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踝臂指数(ABI)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4例患者行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术检查确诊LEAOD并制定介入治疗方案,术前术后测定ABI。结果 ABI随着临床症状和血管病变严重度增加而减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行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PTA)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24例,单纯行PTA术10例。术后,ABI、患肢收缩压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由术前0.58±0.19、(95.75±23.61)mmHg、(1121.86±605.99)cm/s增加为0.81±0.14、(137.44±25.66)mmHg、(1970.61±505.30)cm/s ,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ABI是一种无创、快捷的方法,能用于LEAOD患者介入治疗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泡沫硬化剂聚桂醇联合手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间86例单侧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3例。A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剥脱,小腿曲张静脉内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B组行传统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结果:86例患者均成功施行治疗。A组手术时间小于B组(P<0.01)。A组住院时间也小于B组(P<0.01)。术后随访半年,A组3例(6.9%)患肢出现局限的静脉曲张,B组2例(4.7%),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聚桂醇注射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安全、有效,较传统手术缩短了手术时间与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微波消融(EMA)与射频消融(RFA)闭合大隐静脉主干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方法 收集2019年1—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16例大隐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身高、基础临床表现-病因-解剖-病理生理(CEAP)分级、大隐静脉主干直径的不同将患者筛选并分层配对为EM...  相似文献   
4.
浆膜切开结扎加荷包包埋:十二指肠残端闭合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881年Billroth完成世界上第1例胃切除手术至今,胃十二指肠手术已从单纯切除病灶向追求更合理的手术方式及更少的手术并发症方面发展.如何在根治病灶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胃十二指肠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十二指肠残端瘘等严重并发症,仍是值得探索的课题[1].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自2003年开始,对493例胃十二指肠手术采用浆膜切开结扎加荷包包埋来闭合十二指肠残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管状吻合器联合断流术(改良sugiura手术)的经验,并观察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0~2010年笔者医院对29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人分别采用管状吻合器联合断流术(A组)及传统门奇静脉断流术(B组)治疗,A组153例,B组142例,通过术前术后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对比检查和随访,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结果两组病人均无手术死亡;术后食管静脉曲张完全消失、显著改善和无改善的比率A组:60.12%、39.07%、0.19%;B组:41.03%、48.28%、1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A、B组静脉曲张复发出血率分别为13/137(9.48%)和46/127(3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A组2/137(1.46%),B组9/127(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5年病死率分别为28/137(20.47%)和31/127(2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吻合器联合断流术比传统门奇静脉断流术更为彻底,术后消化道出血复发率和肝性脑病发生率明显降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门脉高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一体式覆膜支架在分叉部狭窄腹主动脉瘤中的临床使用特点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8年3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采用一体式覆膜支架治疗的19例腹主动脉瘤伴分叉部狭窄患者的资料、手术方法和随访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支架植入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70.0±2.3)min,3例患者出现术中内漏(其中Ⅰ型内漏2例,Ⅱ型内漏1例),术后15 d复查消失。19例患者随访9~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7个月,无支架移位、远期内漏、下肢缺血。结论: 一体式支架的结构设计更适合腹主动脉瘤伴主动脉分叉部狭窄的患者,且可避免术后支架远端移位,中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脂微球化前列腺素E1(PGE1)在严重下肢动脉缺血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5年7月至2013年3月期间,82例下肢动脉硬化所致严重下肢缺血(CLI)并且无法行手术或者腔内血管重建的患者临床资料,以及治疗2周前后下肢静息痛疼痛分级情况、额外镇痛药物的应用和踝肱指数变化,从而评价脂微球化PGE1的短期疗效。结果 82例患者下肢静息痛改善的总有效率为75.6%,第2周患者平均额外镇痛药物的应用较第1周显著减少(P<0.05),治疗前后踝肱指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脂微球化PGE1能在短期内显著改善CLI患者的静息痛症状,不良反应小,可作为此类患者药物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评价氰基丙烯酸酯胶(n-butyl cyanoacrylate, NBCA)治疗大隐静脉功能不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0例大隐静脉功能不全患者(60条肢体)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30例(30条肢体), A组利用NBCA对大隐静脉实施腔内闭合, B组行大隐静脉射频闭合(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观察术后效果、并发症的情况, 主要终点为术后3个月时大隐静脉主干闭合率。结果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大隐静脉主干闭合率均为100%。两组患者的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 VCSS)及阿伯丁静脉曲张问卷(Aberdeen varicose vein questionnaire, AVVQ)在术后3个月时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 NBCA组出现硬结3例、疼痛及皮肤红肿各1例, 未出现瘀斑及麻木。RFA组出现麻木1例、皮肤红肿2例、硬结3例、瘀斑及疼痛各4例。NBCA组在瘀斑及总并发症发生率上优于RFA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未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单纯泡沫硬化剂治疗C2期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80例C2期的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92条患肢),术前B超排除大隐静脉主干残留、重度深静脉及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无麻醉下行下肢浅静脉单纯泡沫硬化剂注射,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80例患者均治疗成功,平均每条患肢使用6.5 mL泡沫硬化剂(1%聚桂醇1.3 mL);注射后观察24 h,曲张浅静脉均成功闭合;平均随访6个月,无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治疗后1周时有5例(5条患肢,5.4%)出现血栓性浅静脉炎,对症治疗后2周内缓解;2周时有7例(8条患肢,8.7%)注射处皮肤轻度色素沉着,3个月后减轻,6个月基本消退;2周时有5例(6条患肢,6.5%)注射处皮下硬结形成,3个月时缩小,6个月基本消退;3个月时有6例(7条患肢,7.6%)局部再通,门诊再次泡沫硬化剂注射,随访未再复发.结论 单纯泡沫硬化剂治疗C2期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疗效确切,具有安全、简便、美观、可重复等特点,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