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乌司他丁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的疗效以及对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ssed on myeloid cells 1,sTREM-1)、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protein,HBP)水平和辅助性T细胞17(T help cell 17,Th17)/调节性T细胞(T regular cell,Treg)的影响。 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注射丹红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分、血清HBP和sTREM-1水平、T细胞亚群、凝血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54/6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0,P=0.034)。两组APACHEⅡ评分组间、时点间和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BP和sTREM-1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血清HBP和sTREM-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Th17和Treg(CD4+ CD25+、CD4+ CD25high)表达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Th17和Treg(CD4+ CD25+、CD4+ CD25high)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均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均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PLT和FIB均显著升高,PT、APTT和TT均显著降低(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0,P=0.609)。 结论乌司他丁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调节sTREM-1、HBP水平及Th17/Treg表达率,改善免疫、凝血功能,促进预后。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抗甲状腺药物由于疗效确实、服用方便,在临床上被广泛采用,其主要的毒副反应之一是对造血系统的影响。我院收治2例因服用他巴唑(tapazol)引起严重急性骨髓造血功能损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长基期本国策,药物流产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止孕方法。我院采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伍终止早期妊娠,其原理是通过孕激素受体结合阻断孕激素活性,使子宫内蜕膜变性坏死,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而诱导流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联合肝叶及血管切除重建根治术治疗肝动脉受侵肝门部胆管癌(HCCA)的临床效果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肝动脉受侵HCCA患者98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联合组(HCCA根治术+肝叶切除+肝动脉切除重建术)51例和姑息组(姑息性胆管肿瘤切除术/内引流减黄手术)47例。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指标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姑息组,但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姑息组(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9%,与姑息组的4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围术期死亡。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1月,联合组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4.3%、66.7%、43.1%,,明显高于姑息组的17.0%、10.6%、4.3%(P<0.05)。结论联合肝叶及血管切除重建根治术用于治疗肝动脉受侵HCCA,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在未液化细菌性肝脓肿(PLA)合并感染性休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2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未液化PLA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3例)。对照组给予液体复苏、维持循环稳定、维护重要脏器功能及营养支持等处理,初始阶段抗菌药物使用碳青霉烯类,待血培养后,根据病原学药敏实验结果进行调整;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乌司他丁。比较2组患者实验室指标[WBC、降钙素原(PCT)、CRP、TNF-α、IL-6]、临床指标(ICU住院天数、发热持续时间、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时间)及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结果:治疗后,研究组WBC、PCT、CRP、TNF-α及IL-6水平分别为(12.05±3.10)×109/L、(7.10±3.99) ng/mL、(58.60±38.05) mg/mL、(64.67±43.11)Pg/mL、(126.05±69.12) 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3.41±2.59)×10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神经刺激阈值的研究,以了解神经电生理学的信号传递及离子通道等神经生理基础的特性。方法:通过神经阈值刺激仪向动物神经纤维束输出刺激电信号,将数字式肌电图仪的电极置放在动物神经支配的肌肉上,检测该肌肉的肌电信号,并反馈至神经阈值检测系统,记录输出刺激电信号的相关参数。结果:通过肌电图仪记录肌肉活动的微小电位差,以了解神经或肌肉的功能状态。电刺激的改变通过精密神经阈值刺激仪作用于相应的神经上,作出波形、频率、占空比及振幅的改变,以获得实验的结果——神经阈值;同时在实验中,我们还使用泰克四踪存储示波器监测从靶向肌肉反馈信号的电流和电压值。结论:阈值大小与占空比无关,但与神经粗细有关;双向波比单向波阈值低,这与去极化导致神经疲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微血管的分类及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与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接受贝伐单抗联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取手术组织的石蜡标本切片,运用免疫组化法分别对血管的CD31?CD34染色,研究肿瘤内微血管的特点,并检测MVD?结果:肠癌组织中CD31阳性的微血管多于CD34阳性的微血管,并以此鉴别出分化血管(CD31+/CD34+)和未分化血管(CD31+/CD34-)两类微血管?治疗敏感组的肠癌未分化血管MVD为10.6 ± 3.1,治疗不敏感组的肠癌组织未分化血管MVD为6.9 ± 3.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以MVD中位数为界值,未分化血管MVD高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较未分化血管MVD低组长(9.5个月vs. 3.0个月,P < 0.05)?结论:通过检测肠癌组织中未分化微血管密度可能对贝伐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有一定预测作用,对指导个体化治疗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芮喜田  吴魏霞  卢竟 《医药世界》2010,12(3):215-216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慢性心力衰竭(CHF)疾病管理的方法和途径。方法:通过对144例CHF疾病管理,开展健康教育、系统指导、定期随访,填写自理能力量表、回访登记表,定期评估自理能力与药物规范使用率的变化。结果:CHF患者管理后各时间段的自理能力与药物规范使用率均有明显的提高,且连续保持较高水平。结论:宣传普及CHF防治知识,开展患者健康教育,设立CHF门诊系统指导和定期随访是CHF疾病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游泳运动的能量消耗特点 游泳运动能量付出多、消耗大,若运动速度相同,完成同样一组动作,要比陆地上多付出6倍的力量。同时水对热量的传导速度是空气的26倍,在相同温度下,人在水里的热能消耗是陆地上的20多倍。从消耗热量讲,游泳是一种非常好的减肥运动。据研究,中等强度的游泳,能量消耗大约在300~500千卡/小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盐酸埃克替尼同步联合含铂两药化疗及盐酸埃克替尼单药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2年8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144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组(n=64)一线接受盐酸埃克替尼同步联合铂类为基础的两药化疗,对照组(n=80)一线接受盐酸埃克替尼单药治疗。对比两组近期及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周期后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及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较对照组延长了9个月(中位PFS:19.0个月vs.10.0个月,P < 0.001),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较对照组延长了21个月(中位OS:40.0个月vs.19.0个月,P < 0.001)。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程度轻,主要为皮疹(17.50 %),无需特殊处理。研究组患者皮疹发生率并未增加,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明显升高(P < 0.001),经治疗后均有好转。结论: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盐酸埃克替尼同步联合化疗推荐作为一线治疗的较优选择,可给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