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矮小相关转录因子3(Runx3)蛋白、NF-к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胃癌、非萎缩性胃炎、正常胃黏膜组织中Runx3蛋白、NF-кB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两者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临床病理关系。结果非萎缩性胃炎黏膜组织中Runx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胃癌组织,而NF-кB表达明显低于胃癌组织(P均〈0.01)。胃癌组织中Runx3蛋白、NF-кB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高中分化胃癌相比,低分化胃癌中Runx3蛋白表达较低,NF-кB表达较高(P均〈0.05);与Ⅰ~Ⅱ期胃癌相比,Ⅲ~Ⅳ期胃癌Runx3蛋白表达较低,NF-кB表达较高(P均〈0.05);胃癌组织中Runx3蛋白与NF-кB的表达呈负相关(r=-0.782,P〈0.05)。结论 Runx3蛋白和NF-кB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Runx3蛋白表达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有抑制作用,NF-кB表达异常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胶囊内镜对23例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23例均顺利的完成了胶囊内镜检查,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其中检出小肠炎6例,小肠血管发育不良4例,小肠克罗恩病1例,麦克尔憩室1例,阳性率占52.17%,3例急性出血期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均未检出病变.结论 胶囊内镜是一项无创、安全的检查,对非出血期的不明原因小肠出血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消化科常见的炎症性肠病,其肠外表现不容忽视.近年UC患者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日益受到重视,而UC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国内文献罕见.  相似文献   
4.
小肠出血     
吴贵恺  杨秋香 《河北医学》2004,10(11):1054-1055
小肠出血临床上并非常见,在所有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约占1%-2%,以往由诊断手段的限制,内窥镜检查能到达胃、十二指肠及结肠,但对介乎二者之间的小肠则是盲区,无直观的检查手段。因此小肠出血的诊断颇为困难,在临床上有很多病人年年出血,住院几次不能确诊。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特别是胶囊内镜的出现,使盲区解除,小肠出血确诊率明显提高,下面就小肠出血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全方位优质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旨在今后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提供参考和借鉴依据.方法:前瞻性选取唐山市工人医院消化内科2013-01/2014-01收治的160例肝硬化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方位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肝功能恢复情况、遵医行为、生存质量、护理满意度情况,评估全方位优质护理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回访3 mo肝功能指标水平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0.05),干预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在休息和活动、合理饮食、烟酒控制、正确服药、定期复查方面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1230,P=0.0009);护理后两组患者各维度和总评分较护理前均不同程度升高(P<0.05),干预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全方位优质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肝功能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卫校住宿生自主安排膳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常识,但是膳食不合理的现象国内仍屡见报道阻,为了更深入了解其膳食以及营养状况,我们对某卫校住宿生进行了系统科学的营养调查。  相似文献   
7.
肝性脊髓病的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肝性脊髓病 (hepaticmyelopathy .HM )是多种肝病引起的颈髓以下脊髓侧索脱髓鞘病变 ,呈现肢体缓慢进行性对称性痉挛性瘫痪。本病最早由Leih和Cand在 194 9年报告[1] ,196 0年Zieve[2 ] 描述 2例病理改变。我院内科神经病小组于 1976年在国内首次报告本病[3] 。随着肝病病因研究的进展和诊疗技术的提高 ,有必要更深入的了解HM ,以利于及时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1 病因和发病机制HM多见于肝硬化 ,偶见于急慢性肝炎、慢性间质性肝炎、重症肝炎、先天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脂肪肝及肝豆状核变性等。本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清楚 ,因绝大多数H…  相似文献   
8.
正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男性,56岁,因"间断胸骨后不适7年,加重8个月"入河北省唐山工人医院,7年来患者间断出现胸骨后不适,伴反酸、烧心及咽部异物感,无吞咽困难、恶心、呕吐,无胸闷、气短,行冠状动脉CT造影提示中度狭窄,上消化道造影未见异常,间断口服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未见好转。查体:腹平坦,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墨菲征阴性,肝脾肋下未触及,叩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  相似文献   
9.
10.
肝炎病毒间没有交叉免疫,故一种肝炎病毒感染不能防止另一种肝炎病毒感染。本院自1987年7月~1990年9月,共收治甲、乙型肝炎病毒二重感染病人33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