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评价应用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随访观察32例应用国产封堵器封堵的伴SPH的PDA患者封堵前后的肺动脉压力,于术后24小时及1、3、6、12、24个月行超声心动图、胸部正侧位片检查随访。结果32例成功封堵的PDA患者主动脉造影测得动脉导管最窄处直径(9.2±3.6)mm,肺动脉收缩压由封堵前(98.6±16.4)mmHg降至(54.9±12.7)mmHg,肺动脉平均压由封堵前(82.1±18.6)mmHg降至封堵后(49.6±16.1)mmHg,封堵前后有统计学差异。封堵后30~60分钟主动脉造影示26例(81.2%)封堵完全;6例(18.8%)存在微量残余分流。术后12个月后所有患者均未见残余分流,未见溶血并发症,无主动脉及左肺动脉狭窄,未见封堵器移位。术后24小时心脏彩超可见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术前显著缩小,胸片测得心胸比率均较术前显著缩小。全部患者术后心悸、气短等症状均缓解。结论应用封堵器治疗一些PDA伴SPH的患者中远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镶嵌治疗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6年以来治疗2例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由外科与内科联合共同完成,治疗效果好,随访12月均正常,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相关酶中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蛋氨酸合成酶(MS)和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基因的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132例CHD患儿(疾病组)与107名健康儿童(对照组)的血白细胞为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两组的MTHFR基因第677位点、MS基因第2756位点及MTRR第66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两组各自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MTHFR的677位点CC、CT和TT基因型在疾病组中分别为22.73%、51.52%、25.76%,在对照组中分别为42.99%、44.86%、12.15%,两组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S基因第2756位点AA、AG和GG基因型在疾病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TRR基因第66位点AA、AG和GG基因型在疾病组分别为25.00%、63.64%、11.36%,在对照组中分别为48.60%、42.05%、9.35%,两组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MTHFR及MTRR的基因多态性与CHD的发病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MS基因的多态性分布与CHD的发病无关;②MTHFR基因第677位点中的C/C及MTRR第66位点中的A/A均为CHD的保护基因;③两基因变异在CHD的发病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法洛四联症(TOF)是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占所有先心病的10%,占发绀型先心病的50%左右[1].外科手术是唯一的根治治疗方式,杂交技术在重症TOF矫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2013年1~12月期间我院有2例法洛四联症合并体肺侧支循环(MAPCAs)的患者.2例患者MAPCAs闭合的时间不同,给患者造成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等不同.这里简单探讨治疗MAPCAs血管栓塞的时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伴重度肺动脉高压(SPH)患者,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PDA合并SPH患者,应用国产封堵器封堵PDA,观察封堵前及封堵后肺动脉压力改变,术后24h及1、3、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胸部正侧位片检查随访。结果19例封堵成功,PDA最窄处直径6.3 ̄11.0(8.2±3.6)mm。术前肺动脉收缩压为81 ̄128(97±26)mmHg,平均压为69 ̄102(80±23)mmHg,封堵后30min测肺动脉收缩压为45 ̄78(55±19)mmHg,平均压为42 ̄66(49±16)mmHg,较封堵前显著降低(P<0.05),3例PDA伴SPH者术中试封堵证实为阻力性肺动脉高压而未行封堵。封堵后30min降主动脉造影示16例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3例存在微量残余分流。术后24h超声心动图示1例仍存在微量残余分流,1个月后所有患者均未见残余分流,术后未见溶血、封堵器脱落、移位及左肺动脉狭窄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封堵器治疗一些PDA伴SPH的患者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3岁,3年前因"胸部刀伤"于当地医院行心包、心肌修补术.但术后可闻及"心脏杂音",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行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室间隔近心尖部见隧道样回声中断,左室面开口6 mm,右室面开口4 mm.……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国产单封堵器对多孔膜部瘤室缺的封堵效果,并进行术后随访,评价其安全性。方法52例多孔膜部瘤室缺患者,经超声心动图(TTE)确诊,治疗均选用国产对称封堵器进行封堵。首先左室左前斜45°-60°,头位20°造影,根据造影室缺大小、形态选择大小合适的封堵器,建立股动静脉轨道。封堵后即刻左室造影,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封堵后随访24h,1、3、6个月,1年。随访指标包括心电图、TTE、放射线胸片。结果52例患者51例封堵成功,1例封堵成功后发生腱索断裂。1例因2次封堵器置入导致室缺明显增大,2例转入外科手术(包括腱索断裂1例),1例封堵器置入膜部瘤内。术后即刻造影,26例有少至微量残余分流,其中20例术后24h分流消失,其余4例于1、3.6个月和1年随访中发现分流消失,2例有少量分流;TTE显示封堵器位置良好。所有患者对主动脉瓣、房室瓣无影响,无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溶血等发生。术后8例心电图发生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随访中5例持续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2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持续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3-5d内出现交界性逸搏心律3例,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恢复窦性心律。1例患者在术后第9天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置入临时起搏器,经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维生素C治疗,术后第12天恢复窦性心律,仍为左前分支传导阻滞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结论不论多孔膜部瘤室间隔缺损距主动脉瓣有无距离均可选择封堵治疗,Qp/Qs〉1.5,最大孔〈10mm患者均为封堵治疗的适应证。经过2个月至3年的随访,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8.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6岁,因"发现心脏杂音6年"于2005年12月6日入院.查体:Bp130/75mmHg.心界无扩大,心率88次/min,律整,P2亢进,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4/6级收缩期杂音,伴收缩期震颤.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电轴70°,正常心电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导管应用封堵器关闭膜部室间隔缺损(VSD)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68例膜周部VSD患者,应用国产封堵器封堵VSD,封堵后行左室造影及TTE,观察封堵即刻效果,术后24小时、1、3、6、12个月复查心电图及TTE。结果68例患者全部封堵成功,封堵器直径(8.2±3.6)mm(6~16mm)。VSD距离主动脉右冠瓣3.54±1.26mm(1.0~6.0mm),12例距离主动脉右冠瓣≤2mm者应用对称型封堵器成功封堵,无一例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封堵后左室造影示8例(11.8%)存在微至少量残余分流,随访6个月后均无残余分流。封堵术后发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9例(13.2%),左束支传导阻滞4例(5.9%),左前分支传导阻滞4例(5.9%),右束支阻滞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2例(2.9%),其中1例于术后第9天出现间歇性Ⅲ°房室传导阻滞。术后随访1个月三尖瓣中度反流1例。结论经导管治疗膜周部VSD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长期的安全和有效性有待临床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炎后似交感风暴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病历摘要 患者,女,41岁。以乏力半月、心前区疼痛、头晕3d,加重6h于2007年9月8日23:50经急诊来我院。入院时查体:T36.5℃、HR126次/min、Bp140/80mmH奢(1mmHg=0.133kPa)、R18次/min;一般状态差,急性痛苦表情,心界不大,心音低钝,律不整。急检心电图:房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心动过速,室内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