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例女,25岁,自述心脏有杂音,病因未明,日常活动无明显不适.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无异常.经胸心脏彩超所见:二尖瓣前、后叶发育略厚,回声略强,前后叶均分别通过腱索与同一组(后内侧)乳头肌相连,开放时前向血流速度轻度加快约1.6 m/s,平均跨瓣压差约5 mmHg(1 mmHg=0.133 kPa),关闭时探及少量返流.主动脉瓣“二叶式”,呈斜裂,开放时前向血流速度加快约3.1 m/s,平均跨瓣压差约23 mmHg,关闭时探及少量返流.各房室腔径大小、比例正常.室间隔、左室壁心肌厚度、运动正常.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内径正常.主动脉弓降部血流速度略加快约1.9 m/s,未探及明确狭窄部位.心脏彩超提示:先天性心脏病:降落伞型二尖瓣、二尖瓣轻度狭窄、单组乳头肌、主动脉瓣二叶畸形、主动脉瓣轻度狭窄、主动脉弓降部轻度狭窄.  相似文献   
2.
超声影像学是影像学和影像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在本门课程教学中,我们开展了标准化病人与案例联合教学模式研究。该模式以电子技术为载体,尽可能向学生展示临床实践过程,以期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学生成绩和问卷调查显示,该教学模式受到学生欢迎,有助于医学本科生达成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3.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AMI患者CABG术后左心室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ass graft,CABG)术后左心室的重构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其的定量评价。方法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3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CABG术前、及术后1周、1年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射血分数、左心室质量指数进行测量,并进行术前、术后比较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手术组患者术前LVEDV、LVESV、LVMI的结果较正常对照组增大(P〈0.05),LVEF减低(P〈0.05)。手术组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LVEDV、LVESV、LVMI的结果较术前增大(P〉0.05),LVEF减低(P〉0.05)。手术组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LVEDV、LVESV、LVMI的结果较术前减少(P〈0.05),LVEF增加(P〈0.05)。结论冠脉搭桥手术可逆转左室重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定量对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4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左心房、左心室大小,室壁运动情况,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左冠状动脉起源、走行,血流方向,左、右冠状动脉之间的侧支循环。结果:婴儿期及成人期共同表现: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不同表现:婴儿期心肌缺血,心内膜增厚,心肌运动减弱,射血分数减低,侧支循环不丰富;成人期心肌缺血不明显,心肌运动及射血分数正常,侧支循环丰富。结论:不同时期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不同,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利用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超声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CBL教学模式对于加强医学影像学生临床适应性的作用。方法将我校2014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中进行超声医学教学的学生共60人随机分为A班与B班,每班各30名学生。A班为试验组,采用CBL教学模式,教师从超声工作站PACS系统选取诊断明确的病例作为案例,由案例引出疾病影像学特点,学生采用渐进探索问题的方式学习;B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学习超声影像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教学结束后利用问卷调查和基本临床操作考核方式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学生对CBL教学的评价。结果研究组小测验成绩和教学满意度分别为(92.4±5.6)分和(131.2±5.7)分;对照组分别为(87.7±6.8)分和(125.2±4.3)分。研究组的实时测试分数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BL模式是传统LBL教学模式的发展,具有更好的知识系统性和接受性。  相似文献   
7.
邢爽  李玉宏  吴存刚  黄超  肇阅 《山东医药》2010,50(52):50-51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左室节段收缩功能。方法用RT-3DE对正常组及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组左室各节段收缩末容积(RESV)、节段舒张末容积(REDV)、节段射血分数(REF)进行测定,并测定各节段测值、缺血节段测值。结果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组缺血节段与正常节段及正常对照组对应节段REF测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3DE容积—时间曲线可以准确评价健康人及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左室的节段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犬心肌缺血前后左心房功能的变化.方法 将8只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20 min再灌注120 min,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定结扎前、结扎期间、再灌注后即刻及再灌注后30、60、90、120 min时左心房储备功能、管道功能及辅泵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犬心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后、再灌注后即刻及再灌注后30、60、90、120 min时较结扎前比较,左心房储备功能及管道功能指标降低,而辅泵功能指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检测到犬顿抑心肌在缺血及再灌注后不同时期左心房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吴存刚  邢爽  李玉宏 《广东医学》2012,33(8):1140-1142
目的使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观察左室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和成功PCI治疗后心内膜与心外膜下心肌跨壁力学的变化。方法左室前壁AMI患者38例,应用2D-STI获取左心室心内膜、心外膜下心肌的应变-时间曲线,测量梗死及非梗死节段心内膜、心外膜下心肌应变参数:纵向峰值应变(LSpeak)、峰值应变延迟时间(TPSLS),与正常对照组39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梗死组梗死节段心内膜下心肌及心外膜下心肌LSpeak与梗死组非梗死节段及正常对照组对应节段比较明显减低(P<0.01),TPSLS明显延长,随PCI术后时间的延长,梗死节段心内膜下心肌及心外膜下心肌LSpeak逐渐恢复,TPSLS明显缩短;至成功PCI介入治疗后3个月,心内膜下心肌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而心外膜下心肌可恢复至正常水平,与梗死组非梗死节段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成功PCI介入治疗后3~7 d和3个月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PCI治疗前、成功PCI介入治疗后3~7 d和3个月:梗死组梗死节段心外膜下心肌LSpeak均高于同期心内膜下心肌LSpeak(P<0.05),梗死节段心外膜下心肌TPSLS均低于同期心内膜下心肌TPSLS(P<0.05)。结论 AMI患者PCI介入治疗前及成功PCI介入治疗后,梗死节段心内膜下心肌与心外膜下心肌间存在跨壁力学改变,2D-STI技术通过测定LSpeak及TPSLS可以发现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9岁,该患者7年前因腹部包块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双阔韧带内部分病灶切除术”,术中冰冻回报: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