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9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血栓栓塞2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21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血栓栓塞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一般特点以及抗凝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2.
在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医疗人才极度匮乏,转诊不便的诸多困难下,新疆某大型医院通过打造新疆特色医疗联合体、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与地州联动加强人才培养,创新内部管理等方面探索实践,推进分级诊疗。实践证明,加强倡导促进政府参与,加强基层人才培养,打造适应于新疆的先进信息系统对于分级诊疗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L-2、IL-6基因SNPs与房颤发生的关联。方法选取2012年1-6月医院收治的房颤患者80例为观察组,随即选择同期在门诊健康体检人员60名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外周血检测基因DNA,用PCR方法扩增IL-2基因包含突变位点-330的片段以及IL-6基因包含突变位点-572的片段,采用PHASE10软件构建这两个多态性位点的个体单倍体型;以非条件logi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采用SPSS软件进行多态性与房颤风险关联性的统计分析。结果两个多态性位点在部分人群中具有多态性,两组人群中-330(IL2)及-572(IL6)多态性位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基因-330位点和IL-6基因的-572位点多态性对于房颤的发生有着显著的易患关联,IL-2基因-330位点杂合、纯合形式分别增加房颤患病风险1.46倍和3.63倍;IL-6基因的-572位点杂合、纯合形式分别增加房颤患病风险1.32倍和1.36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携带IL-2的-330T/G位点突变基因G并且同时携带IL-6-572C/G位点的突变纯合子TT/GG能增加房颤患病风险(OR=1.22,95%CI=0.682.69);IL-2的-330T/G和IL-6的-572C/G位点突变存在左房直径水平差异。结论 IL-2基因-330T/G和IL6-572C/G位点多态性存在交互作用,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可能增加房颤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是反映一个国家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进入21世纪,我国博士生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其速度和规模在逐年递增。在博士生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博士生培养质量却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为了深入了解和评估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状况,不断完善博士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本课题组于2008年1月对新疆某高校的医学博士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博士生个人的基本情况、体现博士质量的环节以及博士生培养的影响因素。1资料与方法1.1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题的设计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问卷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了解被调查对象(博士生)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主观感受,第三部分为开放式问题,共43个小问题。1.2调查对象情况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新疆地区某高校的医学博士生。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21份,回收率85.2%。剔除个别作答不合格的答卷和录入不合格的问卷,实际统计的有效问卷为213份,有效数据占96.3%。1.3统计学处理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所获得第一手材料的归纳、整理,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频数分析、描述分析。2调查结果与分析2.1调查...  相似文献   
5.
胸痛是心内科临床工作中最常遇到的问题,占门诊量的第一位,对胸痛患者给予快速诊断,作出及时、正确的处理,是我们心内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对因被疑似和(或)临床诊断为冠心病而进行CAG检查结果正常的511例胸痛患者进行病因、临床特点分析及发病机理探讨,旨在为临床医生鉴别诊断和有效地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张菊霞  卢武红  李涤  张瑾 《新疆医学》2010,40(10):25-27
低血糖即可见于糖尿病患者也可见于其他疾患的患者,但因为其临床症状多变,表现多种形式,常易误诊为其他疾患。我院自2003年6月-2008年6月,共诊治低血糖130例,其中误诊30例,误诊率为23.08%,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菊霞  卢武红  王新萍  兰静 《新疆医学》2010,40(1):139-140,F0003,F0004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全球每年约有30%患者死亡与不合理用药有关,国内医院也存在较严重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基层医院尤为突出,因此,加强药品的合理使用迫在眉睫。我国政府目前正加大对基础医疗服务的投入,基层医院尤其是社区服务中心,应加大药品管理,减少药品的不合理使用,使之真正成为百姓健康的第一道安全防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与房颤类型、房颤病程、左心房血栓及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等方面的关系. 方法:选择2001-01至2008-01在我院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共1 041例,入选条件:①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证实的房颤发作;②超声心动图证实的非瓣膜性心脏病.分组情况:按左心房有无血栓分为无左心房血栓组(,n=950)与有左心房血栓组(n=91). 结果:1 041例患者中,男性666例,女性375例,平均年龄为(64.26 ±12.43)岁.左心房增大的有658例(63.2%).左心房内径随着病程出现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房颤而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随着病程出现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房颤而降低,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房内径的大小随着房颤病程延长而增加.有左心房血栓组的房颤病程、左心房内径大于无左心房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房颤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发生率有随着左心房内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 结论:房颤是左心房扩大的原因之一,房颤持续时间越长,左心房扩大越明显.左心房扩大在其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住院患者的种族及临床特性。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6年8月本院住院的1436例房颤患者的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36例中,汉族967例(67.3%),维吾尔族350例(24.4%),哈萨克族58例(4.0%),回族38例(2.6%),其他族23例(1.6%)。发病年龄60.8±13.9岁。其中汉族与回族的发病年龄大于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63.9±12.4,62.5±13.2岁vs53.7±14.9,54.0±14.3岁;P<0.05);各族别引起房颤的病因中,汉族以高血压为主,而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及回族以风湿性瓣膜病为主。回族与维吾尔族的血栓栓塞危险因素发生率高于汉族及哈萨克族(P=0.014)。各族别与缺血性脑卒中及血栓栓塞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差别无显著性。结论房颤患者的病因、发病年龄及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等方面存在种族差别。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