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2.
巨细胞动脉炎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瑛  张进安 《当代医学》2009,15(6):53-54
目的分析研究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 arterifls:OCA)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本院诊断为巨细胞动脉炎I3例患者临床症状、颞动脉活检结果、类固醇激素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0.1±13.1)岁,男:女为4:9;最常见症状为头痛、发热、视力改变,颞动脉异常、问歇性下颌关节运动障碍、乏力、晕厥、耳鸣等非常见的临床表现。其中7例以头痛为首发症状,3例为视力改变,1例为间歇性下颌关节运动障碍,病程中出现颞动脉异常5例,发热10例,风湿性多肌痛3例;ESR升高(〉50mm/h)13例;8例行颞动脉活检,内弹力膜断裂8例,炎性细胞浸润7例,肉芽肿性炎症2例,纤维素性坏死1例。13例接受耱皮质激素治疗均有效。结论巨细胞动脉炎表现多样,本组患者主要临床特点为头痛、发热、血沉增快;颞动脉活检为明确诊断的有效手段;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全瑛  王宇 《陕西医学杂志》2013,42(7):822-823
目的:研究羟氯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6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分为实验组于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并作出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实验前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TC、TG、LDL、HDL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前后TC、TG、LDL、HDL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羟氯喹具有明确的改善SLE患者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AIT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CD152)和CD40配体(CD40L,CD154)的表达,阐明共刺激分子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Graves病(GD),20例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共刺激分子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CTLA-4的百分数在GD患者中升高,在HT患者中降低.GD患者表达CTLA-4百分数与TSAb滴度呈正相关.结论:AITD外周血T淋巴细胞呈现共刺激分子的异常表达,某些分子的表达与自身抗体水平有相关性,提示共刺激分子参与了AITD的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应用通痹祛瘀散外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0例RA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痹祛瘀散外敷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RA相关临床指标改善情况、血清致炎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少于对照组,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患者应用通痹祛瘀散外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可改善病情,减轻炎症反应及疼痛程度,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7.
反应性关节炎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反应性关节炎(ReA)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80例反应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21.7±9.4岁,其中男67例,有腹泻病史者52例,以单侧膝关节肿痛为首发症状者46例。HLA-B27阳性61例,血沉升高者73例,C反应蛋白升高者38例。初诊时被误诊32例。结论:对于急性单侧下肢大关节炎患者,特别是有腹泻病史的青少年男性患者要高度怀疑反应性关节炎,HLA-B27、血沉等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全瑛  杜鹃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6):2952-2952
本文通过9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以下简称甲减)误诊病例分析,指出了萎缩性甲状腺炎或者甲状腺肿大不明显时,临床表现不典型甲减的特点,常见误诊的原因及合并症,甲减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积累了以甲减为表现的甲状腺炎诊断经验,有利于减少临床误诊,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全瑛  王菊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10):2638-2641
目的探讨昆仙胶囊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8月在西安市第五医院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口服硫酸羟氯喹片,0.2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饭后口服昆仙胶囊,0.3~0.6g/次,3次/d。两组患者治疗2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关节疼痛评分、关节肿胀和20m步行时间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CCPA)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77%和94.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疼痛评分、关节肿胀分级和20 m步行时间均明显减少,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SR、CRP、RF和An-CCPA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ESR、CRP、RF和An-CCP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昆仙胶囊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轻微,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PTPN22基因多态性与自身免疫甲状腺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检测PTPN2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与中国人自身免疫甲状腺病(AITD)的相关性, 并研究CTLA- 4基因SNP与PTPN22 SNP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231例AITD患者, 其中Graves'病(GD)149例, 桥本甲状腺炎(HT)82例和131例健康对照者PTPN22基因 1858 C>T及CTLA- 4基因49A>G位点的基因型.采用SASP-PCR技术分析PTPN22基因启动子-1123G>C的基因型.结果:(1)PTPN22基因的 1858C>T位点不存在多态性;(2)PTPN22基因-1123G>C SNP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在GD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0和0.013, OR值分别为1.44和2.33);(3) CTLA- 4基因 49A>G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在AITD组与正常组间有明显差异;(4)与携带PTPN22的G等位基因及CTLA- 4的AA基因型者相比, 携带PTPN22CC基因型与CTLA- 4 AG或GG基因型者发生GD的OR值=3.31(95%CI: 2.69-8.89).结论:PTPN22基因启动子-1123G>C SNP与GD的发生相关, 其CC基因型与CTLA- 4基因的G 等位基因对GD的发生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