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46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并分析脑出血不同时期、不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不同出血量及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出血患者入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入院7d时(P<0.01);GCS评分≤8分较GCS评分>8分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增高(P<0.01);血浆NT-proBNP水平随着脑出血量的增加而增高(P<0.01);好转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死亡患者(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增高,且急性期增加较为明显,同时血NT-proBNP与脑出血量、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患者预后均具有密切关系,该指标的检测有助于评估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白介素-6(IL-6)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将193例脑梗死患者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轻、中、重度3组,并选择59例健康老年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程度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IL-6水平及IMT的情况,研究血清脂联素、IL-6与IMT的相关性;给予脑梗死患者相应综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脂联素、IL-6差异.结果:不同病变程度脑梗死各组及对照组脂联素、IL-6及IM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脂联素与IMT呈负相关(r=-0.526,P<0.05),IL-6与IMT呈正相关(r=0.618,P<0.05);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脂联素、IL-6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脂联素升高,IL-6降低.结论:IL-6的表达及IMT的厚度随脑梗死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IL-6与IMT呈正相关,脂联素的表达则随脑梗死病变程度加重而降低,且与IMT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单用及联合应用对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5例DCM患者随机分为ARB组(A组)32例,给予厄贝沙坦150 mg,1次/d,无不良反应,渐增量300 mg;β受体阻滞剂组(B组)30例,给予比索洛尔1.25 mg,1次/d,无不良反应,每1~2周剂量倍增至患者能耐受;ARB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组(AB组)33例,以上两药联合应用至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剂量.三组均长期维持治疗,疗程12个月.结果 A、B、AB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37%、80.40%、93.93%,AB组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95、3.95,均P<0.05),三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A组及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RB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DCM疗效优于单用ARB或β受体阻滞剂,且耐受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伴有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确诊为冠心病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量化评分。筛选出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171例,随机分为抗焦虑抑郁药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组86例,常规治疗对照组85例,分别统计两组12个月内的再入院率和平均住院日,并采用焦虑抑郁评分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再入院率为12.79%、平均住院天数为(15.2±2.31)d,对照组再入院率为69.23%、平均住院天数为(23.5±3.78)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SAQ评分及HAMD及HAMA量化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抗焦虑抑郁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伴有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预后,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抗焦虑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伴焦虑患者焦虑程度和高敏心肌肌钙蛋白 T (hs‐cT nT )的影响。方法将ACS伴焦虑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心理干预组(B组)及心理联合西酞普兰治疗组(C组),观察3组治疗1周及2周后焦虑程度和hs‐cT nT的变化。结果治疗1周后3组焦虑量表评分和hs‐cT nT水平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周后,B、C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抗焦虑治疗可显著降低ACS伴焦虑患者的焦虑和hs‐cT nT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临床分型和危险度分层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免疫比浊法对86例NSTEACS患者和45例正常健康者血清cTnI、hs-CRP测定,并选择性地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 hs-CRP在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NSTEMI组与U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nI在NSTEMI组、UA组及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阳性组的冠状动脉重度病变明显多于cTnI阴性组(P<0.01)。结论 hs-CRP对NSTEACS患者早期危险性有预测价值,cTnI对NSTEACS患者临床分型及危险度分层有指导意义,并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在治疗急性尿潴留的方法多采取留置导尿术,导尿失败后考虑耻骨联合上膀胱造瘘术.两种方式对病人都有较大的创伤和并发症.我科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微创式膀胱穿刺置管术治疗急性尿潴留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