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目的 研究PSGL-1缺失对遗传基因工程小鼠外周血血常规的影响,并检测外周血中炎症因子IGFBP-6、TNF-α和MIP-1γmRNA表达水平。方法 用血常规检测方法检测正常C57/BL/6小鼠和PSGL-1基因缺失的基因工程小鼠(PSGL-1-/-小鼠)的外周血中血常规的差异;其次,提取两种鼠的血液的mRNA,逆转录为cDNA,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C57小鼠与PSGL-1-/-小鼠外周血中炎症因子 TNF-α和MIP-1γmRNA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C57小鼠相比,PSGL-1-/-基因工程小鼠在12周龄时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P<0.05)、淋巴细胞(**P<0.01)和白细胞细胞(***P<0.001)总数显著增加炎症因子TNF-α以及MIP-1γ表达增加(P<0.05)。结论 PSGL-1的缺失改变了小鼠细胞因子并影响了外周血的血细胞组成,MIP-1γ和TNF-α炎症因子上调,有可能影响了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并繁殖T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LFA-1基因敲除小鼠[Tg(CD4-EGFP);LFA-1^√-]。方法将CD4-EGFP转基因小鼠与LFA-1基因敲除小鼠杂交并将其子代相互杂交,提取小鼠尾部DNA,用PCR法鉴定基因型。根据孟德尔定律,可得到Tg(CD4-EGFP;LFA-1^√-)小鼠。结果Tg(CD4-EGFP);LFA-1。小鼠的构建、饲养繁殖均获得成功。结论成功获得了T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LFA-1基因敲除小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瘤脑界面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间的关系,探讨其CT征象的分子生物学意义.方法运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术后经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VEGF.分析瘤周水肿、瘤脑界面与VEGF间的关系.结果肿瘤边缘、瘤周水肿、占位效应与VEGF表达密切相关.随水肿、占位程度的增加,VEGF阳性率亦显著增高(P<0.01).边缘模糊组的VEGF阳性率分别69.2±19.0,与边缘清楚组间的VEGF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星形细胞瘤的VEGF异常表达,对瘤周水肿及瘤脑界面等CT征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瘤脑界面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间的关系,探讨其CT征象的分子生物学意义。方法运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术后经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VEGF。分析瘤周水肿、瘤脑界面与VEGF间的关系。结果肿瘤边缘、瘤周水肿、占位效应与VEGF表达密切相关。随水肿、占位程度的增加,VEGF阳性率亦显著增高(P<0.01)。边缘模糊组的VEGF阳性率分别69.2±19.0,与边缘清楚组间的VEGF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星形细胞瘤的VEGF异常表达,对瘤周水肿及瘤脑界面等CT征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星形细胞瘤瘤内CT征象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间的关系。探讨CT评估星形细胞瘤新生微血管的作用。方法 运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术后经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MVD。分析瘤内CT征象与MVD间的关系。结果 MVD与病理分级相关。混杂密度及高密度组的MVD显著高于低密度组(P<0.01)。坏死明显组的MVD比坏死不明显组高,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钙化组的MVD为13.7±4.7,明显少于无钙化组(20.9±5.8)。囊变与MVD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星形细胞瘤瘤内CT征象,如密度、钙化、坏死等征象在判断肿瘤新生血管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改良方法在鸡胚绒膜尿囊膜(chick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上接种人成神经胶质瘤U87细胞制备移植瘤,验证改良模型筛选抗肿瘤血管新生药物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方法: 将鸡胚种蛋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传统方法与改良方法建立CAM-U87移植瘤模型;改良方法在鸡胚孵育中增加9~16 h的开窗适应期,再将特制的硅胶圈放置在CAM组织一级血管的半侧;硅胶圈内接种U87细胞建立CAM-U87移植瘤模型。模型的硅胶圈内分别加入经典抗血管新生药物沙利度胺(50、100、200 μg/ml)和自主研发抗血管新药G3B6,以DMSO为对照;体视显微镜观察肿瘤形态,H-E染色法观察瘤组织新生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 density,MVD),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技术检测血管标记物VEGFR2的表达。 结果: 成功制备改良CAM-U87细胞移植瘤,改良模型不影响CAM本身的血管生成,其瘤细胞接种成功率较传统模型显著升高\[(70.00±4.226)% vs (41.25±5.154)%;t=4.314,P=0.000 7\],移植瘤体积显著增大\[(60.20±6.012)vs (15.97±2.403)mm 3;t=6.012,P<0000 1\]。沙利度胺和G3B6两药均能显著抑制移植瘤组织中的血管形成,使瘤组织中MVD显著降低\[沙利度胺200 μg/ml时(15.85±1.15)% vs (29.80±4.16)%;t=2.49,P=0.047 4\]、VEGFR2表达明显减少。 结论: 改良方法 成功制备CAM-U87移植瘤模型,经沙利度胺和G3B6验证,该模型对抗肿瘤血管新生药物的筛选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PSGL-1缺失对遗传基因工程小鼠外周血血常规的影响,并检测外周血中炎症因子IGFBP-6、TNF-α和MIP-1γmRNA表达水平。方法用血常规检测方法检测正常C57/BL/6小鼠和PSGL-1基因缺失的基因工程小鼠(PSGL-1-/-小鼠)的外周血中血常规的差异;其次,提取两种鼠的血液的mRNA,逆转录为cDNA,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C57小鼠与PSGL-1-/-小鼠外周血中炎症因子TNF-α和MIP-1γmRNA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C57小鼠相比,PSGL-1-/-基因工程小鼠在12周龄时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P0.05)、淋巴细胞(**P0.01)和白细胞细胞(***P0.001)总数显著增加炎症因子TNF-α以及MIP-1γ表达增加(P0.05)。结论 PSGL-1的缺失改变了小鼠细胞因子并影响了外周血的血细胞组成,MIP-1γ和TNF-α炎症因子上调,有可能影响了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