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阮洪军  吴伟权  柯进晶  徐启顺  郑卫华  赵仲生 《浙江医学》2010,32(10):1443-1446,1584
目的 应用定标活检技术评价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再予服用替普瑞酮和叶酸序贯治疗后的疗效.方法 对42例CAG伴Hp感染患者采用标准三联疗法根除Hp治疗1周,继续口服替普瑞酮和叶酸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均行胃镜检查并在胃窦和胃角处应用定标活检技术(marking targeting biopsy,MTB)作定标活检,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下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积分.结果 Hp感染根除率为88.10%;42例患者治疗后上腹痛、上腹胀、反酸和嗳气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均P〈0.05);胃镜下疗效评估总有效率为40.48%;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的变化为黏膜炎症、活动性和萎缩积分明显降低(均P〈0.05),肠化积分略有降低(P〉0.05).14例患者轻度异型增生病变消失.结论 应用MTB可以保证治疗前后胃黏膜活检标本的可比性,疗效评估可靠,可广泛应用于胃癌前病变的随访监测;CAG根除Hp治疗可使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好转,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癌或癌前病变的长期疗效以及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73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和Breslow检验,以及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和结直肠ESD术后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DFS)大于该研究最长随访时间(65个月),食管中位生存时间为44.5个月;与胃和结直肠相比,食管ESD术后DFS明显减少(χ~2=12.61,P=0.000;χ~2=7.09,P=0.008);病灶异型程度(浸润深度)和病灶面积影响ESD术后DFS(P=0.027,OR=2.38,95%CI:1.10~5.12;P=0.074,OR=0.90,95%CI:0.80~1.01)。结论 ESD术是切除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并维持长期不复发的有效内镜下手术方法 ;异型程度(浸润深度)是影响ESD术后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灶面积在影响ESD术后的DFS方面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腹内高压32例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合并腹内高压(IAH)的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2年12月至2009年8月间收治的32例SAP合并IA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腹内压分级为:Ⅰ级者10例,Ⅱ级8例,Ⅲ级7例,级7例;早期均行内科治疗,包括:(1)疏通肠道,增强胃肠蠕动和早期经胃、肠管予肠内营养疗法;(2)腹腔、后腹膜有积液者均于B超、CT定位下行穿刺置管引流术;(3)补充血容量基础上达到负水平衡;(4)继发胰周脓肿经穿刺引流无效者,转外科手术治疗.经上述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治愈;腹内压Ⅰ、Ⅱ、Ⅲ级者无1例形成胰周脓肿;腹内压Ⅳ级者6例继发胰周感染,其中1例经多次穿刺引流后治愈,5例经外科手术干预后治愈.结论 SAP合并IAH患者应遵循:疏通肠道、腹腔和/或后腹膜穿刺引流、负水平衡、外科干预的治疗原则.早期的胰周感染可在使用足量、敏感抗生素的情况下,于B超或CT定位下穿刺置管引流;外科手术时间可推迟至发病后的第3~4周,待感染形成局限后,可缩小手术范围、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4.
罕见乳腺病变的细胞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细针吸取细胞活检是良性及恶性乳腺病变手术前的主要检查方法。相对于带芯针穿组织活检 ,细针吸取细胞活检具更快速、更经济、痛楚少和基本无合并症的优点。但在另一方面 ,由于直接细胞涂片和离心细胞涂片在保持组织结构方面逊于组织活检 ,要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 ,诊断者的经验就成为准确诊断的关键。细胞学诊断低分化的乳腺导管癌 ,一般不难。但要正确诊断良恶交界或是罕见的乳腺病变 ,就要在熟悉常见病变细胞学特点的基础上 ,留意罕见病变独特的、有时可能是非常细微的变化。这些罕见病变都有各自的细胞学特征。认识这些细微又独特的细胞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模式下普通内镜和放大内镜对大肠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9月至2010年2月间内镜中心行NBI内镜检查发现的大肠新生性病变的患者,对发现的大肠新生性病变进行黏膜表面细微腺管开口形态分型及微血管形态分型,综合工藤进英腺管开口形态分型法与佐野宁微血管形态分型法进行诊断,将NBI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100例患者符合条件纳入研究,其中行NBI普通内镜64例,行NBI放大内镜36例.结果 排除不符合诊断标准的7例病例(NBI普通内镜5例,NBI放大内镜2例),NBI内镜对大肠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1.4%(85/93),其中NBI普通内镜为89.8%(53/59),NBI放大内镜为94.1%(32/34),均明显高于文献报道传统内镜的79.1%(P均<0.05),但NBI普通内镜与NBI放大内镜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NBI放大内镜相似,NBI普通内镜也可比较准确地鉴别大肠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  相似文献   
6.
