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IHES)是一组病因未明、发病机制也了解不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成熟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伴有多脏器损害的综合征,有关文献报道较少见。本文对1例IHES伴多脏器损害病例进行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以增进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in介导虫荧光素酶基因在不同细胞株中的表达。方法 质粒pDR2luc在大肠杆菌DH5a中扩增后用碱裂解法提取,并经Sepharose 2B凝胶过滤柱层析,通过凝胶电泳及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纯度、定量,以Lipofectin分别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人肾癌细胞株GRC及非洲绿猴肾细胞COS7,然后以液体闪烁计数仪单光子计数法测定荧光素酶活性。结果 荧光素酶活性在4种细胞株中均有表达,且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in可用于多种真核细胞基因转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02~2017-02该院收住的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264例,采用内镜下治疗,切除标本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统计各种黏膜下肿瘤的性质、起源和分布。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结果 264例患者中,病变部位食管黏膜下肿瘤占65. 9%,胃黏膜下肿瘤占33. 0%,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占1. 1%。病变性质平滑肌瘤占72. 3%,间质瘤占12. 1%,脂肪瘤占5. 3%,异位胰腺占4. 6%,神经鞘瘤占1. 5%,囊肿占1. 1%,神经内分泌瘤占1. 1%,静脉瘤占1. 1%,颗粒细胞瘤占0. 8%。所有患者术后1年复查胃镜,未见复发及并发症。结论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以良性肿瘤为主,其中分布于食管最多见,其次是胃,十二指肠最少。食管黏膜下肿瘤以平滑肌瘤最多见,胃以平滑肌瘤、间质瘤最多见。对于直径≤4 cm的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如平滑肌瘤、间质瘤、脂肪瘤、异位胰腺、神经鞘瘤、囊肿、神经内分泌瘤、静脉瘤、颗粒细胞瘤、血管瘤等,均可采取内镜下手术治疗,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一些常规无创指标对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EV)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5年8月~2019年9月住院行电子胃镜检查的肝硬化患者22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电子胃镜检查结果分为无/轻EV组(n=83)与中/重EV组(n=138)。收集患者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彩超等检查结果,探讨其对肝硬化患者EV的诊断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门静脉主干内径、PLT、AST、ALB、PT、PTA、APRI评分、腹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门静脉主干内径(OR=2.007,P<0.001)、ALB(OR=0.931,P=0.01)、APRI评分(OR=2.189,P<0.001)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ROC曲线结果显示,门静脉主干内径、APRI评分、ALB的AUC分别为0.789、0.797、0.346,绘制门静脉主干内径+APRI评分的ROC曲线显示AUC为0.874。结论 门静脉主干内径联合APRI评分对肝硬化中/重度EV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所致的中/重度EV诊断价值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小肠细菌过生长(SIBO)发病情况,分析IBS与SIBO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实验标准的IBS患者60例,健康志愿者21例。对60例IBS患者(试验组)及21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研究,按大便性状将60例IBS患者分为腹泻型IBS(IBS-D)组、便秘型IBS(IBS-C)组,全部受试者均接受葡萄糖呼气氢试验(glucose hydrogen breath test,GHBT)检测SIBO情况,分别记录患者的症状,SIBO阳性率和呼气氢所有浓度值。结果:IBS组60例中检出42例存在SIBO,阳性率为70.00%;对照组21例检出1例患者存在SIBO,阳性率为4.76%;两组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IBS-D组、IBS-C组阳性率分别为68.75%和71.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BO在IBS病人中发生率高,IBS与SIBO关系密切;IBS分型与SIBO相关性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树突状细胞(DC)是人体内抗原提呈能力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在抗病毒的细胞免疫中起重要作用[1].慢性乙型肝炎(CHB)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患者DC功能低下[2];胸腺肽α1是一种由28个氨基酸构成的胸腺多肽,被广泛用于调节机体免疫,促进T淋巴细胞功能可能是其重要机制之一.作为临床上治疗CHB的重要辅助用药,我们对胸腺肽α1调节CHB患者DC功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PVT)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10~2018-10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肝硬化合并PVT患者59例(PVT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未合并PVT患者78例作为对照(非PVT组)。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情况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PVT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门静脉主干内径、脾脏厚度、脾脏长度、脾静脉内径、食管套扎术史、胃底硬化剂注射史、脾切除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升高(OR=1.014,P=0.008)、脾静脉内径增宽(OR=1.959,P=0.000)、脾脏厚度增加(OR=1.117,P=0.012)、有脾切除史(OR=4.559,P=0.001)是肝硬化患者发生PVT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脾脏厚度、血小板计数、脾静脉内径在诊断肝硬化合并PV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95、0.640、0.725,脾静脉内径指标对肝硬化合并PVT的诊断价值最高。腹胀、消化道出血、发热、腹水、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痛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静脉内径增宽、血小板计数升高、脾脏增厚、脾切除史是肝硬化合并PVT的独立危险因素,PVT形成可加重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造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8.
