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精神病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联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90%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75%)(P<0.05);实验组95%对我院疗效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12.8±6.7)天后治愈痊愈,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睡眠评分为(4.12±1.20分),食欲评分为(3.74±1.15分),运动状况评分为(4.10±0.81分),自理能力评分为(4.10±0.81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患者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内脏脂肪等级的相关指标。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 选取2021年3—9月在黑龙江省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医院职工(包括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共617例的各项实验室指标以及体成分分析各项指标, 按照2∶1的比例将样本分为训练集(411例)和测试集(206例), 模型共纳入预测变量110个, 使用训练集数据进行随机森林模型构建, 测试集数据进行模型验证, 选择最优节点数和决策树数目, 对构建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评价, 同时选取重要性在前10位的相对重要因子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按内脏脂肪等级, 对617名研究对象再次进行分组:内脏脂肪等级正常组和内脏脂肪等级偏高组, 进一步分析前10位相对重要因子在组间的差异。结果随机森林模型的最优节点数为39、决策树数目为300。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为83.3%、精确率为73.9%、灵敏度为89.4%、特异度为78.7%, 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81(95%CI:0.832~0.931)。模型中前10位相对重要因子依次为:体重指数、性别、年龄、尿酸、红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C肽、癌胚抗原、糖化血红蛋白、谷氨酰转肽酶...  相似文献   
3.
王顺  史越  白妍  潘洋 《针灸临床杂志》2022,38(11):20-26
目的:从不同因素水平的针灸方案中优选出治疗帕金森病患者震颤症状相对最佳的针灸综合治疗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帕金森病伴震颤患者60例,随机分4组,每组15例,按L42(3)标准正交表,将选取穴位、刺激手法、艾灸方法3个因素及其分别对应的2水平(调神畅志三六九选穴和常规选穴、调神行针法和平补平泻法、督脉热敏灸和督脉循经灸)组合相应的方案进行治疗,采用直观和方差分析来观察治疗12周后患者国际运动障碍学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评分(MDS-UPDRSⅢ)和震颤评分的分数改变。结果:不同方案针灸治疗后,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取穴位、刺激手法和艾灸方法均为影响疗效的显著因素;对不同评分而言最优的方案组合均为A1B1C1,即调神畅志三六九选穴+调神行针法+督脉热敏灸。结论:帕金森病震颤针刺穴位采用调神畅志三六九选穴,刺激手法用调神行针法并结合督脉热敏灸的艾灸方法为相对最佳的针灸治疗方案,相比常规针灸方法对患者症状改善更加明显,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86例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与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对患者平均分组,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常规护理干预,同时联合给予观察组患者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是提升精神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的有效途径,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04—2013年江苏省乙型肝炎(乙肝)的流行特征,发现重点人群,预测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探讨防治策略。方法根据2004—2013年报告的乙肝发病资料和人口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法对江苏省乙肝疫情进行回顾。结果 2004—2013年江苏省共报告乙肝病例163 04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0.99/10万。同期共死亡192例,年平均死亡率为0.025/10万。15~54岁人口为发病的主要人群,平均发病率为17.27/10万;男、女性别比1.009∶1,发病比为2.902∶1(P0.001)。男、女死亡比为3.667∶1(P0.001)。总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回归系数0,P0.01),15~54岁年龄组发病率呈显著下降趋势,男性的发病例数及发病率下降幅度高于女性。结论 2004—2013年江苏省乙肝的报告发病率在波动中下降,主要发病人群的年龄集中在15~54岁的中青年,男性发病率远高于女性,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在做好基础乙肝预防工作之外,应加大对江苏省中青年尤其男性的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