2000年WHO对胃肠道癌前病变和癌的诊断名称、定义以及标准作了一些新的规定,以上皮内瘤变(intrapithelial neoplasia, IN)取代了既往使用的异型增生和原位癌,并应用到胃肠道上皮癌前病变的诊断中[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REG4在胃癌早期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有完整随访资料的96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中REG4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另采用ELISA法对45例胃癌患者血清中REG4蛋白进行测定,并同时以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CEA、CA199浓度。[结果]96例胃癌中,低分化组、淋巴结转移组、远处转移组及TNM分期Ⅲ+Ⅳ期组的REG4蛋白阳性率分别高于高分化组(P=0.002)、无淋巴转移组(P=0.005)、无远处转移组(P=0.003)和TNM分期Ⅰ+Ⅱ期组(P=0.005);REG4蛋白表达阳性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低于阴性组(P<0.05)。45例胃癌患者中血清REG4的平均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4)。REG4诊断阳性率在TNM分期Ⅰ期分别高于CEA(P=0.013)和CA199(P=0.000);Ⅱ期高于CEA(P=0.015)。[结论]REG4蛋白表达可作为胃癌预后的一个指标。血清REG4较CEA和CA199对胃癌有更好的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内镜下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急性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行急诊硬化治疗过程中的针孔出血,及并发症高是目前存在的 主要问题。本研究通过对硬化治疗进行改良,减少了针孔出血,提高止血成功率,同时避免 并发症的发生。 一、对象和方法 1.一般资料: 1994年 7月~ 1998年 10月在杭州邵逸夫医院及 1998年 10月~ 2000年 1 1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住院的患者都列入本研究对象。 2.病例标准: (1)急诊胃镜证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 (2)急诊胃镜排除非食 管静脉曲张出血; (3)入院 1 d内有呕血和 (或 )黑便者。排除标准: (1)食管静脉曲张伴 有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定标活检技术评价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萎缩性胃炎(CAG)根除Hp并联合应用替普瑞酮和叶酸治疗后的病理组织学疗效。方法 225例CAG伴Hp感染患者,根除Hp治疗10天后,再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115例,口服替普瑞酮和叶酸治疗),对照组B组(110例,非特异治疗),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均行胃镜检查,并在胃窦或胃角处定标活检,记录并比较同一部位病理组织学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病例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的变化为黏膜慢性炎症和活动性积分明显降低(P均<0.05),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积分略有降低(P均>0.05),在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有效率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标活检技术可应用于胃黏膜癌前病变的随访监测,CAG根除Hp并联合应用替普瑞酮和叶酸治疗可使患者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合并腹内高压(IAH)的检测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年12月q012年12月收治的81例SAP中合并有IAH的34例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患者中IAHI级11例,Ⅱ级9例,Ⅲ级7例,Ⅳ级7例。治疗方法包括:①清洁肠道,增强胃肠动力,肠内营养。②调控液体复苏。⑧腹腔有积液的患者均予B超或cT引导下穿刺引流。④继发胰周脓肿经穿刺引流无效的患者转外科手术治疗。27例IAHI、Ⅱ、Ⅲ级的患者中均无形成胰周脓肿,7例IAHIV级患者中6例继发胰周感染,其中1例经多次B超或cT引导下穿刺引流治愈,5例微创引流效果差转外科手术治愈。结论SAP患者监测腹腔内压力(IAP)可早期发现IAH,对指导SAP的个体化治疗有指导意义,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加微创引流可有效降低IAH,从而提高SAP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