背景 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但肝硬化血清CA125升高的影响因素尚不明确。从多角度分析影响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升高的相关因素非常必要。目的 探讨影响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8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肝硬化患者205例,行腹腔穿刺113例。分组情况:根据血清CA125水平分为CA125正常组(n=39)与CA125异常组(n=166);根据腹腔积液量分为无腹腔积液组(n=52)、少量腹腔积液组(n=40)、中量腹腔积液组(n=51)、大量腹腔积液组(n=62);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Child-Pugh A级组(5~6分)46例、Child-Pugh B级组(7~9分)87例、Child-Pugh C级组(≥10分)72例;根据腹腔积液有核细胞计数分为腹腔积液有核细胞计数正常组65例、腹腔积液有核细胞计数升高组48例(共113例行腹腔穿刺)。比较CA125异常组与CA125正常组的总胆红素、总胆汁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清蛋白、总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年龄、性别;观察腹腔积液量与血清CA125水平的相关性、Child-Pugh分级与血清CA125水平的相关性、腹腔积液有核细胞计数与血清CA125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CA125异常组总胆红素、总胆汁酸、AST高于CA125正常组,PT长于CA125正常组,清蛋白、总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CA125正常组(P<0.05)。无腹腔积液组血清CA125水平低于少量腹腔积液组、中量腹腔积液组、大量腹腔积液组(P<0.05);少量腹腔积液组血清CA125水平低于中量腹腔积液组、大量腹腔积液组(P<0.05)。Child-Pugh A级组血清CA125水平低于Child-Pugh B级组、Child-Pugh C级组(P<0.05);Child-Pugh B级组血清CA125水平低于Child-Pugh C级组(P<0.05)。腹腔积液有核细胞计数升高组血清CA125水平高于腹腔积液有核细胞计数正常组(P=0.023)。腹腔积液量、Child-Pugh分级、腹腔积液有核细胞计数与血清CA125水平均相关(P<0.05)。结论 血清CA125水平升高与腹腔积液量、Child-Pugh分级及腹腔积液有核细胞计数相关,其可用来评估腹腔积液量的多少、肝功能受损程度及出现腹膜炎并发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32例肝豆状核变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资料,提高对此病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2004年本院收治的32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该病从发病到确诊时间中位数4.8年,临床表现以肝损害为主13例,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11例,二者兼有8例,角膜K-F环阳性28例,血铜蓝蛋白降低30例,头颅CT阳性发现11例。结论 该病从发病到确诊时间长,临床表现可以肝损害为主或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或二者兼有,血铜蓝蛋白测定、K—F环检查和头颅CT检查对诊断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in介导的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在不同肿瘤细胞株中的表达。 方法 :质粒pDCβ在大肠杆菌DH5α中扩增后用碱裂解法提取 ,并经Sepharose 2B凝胶过滤柱层析 ,以Lipofectin分别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 、人肾癌细胞株GRC ,然后用X gal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 β 半乳糖苷酶活性。 结果 :β 半乳糖苷酶活性在HepG2 、GRC中均有表达。结论 :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in是有效的细胞基因转染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