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比较佩尔地平与硝酸甘油用输液泵输注治疗高血压急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高血压急症患者随机分为佩尔地平组和硝酸甘油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微量泵静脉输注降压药。佩尔地平组:20mg佩尔地平稀释于生理盐水至50ml,起始剂量4ml/h。硝酸甘油组:50mg硝酸甘油稀释于生理盐水至50ml,起始剂量3ml/h。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5、10、30、60min后的血压、心率,据此调整药液泵入速度。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起效时间,用药60min后降压有效率及心率变化。结果佩尔地平较硝酸甘油起效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60min后,佩尔地平组全部患者血压降至目标值,硝酸甘油组48例患者血压降至目标值,降压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心率均有增加,但佩尔地平组心率在30min时开始逐渐恢复,用药后60min后心率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硝酸甘油组用药后60min心率尚未恢复至用药前水平,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佩尔地平输液泵输注治疗高血压急症起效迅速、降压平稳、疗效确切,且对心率的影响较小,为急诊科治疗高血压急症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2.
刘生刚 《当代医学》2010,16(22):1-2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9年1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54例,采用Hartel前入路穿刺法将射频热凝温度控制在60℃~80℃,治疗4min~8min。结果 54例中,疗效优48例,良3例,好转2例,无效1例。优良率94.44%。再次射频治疗2例。结论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早期使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对照组3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d。随访观察30 d、60 d时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神经功能评分方面,治疗60 d后,治疗组NIHSS评分平均(2.1±1.4)分,对照组平均(4.3±2.0)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nkin量表比较治疗组(1.9±0.3)分,对照组(2.6±0.5)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高剂量组(20 mg/d)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轻炎症反应方面优于低剂量组(10 mg/d),且并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急症为血压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可高达180/120mmHg),合并新发或进行性的靶器官功能障碍,如未合并靶器官功能损害者为高血压亚急症[1]。行透析治疗的患者中约90%合并有高血压,极易发生高血压急症,需要采用非口服途径快速将血压控制到安全水平[2]。目前尚无研究证实一线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急症的疗效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3]。硝苯地平是第一代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起效快,降压作用显著,舌下含化是快速控制血压的途径之一。本文旨在比较硝苯地平与卡托普利对血液透析高血压急症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30例,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各15例,高压氧治疗组除给予药物治疗外,再给予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结果高压氧治疗组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压氧可减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后遗症,在预防脑梗死复发中亦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ANRIL,PON基因及其交互效应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后认知损伤(PSCI)的影响。方法 以17~70岁汉族初发急性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病后2周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进行认知测定,检测ANRIL和PO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采用多因素回归方法和多因子降维法(MDR)分析IS后认知损伤的传统危险因素和易感基因位点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255例,88例具有程度不同的认知损伤(34.5%)。分析发现,rs10116277 G等位基因携带者认知损伤发病风险更小(OR=0.128,P=0.001),rs1333049 C等位基因(OR=1.472,P=0.038)、rs12026(OR=2.595,P=0.015)和rs7493 GG基因型(OR=2.597,P=0.015)、以及rs3735590 A等位基因(OR=1.731,P=0.034)增加了认知损伤发病风险;交互作用分析发现,携带rs10116277 TT基因型和rs1333049 CC基因型的高hsCRP值患者(OR=5.049,P=0.005)、携带rs10116277 T...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不同治疗方法对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应用血浆交换、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和激素不同治疗的45例格林-巴利综合征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接受单膜血浆交换或双膜血浆吸附治疗的24例患者和16例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疗中的11例患者,临床表现迅速改善。在免疫球蛋白治疗组中有5例患者和接受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的全部5例患者,临床改善不明显。结论血浆交换或吸附的治疗效果最好,免疫球蛋白的治疗作用次之,激素治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急性期认知损伤的危险因素及相互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 选取绵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在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连续收住院的IS患者。将纳入患者分为认知损伤和认知正常组。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和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和多因子降维法分析IS急性期认知损伤的传统危险因素以及之间的交互效应。结果 共纳入患者255例。其中,认知损伤88例(34.5%),认知正常167例(6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协变量后,结果显示认知损伤组更多见大中面积梗死、非轻型脑卒中、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和高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值(P<0.05)。有大中面积梗死和非轻型脑卒中的高hs-CRP的IS患者,发生认知损伤的机率为22.632倍[比值比为22.632,95%置信区间(5.980,85.652),P<0.001)]。结论 IS急性期认知损伤发生率较高。大中面积梗死、非轻型脑卒中、颈动脉狭窄、高hs-CRP及非右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