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早期体外冲击波疗法干预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7例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稳定型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按照术后时间分组,术后3~9个月共28例作为A组,术后9个月以上共29例作为B组。ESWT后每3个月复查X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骨痂生长情况。结果:治疗前以及第3疗程结束后,两组骨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1、2疗程结束后,两组骨痂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A组在第1、2疗程结束后骨痂生长速度均明显快于B组(P0.05)。两组有效率在3个疗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670;P2=1.000;P3=1.000);两组第1、2疗程结束后的治愈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0.044;P2=0.047),而第3疗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3=0.190)。结论:早期行体外冲击波疗法干预可降低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活血化瘀法配合针刺治疗脑梗死后遗症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宇强 《河南中医》2008,28(3):44-45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配合针灸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活血化瘀中药并配合使用针刺疗法。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配合针刺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正>股骨头缺血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股骨头血运障碍,进而导致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缺血坏死的疾病。目前研究发现,脂质代谢紊乱、高凝低纤溶状态是ANFH的病理学基础。许多学者也致力于细胞水平的病因学研究,并发现有许多细胞因子参与ANFH的病理过程。ANFH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外伤、大量饮酒、骨内压升高、骨质疏松、激素的细胞毒作用导致的股骨头内微小血管损伤外,还有一些诸如潜在血管炎及血管自身的损伤等也是引起股骨头缺血的病因,并与脂质代谢紊乱、高凝低纤溶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观察补肾活血汤治疗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的神经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补肾活血汤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方法 将符合纳入诊断标准的80例脑梗塞急性期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加服中药方剂补肾活血汤,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5 d、30 d分别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15d,30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状态分级、临床疗效结果、PT,APTT,Fib,血液流变学等各项指标均有改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补肾活血汤治疗脑梗塞急性期疗效确切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体外冲击波疗法干预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7例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稳定型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按照术后时间分组,术后3-9个月共28例作为A组,术后9个月以上共29例作为B组。ESWT后每3个月复查X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骨痂生长情况。结果:治疗前以及第3疗程结束后,两组骨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1、2疗程结束后,两组骨痂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A组在第1、2疗程结束后骨痂生长速度均明显快于B组(P〈0.05)。两组有效率在3个疗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670;P2=1.000;P3=1.000);两组第1、2疗程结束后的治愈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0.044;P2=0.047),而第3疗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3=0.190)。结论:早期行体外冲击波疗法干预可降低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疗法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Yamamoto法制造模成功后,左侧股骨头做冲击波治疗设为实验组(A组),右侧股骨头不做冲击波治疗设为对照组(B组)。A组分别于治疗后1、2、4、8、12周处死动物,每次随机处死8只,取双侧股骨头行大体标本HE染色及细胞计数,免疫组化观察VEGF和BMP的表达。结果 HE染色观察在体外冲击波冲击后4、8、12周,毛细血管计数平均值分别为9.95±2.14,14.70±3.08,13.15±3.07,而B组分别为4.85±1.67,4.30±1.63,4.40±1.79;成骨细胞计数A组平均值为33.35±3.39,47.35±5.20,53.40±5.09,而B组分别为24.1±2.45,21.70±4.08,19.60±4.28,HE染色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在体外冲击波冲击后的2、4、8、12周VEGF表达A组平均值为0.104±0.018,0.177±0.020,0.167±0.017,0.144±0.031,而B组分别为0.074±0.017,0.078±0.021,0.078±0.023,0.070±0.019;且BMP表达A组平均值为0.210±0.028,0.304±0.039,0.292±0.052,0.268±0.053,而B组分别为0.136±0.025,0.140±0.033,0.144±0.029,0.118±0.028,免疫组化染色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可促进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中VEGW和BMP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栓通脉丸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7月宁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消栓通脉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L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栓通脉丸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