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别福仙  李吉茹 《新中医》1989,21(7):32-34
慢性肾炎的治疗,目前治疗较困难。笔者从二十余年临床中,对慢性肾炎辨证论治,获得一些体会。现介绍如下:一、关于消除水肿问题《内经》云:“三阴结谓之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证治汇补》云:“肾虚不能行水,脾虚不能制水,故肾水泛滥反得浸渍脾土,是以三焦停滞,经络阻塞,水湿渗于皮肤,注于肌肉而为肿。”综上所述,可知水肿一证之因多责于肾、脾、肺三脏。而从慢性肾炎所见,属肾、脾虚惫而发者尤多。因“肾主水”“脾主运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验证CXCR4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以Western-blot筛选出高表达CXCR4的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作为研究对象,将合成的CXCR4-siRNA序列转染至细胞内,下调CXCR4表达,通过Western-blot验证干扰效果,利用细胞增殖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下调组与阴性对照组细胞的增殖及迁移功能.结果:MDA-MB-231细胞表达CXCR4水平较高,小干扰RNA下调CXCR4基因表达效果好,同时下调的CXCR4基因表达的细胞增殖能力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且迁移能力有所下降.结论:下调CXCR4对乳腺癌转移及增殖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CXCL12/CXCR4在乳腺癌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肿瘤的转移机制一直是癌症诊治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1987年第一个趋化因子IL-8被正式命名后,趋化因子成为了国内外医学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根据其特征性保守Cys基序的组成与排列差异分为CXC、CC、C、CX3C4类60余种。一般认为CXC族趋化因子主要作用于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对通过生物、数学、信息学等多学科合作初步提出的GRP基因、BPAG1基因、SFRP2基因间的乳腺癌转移相关调控通路存在的假设, 应用相关生物学方法加以验证。  方法  以石蜡包埋组织切片, 免疫组化二步法染色分别检测70例浸润性导管癌的原发灶及其相应淋巴结转移灶中GRP、BPAG1、SFRP2的表达情况; 体外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系并转染GRP增强质粒和GRPshRNA质粒, 通过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中BPAG1和SFRP2的变化。  结果  在人体乳腺癌组织与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灶中, GRP基因、BPAC1基因、SFRP2基因间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 转染GRP增强质粒和GRPshRNA质粒后, BPAG1和SFRP2基因的相对含量也同时分别增高和下降, 转染GRP增强质粒后BPAG1在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增高。  结论  GRP基因、BPAG1基因、SFRP2基因间可能存在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调控通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预后及与EGFR 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997年1 月至2004年1 月200 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理特征及随访结果,并将200 例病例对应的石蜡标本制作成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HER-2 的表达,进行乳腺癌分子分型。检测EGFR 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200 例乳腺癌患者中三阴性乳腺癌42例(21.00%),在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状态等病理参数的分析中,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布无明显差异,而在绝经状态及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分析中,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17例死亡(生存率59.52%),非三阴性患者26例死亡(生存率83.54%),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 EGFR 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率较高(69.05%),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且表达EGFR 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较短。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发病率虽然不高,但其与常规的乳腺癌预后相关因素缺乏特定联系,患者预后差。EGFR 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高表达,可作为三阴性乳腺癌的一个重要的预后指标,并为临床提供了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对通过生物、数学、信息学等多学科合作初步提出的GRP基因、BPAG1基因、SFRP2基因间的乳腺癌转移相关调控通路存在的假设,应用相关生物学方法加以验证.方法:以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免疫组化二步法染色分别检测70例浸润性导管癌的原发灶及其相应淋巴结转移灶中GRP、BPAG1、SFRP2的表达情况;体外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系并转染GRP增强质粒和GRPshRNA质粒,通过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中BPAG1和SFRP2的变化.结果:在人体乳腺癌组织与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灶中,GRP基因、BPAG1基因、SFRP2基因间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转染GRP增强质粒和GRPshRNA质粒后,BPAG1和SFRP2基因的相对含量也同时分别增高和下降,转染GRP增强质粒后BPAG1在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增高.结论:GRP基因、BPAG1基因、SFRP2基因间可能存在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调控通路.  相似文献   
10.
内美通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对4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采用内美通辅助治疗。方法:内美通2.5mg口服,每周二次,连续3 ̄6个月为一疗程,同时测定血清CA125作为疗效监测。结果:用药后控制症状的有效率为100%,消除残余病灶的有效率为97.8%。血清CA125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阳性率为76.1%。用药后随着症状和体征的改善,血清CA125明显下降;病灶复发,血清CA125复升。随访4 ̄22个月,仅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