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侧俯卧位护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侧俯卧位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临床应用的优势、摆放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护,认为摆放侧俯卧位时,医生、麻醉师、护士要通力合作,既要保证术野的充分暴露,又要减少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并尽量保持身体各部位处于功能位,预见性地做好防护工作,减少因体位引起的并发症,避免增加患者的痛苦。使体位摆放这一专科性很强的护理操作技术能更加规范、科学,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术中施行控制性降压的护理配合及干预。方法:30例动脉瘤栓塞术并施行控制性降压的患者,分别记录患者年龄,体重,以及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手术开始、术后30 min、60 min和手术结束时的MAP、HR、SpO2、PEtCO2;此外,积极配合麻醉和手术医师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预、监护及脑保护。结果:术中麻醉诱导后MAP、HR有不同程度的下降。MAP、HR、SpO2、PEtCO2在手术期间稳定的控制在一定范围,无显著性改变。结论:在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中,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周密默契的术中配合很重要,而控制性降压并加强监护是保证手术顺利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倪梁燕  张世明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2):2085-2086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起源于颈内动脉,位于眼动脉和后交通动脉之间,好发年龄50~60岁,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1:4,占颅内动脉瘤的0.47%~9.26%,以大型和巨大型较多。动脉瘤破裂后可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血管痉挛,脑缺血,脑水肿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现总结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20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手术配合经验。  相似文献   
4.
神经外科手术后肢体疼痛的围手术期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出现肢体疼痛的病因及处置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了232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出现肢体疼痛的情况.结果 术后肢体疼痛24例(10.3%),仰卧位手术后出现下肢疼痛12例,侧卧位手术后出现上肢疼痛11例,俯卧位手术后双下肢1例.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体位摆放不当致外周神经压迫是术后肢体疼痛的主要原因,经综合治疗后可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