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对肝性脑病患者认知功能、预后质量及神经肽类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84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肝性脑病,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进行治疗.利用长谷川智能量表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认知功能改变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神智清醒时间,同时测定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ALT、AST、γ谷氨酰转移酶和总胆红素)、血氨浓度以及脑脊液5种神经肽类(精氨酸加压素、催产素、β-内啡肽、生长抑素和神经降压素)的变化水平.各检测指标组间比较用t检验,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用x2检验.结果 (1)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1% (x2=15.926,P<0.01).(2)虽然两组患者在按照各自治疗方案医治后血氨浓度都出现了大幅降低(P<0.05),但是研究组患者的血氨降低效果比对照组患者更理想(t=2.574,P=0.016).(3)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神智清醒时间分别为(6.45±2.72)h和(22.37±10.2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6,P=0.007).(4)虽然两组患者治疗后其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P<0.05),但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ALT、γ谷氨酰转移酶和总胆红素水平还是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后水平.(5)研究组患者不论是在治疗后的长谷川智能量表还是简易精神状态量表的评分上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6)两组患者的5种神经肽类物质水平在治疗后只有精氨酸加压素和β-内啡肽出现了降低,并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精氨酸加压素和β-内啡肽水平都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水平. 结论 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对肝性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ox-1,HMGB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MGB1、VEGF和CD34在37例人肝癌组织及相应癌旁肝组织和10例人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并用抗CD34抗体标记微血管,计数微血管密度;应用Western blot技术定量检测HMGB1在10例肝癌及相应癌旁和5例正常肝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HMGB1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HMGB1的表达与肿瘤大小、门静脉侵犯相关(P=0.018;P=0.036)。肝癌组织中HMGB1表达与VEGF表达及MVD间均呈正相关(r=0.544,P=0.001;r=0.672,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异常表达增高的HMGB1、VEGF与肝癌微血管生成过程相关,HMGB1可能成为阻断肝癌血管生成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肌肉肌球蛋白重链(MYH9)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通过沉默MYH9基因对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50组人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选用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和Hep G2及人正常肝细胞系LO2,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Western blot检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YH9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MMC-7721、Hep G2及LO2中MYH9蛋白的表达;将MYH9 siRNA转染SMMC-7721,CKK8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沉默MYH9对肝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MYH9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P0.05);MYH9蛋白在SMMC-7721及Hep G2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LO2(P0.05);沉默MYH9基因可抑制细胞增殖(P0.001),促进细胞凋亡(P0.05)。结论 MYH9蛋白在肝癌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MYH9低表达能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逐瘀通脉联合坦洛新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逐瘀通脉+坦洛新治疗组(n=30)和坦洛新单剂治疗组(n=30),治疗时间为6周,对治疗前后症状变化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逐瘀通脉胶囊联合盐酸坦洛新胶囊,对ⅢB型前列腺炎总有效率是93.3%,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不良反应少。结论联合应用逐瘀通脉胶囊和盐酸坦洛新是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慢性肺栓塞诊断较困难,误诊率高,加强对此病的诊断意识非常重要。笔者现分析我院1998年7月-2002年9月收治的12例慢性肺栓塞患者的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周宝勇  郑军 《重庆医学》2013,42(3):358-359
胆石性肠梗阻是胆石症罕见并发症,作为胆石性肠梗阻一种特殊类型,胃出口处的胆石梗阻称之为Bouveret综合征(Bouveret′s Syndrome,BS),其由Bouveret[1]在1896年首次报道2例胃出口胆石性梗阻而得名。BS是一种并发症多和病死率高的疾病。1临床资料患者,女,72岁,以间歇性中上腹痛15d入院。患者入院前15d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反复中上腹疼痛,伴有恶心、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亮氨酸拉链EF-hand结构域跨膜蛋白1(leucine bnzipper/EF-hand-containing transmembrane proteinl,LETMl)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通过RNAi技术靶向LETM1基因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Western blot检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共60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肝组织中LETM1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HepG2及人正常肝细胞株LO2中的LETM1蛋白表达情况.将LETM1 siRNA经Lipofectamine 2000TM脂质体转染SMMC-7721(实验组为si-LETM1、对照组为si-NC),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LETM1转染后肝癌SMMC-7721细胞株中LETM1 mRNA及蛋白的表达.CKK-8及流式细胞术检测LETM1低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①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LETM1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33%(44/6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28.33%(17/60,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LETM1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对量(2.335±0.221)较癌旁组织(1.386±0.081)明显增高(P<0.01).②LETM1蛋白表达与肝癌肿瘤直径及门静脉侵犯有关(P<0.05),而与肝癌患者性别、年龄、甲胎蛋白、HBsAg、Edmondson分级及TNM分期无关(P>0.05).③LETM1蛋白在SMMC-7721及HepG2中的表达相对量[(分别为(1.447±0.149)、(1.190 ±0.113)]均明显高于LO2[(0.918 ±0.027),P<0.05].④si-LETM1组与si-NC组和空白组比较,si-LETM1组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P<0.01),尤以72 h及96 h最为显著;si-LETM1早期细胞凋亡数(14.6±2.3)%与si-NC早期细胞的凋亡数(6.3±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 LETM1蛋白在肝癌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基因沉默LETM1后的肝癌细胞其增殖能力明显减弱,凋亡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道手术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9月我科为103例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道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03例中96例成功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7例因黏连严重分离困难而中转开腹手术,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腹腔镜下胆道手术用于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ox-1,HMGB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MGB1、VEGF和CD34在37例人肝癌组织及相应癌旁肝组织和10例人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并用抗CD34抗体标记微血管,计数微血管密度;应用Western blot技术定量检测HMGB1在10例肝癌及相应癌旁和5例正常肝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HMGB1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HMGB1的表达与肿瘤大小、门静脉侵犯相关(P=0.018;P=0.036)。肝癌组织中HMGB1表达与VEGF表达及MVD间均呈正相关(r=0.544,P=0.001;r=0.672,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异常表达增高的HMGB1、VEGF与肝癌微血管生成过程相关,HMGB1可能成为阻断肝癌血管生成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DNA裂解因子45(the DNA fragmentation factor 45,DFF45)在肿瘤细胞中表达异常与肿瘤细胞凋亡、分化、恶性表型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DFF45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癌旁肝组织、正常肝组织、3种不同的肝癌细胞株、永生化的肝细胞株L02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35例HC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中DFF45蛋白及mRNA表达;Western blot、RT-PCR检测肝癌细胞株QGY-7701、SMMC-7721、HepG2及永生化的肝细胞株L02中DFF45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DFF45在HCC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阳性率分别为48.6% (17/35)、77.1%(27/35)和90% (9/10),HCC组织中DFF45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癌旁及正常组织(P<0.05).DFF45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相关.Western blot检测进一步验证了该免疫组化结果.RT-PCR结果显示,DFF45 mRNA在HCC组织中表达(0.453±0.111)同样低于癌旁组织(0.518±0.094)及正常肝组织(0.535±0.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FF45蛋白及mRNA在3种肝癌细胞株中表达均低于永生化的细胞株.结论:DFF45在HCC组织及肝癌细胞系中呈低表达,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并有可能成为肝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