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注射疗法加手法治疗腰背筋膜纤维织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沛涛  叶文雄  谢素玲 《吉林医学》2006,27(9):1100-1100
腰背筋膜纤维织炎临床较为常见,为探讨对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于2000~2005年于门诊采用注射疗法加手法治疗腰背筋膜纤维织炎共计76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52例,女24例;年龄19 ̄56岁;病程最长者10年,最短者2个月;所有病例均经X线常规检查,骨质增生者27例,腰椎生理弧度改变者24例,可疑病例作CT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大多数患者均行外搽药物、理疗、针灸及口服消炎镇痛药等效果不十分满意。1.2治疗方法:患者俯卧于治疗台上,腹部垫枕头,充分暴露腰臀部,术者仔细用双手自上而下寻找疼痛点或结节,在最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按肌肉走行及扳机点推拿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面神经麻痹患者90例,随机分为推拿组、针刺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予以激素加神经营养药物的基础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予以传统针刺治疗;推拿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予以按肌肉走行及扳机点推拿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四周后采用Portmann评分、面神经表面肌电图检测(患健侧面肌RMS值)观察面神经功能,并参照House-Brackmann评定三组疗效。结果 三组入选有效病例治疗前的一般资料及Portmann评分、House-Brackmann评级和面肌RMS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四周治疗,三组患者Portmann评分、House-Brackmann评级和患健侧面肌RMS值较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推拿组的Portmann评分、House-Brackmann评级和患健侧面肌RMS值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按肌肉走行推拿及扳机点推拿能有效改善面部表情肌的功能,提高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对面神经麻痹的恢复期治疗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面肌康复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对Ramsay-Hunt综合征所致面瘫的影响。方法选取Ramsay-Hunt综合征所致面瘫患者70例, 后脱落4例, 共纳入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贴扎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2组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面肌康复训练, 贴扎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增加肌内效贴贴扎疗法。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 采用改良Portmann面神经功能评分、表面肌电图对2组患者的功能进行评定。治疗后, 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 2组患者改良Portmann评分、颊肌群、口轮匝肌群、额肌群、鼻肌群患健侧RMS平均值比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 且贴扎组改良Portmann评分[(14.26±3.30)分]、颊肌群(0.69±0.16)、口轮匝肌群(0.67±0.15)、额肌群(0.68±0.16)、鼻肌群(0.67±0.14)患健侧RMS平均值比值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外周动脉僵硬度的变化,探讨影响动脉僵硬度增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超声检查是否存在脂肪肝将2382例健康体检者分为NAFLD组和无NAFLD组。使用欧姆龙BP-203RPE III动脉硬化检测装置同时检测左右两侧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值。以baPWV≥1400 cm/s为动脉僵硬度增高,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动脉僵硬度增高的危险因素。结果在2382例体检者中,发现NAFLD患者935例(39.3%),在1595例男性中,检出NAFLD 患者726例(45.5%),在787例女性中,检出NAFLD患者209例(26.6%,P<0.001);20~39岁年龄段NAFLD组baPWV水平为(1340.0±180.7) cm/s,显著高于无NAFLD组【(1203.9±155.2) cm/s,P<0.001】;40~59岁年龄段NAFLD组baPWV水平为(1437.1±232.6) cm/s,显著高于无NAFLD组【(1355.8±217.9) cm/s,P<0.001】;大于60岁年龄段NAFLD组baPWV水平为(1885.8±404.0) cm/s,与无NAFLD组的baPWV水平【(1830.2±430.6) cm/s】无统计学差别(P>0.05);不同性别NAFLD对baPWV增高发生率的影响不同,以女性患NAFLD对baPWV影响较大;在1643例血压正常者,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NAFLD和血清总胆固醇为baPWV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AFLD患者较无NAFLD人群动脉僵硬度增高,以青中年NAFLD患者增高更为明显。NAFLD为动脉僵硬度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实施贝那普利联合中成药治疗的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于2011年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抽选,按照随机法将200例分成贝那普利疗法对照组、贝那普利联合中成药疗法研究组,评估预后。结果:研究组预后病症缓解率为97.0%,和88.0%的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临床针对糖尿病肾病实施贝那普利、中成药联合疗法作用突出,可缓解病症,加快康复速度,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段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外周动脉僵硬度的变化,探讨影响动脉僵硬度增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超声检查是否存在脂肪肝将2382例健康体检者分为NAFLD组和无NAFLD组,分析各年龄段两组间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变化特点。以baPWV≥1400 cm/s为动脉僵硬度增高,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动脉僵硬度增高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2382例体检者中,发现NAFLD患者935例(39.3%),在1595例男性中,检出NAFLD 患者726例(45.5%),在787例女性中,检出NAFLD患者209例(26.6%,P<0.001);在616例20~39岁、1463例40~59岁和303例>60岁人群中,分别发现NAFLD188例(30.5%)、623例(42.6%)和124例(40.9%); 20~39岁年龄段NAFLD组baPWV水平为(1340.0±180.7) cm/s,显著高于无NAFLD组[(1203.9±155.2) cm/s,P<0.001],40~59岁年龄段NAFLD组baPWV水平为(1437.1±232.6) cm/s,显著高于无NAFLD组[(1355.8±217.9) cm/s,P<0.001],大于60岁年龄段NAFLD组baPWV水平为(1885.8±404.0) cm/s,与无NAFLD组的baPWV水平[(1830.2±430.6) cm/s]无统计学差别(P>0.05);在1643例血压正常者,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NAFLD、血清总胆固醇为baPWV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AFLD患者较无NAFLD人群动脉僵硬度增高,以青中年NAFLD患者增高更为明显。NAFLD为动脉僵硬度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高脂血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意义,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掌握防治的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方法在2008 ~2009年全区在职干部年度健康体检资料中,随机选取168例高脂血症患者实施连续性健康教育,比较教育前后对高脂血症的认知情况,1年后复查血脂.结果 健康教育后群体对高脂血症的认识程度明显提高,思想上引起了重视,并积极采取了预防措施.开展健康教育后,患者的空腹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 -C均明显低于健康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健康教育有助于降低人群的高脂血症患病率.  相似文献   
8.
中医合用西药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骨科门诊1998~2002年采用辨证施治中西医结合治疗80例肩周炎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在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鉴别诊断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9年8月~2020年4月在本院经临床确诊的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各4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35例心室形态表现为球形,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31例表现为圆拱门形;在室壁运动上,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1例呈弥漫性减弱,缺血性心肌病患者35例呈节段性减弱,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心功能上,扩张型心肌病主要为左室收缩功能下降,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主要为舒张功能下降,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血流动力学上,扩张型心肌病主要为多瓣膜反流,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主要为二尖瓣反流,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其各项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鉴别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