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丙酚对豚鼠耳蜗外毛细胞钙离子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异丙酚对氯化钾诱发的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内钙离子移动的影响,探讨其对听觉外周感受器(耳蜗)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用Fluo-3AM荧光指示剂染色急性分离的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动态观察使用异丙酚前及异丙酚(50、250μmol/L)预处理后,氯化钾诱发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异丙酚可使氯化钾诱发的外毛细胞内钙荧光染色强度的峰值下降,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并与浓度呈正相关。结论异丙酚浓度依赖性地降低耳蜗外毛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部分与抑止细胞外钙内流有关。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手术的体会王有刚龚坚我院自1994~1996年对19例帕金森病进行双侧立体定向术。男13例,女6例,病程2~7年,震颤型5例,混合型14例,两次手术间隔均在一年以上。本组均选用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后显效15例,进步4例。随访半年,无复...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防御方式和人格特片的特点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运用防御方式问卷 (DSQ)和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对 10 1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 30例正常人群进行防御方式评定和人格测定。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多采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方式 (P <0 0 5 )。防御方式与人格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P <0 0 5 )。不成熟型防御方式和中间型防御机制与EPQ的精神质 (P)得分和神经质 (N)得分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成熟防御机制与内外向(E)得分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多地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 ,存在病态人格 ,且者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有关结果 ,对于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理心理机制和开展心理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前文[1]报道了不同类别银杏叶中黄酮含量的测定结果。今又通过对不同季节、不同树龄、不同产地的银杏叶以及银杏外种皮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进一步为合理采样提供参考。并且在实验中采用以显包前就已带有色素的样品作为参比,直接消除色素等杂质在比色分析中的影响,与用平均  相似文献   
5.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芦丁的含量,结果表明:以60%丙酮或70%乙醇提取银杏叶,所得提取物的芦丁含量为33.27%~43.38%。  相似文献   
6.
分析手术治疗 39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其中前交通动脉瘤 17例 ,颈内一后交通动脉瘤 15例 ,大脑中动脉瘤 5例 ,大脑前动脉瘤 2例 ,均采用翼点入路和显微手术。结果疗效优 36例 ,良 1例 ,差 2例 ,无手术死亡。认为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关键是选择恰当的时机 ,采用显微技术 ,充分的术中降压和脑回缩 ,以及有效地防治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部大面积皮肤黏膜联合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5例因下咽、喉部恶性肿瘤术后颈部大面积皮肤黏膜联合缺损用胸大肌皮瓣与大腿内侧裂层皮片联合修复.结果5例均Ⅰ期修复成功,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用胸大肌皮瓣与裂层皮片联合修复颈部大面积皮肤黏膜联合缺损简便易行,血供丰富,成活率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胸大肌肌皮瓣在修复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转移灶残留或复发术后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鼻咽癌颈部转移灶残留或复发的患者,行根治性颈清扫术,对颈部皮肤缺损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结果 1例患者术后3h死亡,1例术后发生乳糜漏,3例远端吻合口处有感染,5例肌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共有8例延迟愈合。26例患者均一期修复成功。3年生存率为52.4%。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转移灶残留或复发的挽救性手术应选择根治性颈清扫术;胸大肌肌皮瓣血供丰富,易成活,可取瓣面积大,能满足修复术后缺损的需要;术后患者颈部紧缩感明显减轻,颈部活动度较前改善。  相似文献   
9.
皮肤屏障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构成,包括基底层、棘层、颗粒层、角质层,每层不断向上更新分化,并规律地“镶嵌”于细胞间脂质内,形成独特的“砖-墙”结构,主要具有稳定机体内环境、避免人体受到外部压力而产生病变的作用,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中医药在修复皮肤屏障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从整体观出发,通过调补脏腑、扶正固本改善皮肤屏障功能。脾作为后天之本,是人体生长发育之源,可化生营卫,自由出入于肌肤,与皮肤屏障关系密切。故在对中医脾与营卫的特性及皮肤屏障相关因子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三者定义、研究现状及相关性进行综述,对治疗靶点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总结,重点阐述了“中医脾-营卫-皮肤屏障”三者生理病理之间的相关性,论述了中医脾与营卫在修复皮肤屏障中的独特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医药修复皮肤屏障功能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对中医药修复皮肤屏障实验研究提出了建议。通过综述,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中医脾与营卫可通过肠道菌群、皮肤血流量与皮肤屏障产生联系,通过饮食干预、中药方剂、针灸等方面在修复或缓解皮肤屏障相关因子具有积极意义;同样在修复皮肤屏障过程中,针对不同人群的中医脾及营卫差异性进行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老年血流感染(BSI)的病原菌分布和临床特点,分析老年BSI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人民医院的住院老年BSI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181例老年BSI患者共分离出197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20株(60.91%),革兰阳性菌68株(34.52%),真菌9株(4.57%)。最常见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3.50%)、肺炎克雷伯菌(14.21%)、金黄色葡萄球菌(11.68%)、粪肠球菌(4.06%)、表皮葡萄球菌(3.55%)和溶血葡萄球菌(3.55%)。呼吸道来源的病原菌最多(32.14%),其次为泌尿道来源(27.86%)和导管相关来源(18.57%).合并肿瘤是老年BSI患者独立预后危险因素(P=0.006)。结论老年BSI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合并肿瘤疾病是老年BSI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