脑区主要集中在双侧额叶、双侧颞叶和双侧岛叶,少量分布在右侧边缘叶及右侧顶叶。在脑网络节点间信息传递方面,信息汇集点存在组间差异(均P<0.05),患儿组为左侧角回中部,对照组为右侧枕中回腹部和左侧舌回后部。另外,信息发散点也有组间差异(均P<0.05),患儿组为右侧前眶额回和右侧岛盖部上部以及左侧梭状回前部,对照组则无显著的信息发放核心脑区。结论:ASD儿童大脑静息态伽马频带激活程度较低,提示患儿大脑存在兴奋-抑制失衡。ASD儿童伽马频带脑网络中,信息接收和发放的核心脑区分布模式与对照组存在差异,信息发放失衡。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AI)是影像学的发展方向之一,尤其是深度学习等AI在图像识别上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其中,影像组学是AI在肿瘤影像领域的研究热点。AI技术及影像组学在结直肠肿瘤、肝脏肿瘤、肾脏肿瘤中均取得了进展。与此同时,AI与影像的融合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6.
分析国外先进继续教育模式,总结我国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包括:法律法规不健全、形式相对单一、培养模式普教化、市场运行机制尚未健全、实践教学相对薄弱、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几点启示:健全医学继续教育法律法规及监控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市场机制、加强实践教学、完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7.
一、久婚不孕案李某,女,36岁,结婚16年不孕。妇科检查正常,月经初潮于15岁,经行后期,伴胸乳胀痛,两胁亦胀痛,纳呆,时有寒热往来,前医投以小柴胡汤不愈。就诊时,除上述诸症外,察其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苔薄,脉沉弦而虚.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妇女善郁,最易引起肝郁气滞。肝气不舒,则胸乳胁胀痛,寒热诸症随之而起,肝气横逆,克伐  相似文献   
8.
付杰  孔琳  胡超苏  傅深  周正荣 《放射学实践》2008,23(10):1079-1082
目的:探讨CT、MRI对舌下神经管及舌下神经的显示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2例无颅神经侵犯鼻咽癌患者的CT、MRI。研究CT、MRI横断面像上舌下神经管的显示情况(显示层数、左右侧、全管显示、半管显示,两侧纵径、内径以及纵径与矢状面的角度)。结果:CT对舌下神经管:单侧显示11.6%、双侧显示55.8%、未显示32.6%;全管显示58.1%、部分显示9.3%;左管径(6.17±1.3)mm、左管长(6.5±2.0)mm、左管倾角(44.2±0.6)°、右管径(5.78±1.2)mm、右管长(6.8±1.9)mm、右管倾角(44.5±1.7)°。两侧管径比较(t=1.202,P>0.05)。两侧管长比较(t=-1.216,P>0.05)。两侧管倾角比较(t=0.252,P>0.05)。MRI均为全管双侧显示舌下神经管,双侧显示100%;左管径平均(6.3±1.3)mm、左管长平均(6.6±1.8)mm、左管倾角平均(44.1±0.7)°、右管径平均(5.9±0.9)mm、右管长平均(6.9±1.7)mm、右管倾角平均(44.3±1.7)°。两侧管径比较(t=1.11,P>0.05);两侧管长比较(t=-0.984,P>0.05);两侧管倾角比较(t=0.532,P>0.05)。MRI可显示舌下神经池内段和管内段,但显示不出管外段。结论:MRI可同时显示舌下神经管及舌下神经,对病灶的评估更准确,有利于治疗计划的精确制定。  相似文献   
9.
垂体瘤的CT和MRI增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垂体瘤的CT和MRI增强表现,探讨增强后CT和MRI对诊断垂体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42例垂体瘤,回顾性分析CT和MRI增强前后表现。结果:242例中微腺瘤(≤10mm)81例,大腺瘤(>10mm)161例。微腺瘤直接征象为垂体内的CT低密度或MRI(T1WI)低信号。增强后CT和MRI显著提高低密度或低信号的显示率(P<0.01)。大腺瘤增强后扫描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CT和MRI增强对于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范围、鞍旁结构如海绵窦和颈内动脉的受侵情况以及显示残存正常垂体均有很高的价值。介绍了一种新的MRI垂体瘤分级方法-SIPAP分级系统。结论:CT和MRI增强对垂体瘤的定位、定性、定量和定级诊断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增强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MRI在颅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增强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在颅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4例颅内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共有病灶124个。分别行增强前、后T1WI和FLAIR扫描。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所有病例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增强例数、增强病灶个数及强化病灶部位;对比度及增强率;病变大小和范围。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4例中,增强后FLAIR(CEFLAIR)成像、增强SE T1WI(CET1WI)均显示98例有强化。CEFLAIR成像检出了117个强化灶,CE T1W1检出了120个。4个病灶仅在CEFLAIR显示而CET1WI未显示。另有7个病灶仅在CET1WI显示而CEFLAIR未显示。两者之信噪比(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P=0.270),脑灰白质对比度(GMC)、对比噪声比(CNR)及强化率(CE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6、7.10、9.67,P值分别为0.015、0.000、0.000)。在显示病灶大小上,CEFLAIR成像明显大于CET1WI(t=4.13,P=0.000),在病灶范围上,有62例CEFLAIR成像较CET1WI大。CEFLAIR成像对位于脑沟、凸面、侧脑室旁及侧脑室内病灶的检出优于CET1WI,而对大脑半球及第四脑室内的病灶的显示不如CET1WI。结论 CEFLAIR成像与CET1WI比较,强化病灶数,两者无明显差别,强化程度CET1WI明显高于CEFLAIR成像,但两者对不同部位病灶的显示有明显差异,CEFLAIR成像显示病灶大小和范围明显大于CET1WI。两种序列相互补充,建议将CEFLAIR成像序列列为增强后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