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深动脉血流重建加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经验及疗效。方法选择无理想旁路术流出道,股浅动脉、动脉及其分支全段或多节段闭塞或严重狭窄,股深动脉起始部狭窄、闭塞的FontaineⅢ期、Ⅳ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5例,施行股深动脉血流重建加大隐静脉原位Ⅰ期动脉化。结果23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4年,10例FontaineⅢ期术后静息痛消失,15例FontaineⅣ期术后静息痛消失13例,减轻2例,5例足(趾)坏死者术后2周行截足(趾)术。患者手术前后进行踝/肱血压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深动脉血流重建加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严重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简单、有效,特别适合年老体弱且下肢无理想旁路术流出道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泡沫硬化剂聚桂醇联合手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间86例单侧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3例。A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剥脱,小腿曲张静脉内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B组行传统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结果:86例患者均成功施行治疗。A组手术时间小于B组(P<0.01)。A组住院时间也小于B组(P<0.01)。术后随访半年,A组3例(6.9%)患肢出现局限的静脉曲张,B组2例(4.7%),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聚桂醇注射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安全、有效,较传统手术缩短了手术时间与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手段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结合动脉旁路术、股深动脉成形及原位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31例(36条患肢),行髂动脉支架植入球囊扩张术33条患肢;股总动脉支架植入球囊扩张术3条患肢,23条患肢行股一胭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12条患肢行股深动脉成形术,6条行原位的大隐静脉动脉化。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踝肱指数(0.65±0.18)与术前(0.25±0.11)相比较有明显提高(P〈0.05)。平均随访14个月(2~24个月),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症状明显好转,跛行距离加大(〉1000m)。结论:下肢动脉腔内介入结合动脉旁路术、股深动脉成形术、大隐静脉动脉化等是治疗多节段多平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endovascular repair of aorta diseases,EVAR)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得以广泛开展,但与其他血管介入治疗不同,EVAR对动脉入路要求较高.通常可选的动脉入路如股动脉、髂动脉,常因血管狭窄闭塞、扭曲、钙化或者夹层累及等因素,增大EVAR术中困难及术后并发症可能.本文对2005年7月至2012年3月间实施EVAR的5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动脉人路在EVAR 中的重要意义.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53例,男35例,女18例,年龄32~62岁,平均(47±6)岁,其中胸主动脉夹层患者3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15例,胸主动脉溃疡3例,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腹主动脉夹层1例.术前评估及准备: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应用CTA(38例,71.7%)或者MRA(15例,28.3%)等影像学手段,动脉入路情况:53例患者中,11例(20.7%)患者存在困难动脉入路.股动脉内径过小者1例(1.8%),髂股动脉狭窄者4例(7.5%),髂动脉扭曲明显者4例(7.5%),主动脉夹层累及双侧髂动脉患者2例(3.7%).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微波消融(EMA)与射频消融(RFA)闭合大隐静脉主干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方法 收集2019年1—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16例大隐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身高、基础临床表现-病因-解剖-病理生理(CEAP)分级、大隐静脉主干直径的不同将患者筛选并分层配对为EM...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微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微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20例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20条肢体手术成功18例,成功率90%。扩张后即时造影示病变处管径明显改善,血流通畅。结论:微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髂股血管创伤2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髂股血管损伤的特点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06年11月收治的29例髂股动静脉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29例中,行血管修复27例,其中动静脉联合人工血管移植端端吻合11例,自体大隐静脉移植端端吻合7例,利用自体大隐静脉行血管缺损修补6例,动脉内膜修复取栓并修补2例,血管端端吻合1例。结果本组29例,27例血管修复成功,随访6~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肢体血液供应良好,深静脉修复的4例长期站立时有下肢不同程度的肿胀。另2例由于肢体已发生坏死或血管床广泛栓塞而截肢。无死亡病例。结论髂股血管损伤发病凶险,早期表现隐匿。仔细的体格检查和彩色多普勒检查有助于尽早发现,而手术探查仍然是最好的诊断方式。早期诊断及尽早恢复肢体血运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卢惟钦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4):2763-2763
腹膜原发乳头状囊腺癌是原发于腹膜、致腹盆腔弥漫性癌变的一种肿瘤,此病发病率低,现报道1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切除联合血管重建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12例PRT累及腹部大血管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联合血管重建。结果 12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均未出现人工血管感染。术后病理检查为脂肪肉瘤5例,平滑肌肉瘤3例,纤维肉瘤2例,恶性神经鞘瘤2例。10例获随访1个月至3年,2例失访,3例随访期间内肿瘤复发,至今存活6例。结论对累及腹部大血管的PRT患者联合血管切除并重建,可明显提高切除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一体式覆膜支架在分叉部狭窄腹主动脉瘤中的临床使用特点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8年3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采用一体式覆膜支架治疗的19例腹主动脉瘤伴分叉部狭窄患者的资料、手术方法和随访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支架植入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70.0±2.3)min,3例患者出现术中内漏(其中Ⅰ型内漏2例,Ⅱ型内漏1例),术后15 d复查消失。19例患者随访9~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7个月,无支架移位、远期内漏、下肢缺血。结论: 一体式支架的结构设计更适合腹主动脉瘤伴主动脉分叉部狭窄的患者,且可避免术后支架远端移位,中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