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2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高新科技的迅速发展,医学领域不断涌现先进的诊断方法,使人们对疾病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无论是实验室检查还是器械检查(包括无创的和有创的检查),近20年来的进展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提供了更快、更新、更多的诊断信息,对疾病的及时诊断带来极大益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应用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随访观察32例应用国产封堵器封堵的伴SPH的PDA患者封堵前后的肺动脉压力,于术后24小时及1、3、6、12、24个月行超声心动图、胸部正侧位片检查随访。结果32例成功封堵的PDA患者主动脉造影测得动脉导管最窄处直径(9.2±3.6)mm,肺动脉收缩压由封堵前(98.6±16.4)mmHg降至(54.9±12.7)mmHg,肺动脉平均压由封堵前(82.1±18.6)mmHg降至封堵后(49.6±16.1)mmHg,封堵前后有统计学差异。封堵后30~60分钟主动脉造影示26例(81.2%)封堵完全;6例(18.8%)存在微量残余分流。术后12个月后所有患者均未见残余分流,未见溶血并发症,无主动脉及左肺动脉狭窄,未见封堵器移位。术后24小时心脏彩超可见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术前显著缩小,胸片测得心胸比率均较术前显著缩小。全部患者术后心悸、气短等症状均缓解。结论应用封堵器治疗一些PDA伴SPH的患者中远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4.
<正> 心脏起搏器自1952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有很大进展,尤其近十余年来,被广泛应用,获得很好的疗效。在心脏起搏器的制作方面,也不断地更新,增加了使用寿命。我们于1973年12月至1981年4月 对27例病人应用心脏起搏器进行了抢救与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仅就我们的体会并结合文献对有关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腹颈静脉回流(abdominojugular reflux),在我国各种版本诊断学和内科学科书都称之为肝颈静脉回流(hepatojugular reflux),以第6版《诊断学》为例,在176页肝脏触诊时写道:“当右心衰竭引起肝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明显,称为肝一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第7版《诊断学》以及其它书籍对此征的描述,大体与此一致。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国内外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上最重要的进展是再灌注治疗,即冠状动脉再通,恢复受损心肌的血流供应.能够达到这个目的治疗方法包括冠状动脉溶栓、静脉溶栓、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等.在我国应用最广的是静脉溶栓.在缺乏高新医疗设备和介入技术的医疗单位,在经济尚不发达地区和收入不高的人群,采取静脉溶栓不失为较好的、符合现代要求的治疗AMI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368例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疾病、心包积液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中发现电交替105例,占28.5%。其中1:1电交替为多。并对电交替发生的机理和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相关酶中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蛋氨酸合成酶(MS)和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基因的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132例CHD患儿(疾病组)与107名健康儿童(对照组)的血白细胞为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两组的MTHFR基因第677位点、MS基因第2756位点及MTRR第66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两组各自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MTHFR的677位点CC、CT和TT基因型在疾病组中分别为22.73%、51.52%、25.76%,在对照组中分别为42.99%、44.86%、12.15%,两组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S基因第2756位点AA、AG和GG基因型在疾病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TRR基因第66位点AA、AG和GG基因型在疾病组分别为25.00%、63.64%、11.36%,在对照组中分别为48.60%、42.05%、9.35%,两组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MTHFR及MTRR的基因多态性与CHD的发病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MS基因的多态性分布与CHD的发病无关;②MTHFR基因第677位点中的C/C及MTRR第66位点中的A/A均为CHD的保护基因;③两基因变异在CHD的发病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Immunobla-stic Lymphadenopathy),亦称“伴有异常蛋白血症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ILD)、“淋巴肉芽肿病X”“慢性多源性免疫增生综合征”,是近几年才被确定的一种新的疾病。自1973年Luckes、1974年Frizzera等确认本病以来,引起了临床和病理学者的注意,相继有不少病例报告。近五年来,仅就笔者所查阅到的国外文献中已有132例。国内廖清奎等于1978年报告第一例。可见本病并非罕见。  相似文献   
10.
浅谈实践在诊断学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人们注意到医学生中一种“高分低能”现象,即理论考试成绩好,而检查病人、分析病例及技术操作的实际能力却很差。这种现象在诊断学中尤为突出,因为诊断学是临床各科的共同基础。“高分低能”现象的实质是理论脱离实践。本文旨在探讨实践在诊断学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加强实践问题。一、忽视实践是诊断学教学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在文革中,砸烂了诊断学教研室,进而从理论和实践上全面否定了诊断学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