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7篇
药学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23例次ATP治疗PSVT的效果,总有效率56.5%,9例次高浓度快速注射者8例转复。器质性心脏病者副作用较多,1例冠心速注高浓度ATP后,发生心室颤动和阿-斯氏综合征。这一结果提示:药物浓度和注射速度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PSVT伴AVB者疗效也很低;病因和药物浓度是决定副作用的因素。因此,对于器质性心脏病者,尤其冠心病人,应避免高浓度快速静脉注射ATP。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SMU3、SMU8)治疗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关系,我科1993年11月至1996年6月对38例再障患儿进行了T细胞亚群测定,并在应用单抗治疗前后与病情转化进行对照。结果表明:患儿T细胞亚群比值失衡,主要表现为T4细胞减少,T8细胞增多,T4/T8比值倒置。患者T细胞处于激活状态。外周HLA-DR抗原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单抗治疗近期有效率为71.10%。有效病儿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得纠正。治疗有效后病情又恶化,T细胞亚群又紊乱。  相似文献   
3.
<正> 洋地黄应用,虽然累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中毒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死亡率约占7—50%,且大多死于严重心律失常,应引起重视。现把我们六年多来,洋地黄所致心律失常67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年龄与性别:<10岁2例,11—20岁3例,21—30岁16例,31—40岁13例,41—50岁11例,51—60岁14例,61—70岁7例,>70岁1例。男36例,女31例。  相似文献   
4.
<正> 患者,男性,60岁。曾因反复晕厥住院两次,发作时感到心前区疼痛。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电图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入院时心电图特点:图1描记为Ⅱ导联,显示为窦性心律不齐,平均心房率为63次/分,QRS时限增宽可见切迹,其时限0.12S,ST段呈下斜性压低,T波呈负正双相.当P-P间距延长到1.04~1.20S时窦性P波未能下传。图2为标准Ⅲ导联,是继Ⅱ导联后描记的,也可见上述特点,反复出现P波下传受阻。提示四位相性阵发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图1第二心动为交界区逸搏,其逆行P波位于QRS波群之后,继而可见窦性P波连续传入心室,提示魏登斯基易化作用和由魏登斯基效应维持的短时传导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5.
大剂量洋地黄中毒-房颤伴完全性弥漫性心房肌传导阻滞李倩,刘之静(附属弋矶山医院急诊内科心电图室)患者男性,66岁。原有风湿性心脏病。1976年曾行二尖瓣分离术后,慢性心房纤颤15年。1990年3月8日与家人争吵后顿服地高辛100片(每片0.25mg)...  相似文献   
6.
7.
8.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威胁糖尿病病儿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约半数糖尿病病儿起病表现为酮症酸中毒,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常因急性感染、延误诊断、饮食不当、正规胰岛素应用中断或不足而诱发,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脱水及神志模糊、嗜睡,甚至完全昏迷,严重时可出现不规则的呼吸深快,呼气中的丙酮产生特异的气味(腐烂水果味),生化改变可有高血糖、高酮体血症、高脂血症、电解质紊乱等。对酮症酸中毒如不能予正确及时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内皮素-1(ET-1)受体拮抗剂BQ123对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Ⅰ、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并探讨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理.方法:选择Wistar大鼠34只,随机分为实验Ⅰ组(n=15),实验Ⅱ组(n=9),对照组(n=10).实验组大鼠采用套管连接法建立颈部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模型,实验Ⅱ组大鼠术后4周开始给予BQ123,每次50μg/kg,每周3次,连用12周,术后16周测取大鼠肺动脉收缩压.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肺组织ET-1含量变化.RT-PCR检测BQ123对大鼠肺组织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BQ123对大鼠肺组织Ⅰ、Ⅲ型胶原表达及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左向右分流大鼠肺动脉收缩压及肺组织ET-1含量升高,肺组织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增强,胶原蛋白相对含量增加;应用BQ123后大鼠肺动脉压力及肺组织ET-1含量降低,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及胶原相对含量降低.结论:BQ123可降低肺组织ET-1含量,抑制胶原合成,ET-1和胶原合成增加均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