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2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高胰岛素血症与急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放射免疫法测定105例住院CVD病人空腹血清胰岛素值为25.09±19.11μu/ml,与22例非CVD病人(14.27±7.07μu/ml)和60例健康供血员(13.25±9.73μu/ml)比较有显著差异,但是脑出血与脑梗塞间无明显差异。推测高胰岛素血症(HI)病人患CVD的相对危险率明显增高,而且HI可能是脑出血与脑梗塞的共同危险因素。HI发生CVD后预后较差。HI常伴高血压、NIDDM、脂代谢紊乱,而且先于这些疾病出现,HI可视为CVD早期预防对象。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病合并癫痫133例临床特点与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血管病合并癫痫133例临床特点与预后高小飞,吴伟利,汤克仁(淄博市中心医院,255036)关键词脑血管病,癫痫,并发症文献报道脑血管病(CVD)伴发癫痫率差异很大,从2.5%~32%不等;伴发癫痫后对CVD的预后也有严重影响。我院自1980年1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行冠脉介入治疗且可能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冠心病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前列地尔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两组用药前后血清肌酐水平、肌酐清除率的变化以及造影剂肾病发生情况。结果使用造影剂之后,两组肌酐水平增加值、肌酐清除率减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前列地尔组、对照组分别有10例(16%)、15例(26%)发生造影剂肾病,两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有预防造影剂肾病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7例椭园瞳孔。男3例,女4例;年龄24~71岁,平均44.6岁。均为急性脑血管病昏迷,其中高血压脑出血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血栓形成、梗塞后出血各1例。5例椭园瞳孔见于天幕疝后3~72小时,平均26.8小时。7例中从出现椭园瞳孔至死亡时间3~144小时,平均30.85小时,7小时内死亡5例。6例瞳孔为椭园形,1例呈梨形,2例病程中恢复园形后出现双侧扩大,分别于7及96小时死亡。有定位体征的5例4例椭园瞳孔见于病灶侧,1例见于病灶对侧。Fisher1980年报告17例,16例为  相似文献   
5.
腔隙性痴呆危险因素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腔隙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以期通过适当干扰,预防或延缓腔隙性痴呆的发生,方法:对114例住院的腔隙梗死病人,经MMSE和Hachiski量表检查分为血管性痴呆组和非痴呆组,比较各种变量并进行 统计学分析。结果:114例中,腔隙痴呆组45例,非痴呆组69例,二组性别无差异,平均年龄痴呆组显大于非痴呆组,此外,腔隙梗死总容积,腔隙梗死复发次数,高血压,脑白质疏松与腔隙痴呆密切相关,结论:了解腔隙痴呆危险因素,并积极干预,对预防腔痴呆,提高腔隙梗死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发生缺血事件,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以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吴伟利 《右江医学》2012,40(4):538-539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仅进行支持疗法、控制惊厥、治疗脑水肿、营养神经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72h内开始进行高压氧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对光反射、肌张力以及原始反射等症状恢复至正常的时间,恢复期完全康复的人数。结果治疗组的对光反射、肌张力以及原始反射等症状恢复正常时间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组的恢复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显著,而且安全,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8.
利多卡因治疗急性脑梗塞——80例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观察发病72小时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利多卡因静滴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入院后第一周起治疗组的总体疗效和中型病人疗效已优于对照组,重型病人至第8周疗效显著,轻型病人疗效无差别。36小时内开始治疗者疗效优于36小时后用药者。对利多卡因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脑白质疏松症 (LA)患者的临床、神经心理学、影像学、电生理以及脑血流变化的特点。方法 :LA组 137例 ,对照组 5 2例 ,全部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抑郁、焦虑、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各量表检测 ,并行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检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采用等级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及 χ2 检验。结果 :LA发生与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糖、纤维蛋白原有关 ,与饮酒呈负相关。LA和高血压可能是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LA发病还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LA的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LA的发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应重视对无症状LA的随访和防治  相似文献   
10.
尼莫地平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时间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最佳治疗时间及疗效。方法:将发病2wk内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60例随机分为:尼莫地平组80例(男性54例,女性26例;年龄60±s10a)用尼莫地平4mg,iv,gt,qd×2wk。wk1,2同时用甘露醇、维生素C及吡硫醇;wk3,4应用羟乙基淀粉,阿司匹林及吡硫醇。对照组80例(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龄59±12a)不用尼莫地平,其余同上。结果:尼莫地平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发病24和48h内疗效最佳,超过72h则无效。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应在2d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