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脏利什曼病是全球被忽视的传染病之一,危害严重。而利什曼原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合并感染对流行地区造成的威胁更甚。利什曼原虫与HIV存在相互作用,合并感染者在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特殊性,其病死率及复发率均高于HIV阴性的内脏利什曼病患者。本文对利什曼原虫-HIV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丁苯酞与血塞通联合治疗的疗效,为今后研究提供经验。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样本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以丁苯酞注射液为该疾病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血塞通与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炎性因子水平、神经递质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C反应蛋白(CPR)、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TNF-α)、血清5羟色胺、多巴胺含量水平、谷氨酸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35、11.029、18.341、7.435、5.223、3.866、7.001,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19,P>0.05)。结论:在丁苯...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依非韦伦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opinavir/ritonavir,LPV/r)对成人艾滋病患者血脂水平影响的差异。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接受含依非韦伦或LPV/r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艾滋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基线和治疗1年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分别比较依非韦伦组和LPV/r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结果共纳入272例患者,依非韦伦组210例(77.2%),LPV/r组62例(22.8%)。两组患者采用ART治疗1年后,LPV/r组血脂总体异常率为83.9%(52/62),三酰甘油异常率为80.6%(50/62);依非韦伦组血脂总体异常率为62.4%(131/210),三酰甘油异常率为39.0%(82/21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042,P=0.002;χ2=33.160,P<0.01)。LPV/r组患者治疗1年后三酰甘油水平较基线升高[(3.0±1.4)mmol/L比(1.9±1.0)mmol/L];而依非韦伦组患者治疗后的三酰甘油[(1.8±1.1)mmol/L比(1.5±1.1)mmol/L]、总胆固醇[(4.6±0.9)mmol/L比(4.3±0.9)mmol/L]、HDL[(1.2±0.3)mmol/L比(1.0±0.3)mmol/L]、LDL[(2.9±0.8)mmol/L比(2.4±0.7)mmol/L]水平均较基线时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57、-2.133、-3.453、-8.179、-6.423,均P<0.05)。依非韦伦治疗导致三酰甘油升高的程度低于LPV/r,△三酰甘油中位数分别为0.1 mmol/L和0.9 mmol/L,而其HDL、LDL升高的程度则高于LPV/r,△HDL中位数分别为0.2 mmol/L和0,△LDL中位数分别为0.4 mmol/L和-0.3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2.930、13.439、20.891,均P<0.01)。结论依非韦伦、LPV/r治疗对艾滋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均有影响,LPV/r导致的血脂总体异常率高于依非韦伦。两者引起的血脂异常类型不同,LPV/r导致三酰甘油升高更明显,依非韦伦导致HDL、LDL升高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艾滋病免费二线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是否合理。方法:回顾性收集某中心2013-2017年间使用免费二线药物抗HIV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该类患者的比例,分析选择二线药物的原因。结果:筛选出使用二线药物治疗的HIV感染者262例,占同期HIV感染治疗者7.0%,至2018年12月病毒抑制率96.9%,CD4+T细胞均值(334.5±225.6)个/μL。按初始抗病毒治疗即选用二线药物和由一线药物转换为二线药物分两类,分别有63例(24.0%)、199例(76.0%)。初始选择二线药物因素有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50.8%)、生育需求(20.6%)、肝功能异常(12.7%)、过敏体质(9.5%)、药物间相互作用(DDI)(6.3%);一线药物转换的因素有药物毒副反应(47.8%)、耐药(28.1%)、免疫重建不良(13.6%)、生育需求(8.0%),DDI(2.5%)。因耐药导致转换二线药物者病毒学抑制率达100%;因免疫重建不良更换二线药物者CD4+T细胞值(209.1±167.5)个/μL较更换方案前[(123.2±62.7)个/μL]明显升高(P<0.05)。结论:重庆地区艾滋病二线药物使用合理,但总体使用者偏少,需提高医务人员认识,对免疫重建不良患者及存在DDI的患者应及时更换抗病毒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儿畸胎瘤的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994年10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畸胎瘤患儿,共399例,按照性别、年龄、部位、病理类型、血清AFP水平、治疗及预后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成熟型畸胎瘤301例;未成熟畸胎瘤17例,其中组织学Ⅰ级9例,Ⅱ级5例,Ⅲ级3例;恶性畸胎瘤81例,按COG/CCG肿瘤分期标准,Ⅰ期5例,Ⅱ期14例,Ⅲ期44例,Ⅳ期18例。②成熟型畸胎瘤及未成熟型畸胎瘤共318例一期接受手术治疗,其中未成熟畸胎瘤Ⅲ级及部分Ⅱ级病例术后辅以化疗;81例恶性肿瘤患儿中,Ⅰ、Ⅱ期均手术完全或完整切除肿瘤,部分Ⅱ期病例术后辅以化疗;40例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术后化疗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另外22例中断治疗并放弃;③术后随访1~10年,3例成熟型畸胎瘤患儿术后良性复发,再次予以完整切除后,截止随访时间,301例均无瘤存活;1例未成熟畸胎瘤Ⅲ级术后恶性复发,放弃治疗后死亡;恶性畸胎瘤完成治疗的患儿仅1例恶性复发后死亡,未完成治疗患儿中10例死亡,其余患儿各有不同程度的病情进展。结论在儿童畸胎瘤治疗中,一期完整切除肿瘤,避免肿瘤破溃是预防复发及恶变的关键,未成熟畸胎瘤依据AFP、影像学、肿瘤组织分级、病理免疫组化、术中情况等选择是否化疗;对于恶性畸胎瘤,彻底手术切除的同时结合化疗,术后密切随访,可获得较高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C联合碳酸氢钠在食管碘染色检查中对抗碘对食管的腐蚀性副作用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0例食管碘染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 =100)和实验组(B组,n =100)。B组染色观察后,以维生素C生理盐水冲洗食管、胃底,再取胃底内液体测pH值;吸净液体后,用碳酸氢钠生理水溶剂冲洗食管,再用生理盐水冲洗食管和胃底,取胃底内液体测pH值。A组用生理盐水冲洗食管胃底。记录麻醉清醒时、24和72 h咽喉部不适、烧心和胸腹痛情况,并进行比较。招募40例经食管碘染色的患者,20例为A组处理方法(C组,n =20),20例为B组处理方法(D组,n =20),72 h内复查胃镜,记录C和D组胃底黏膜糜烂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B组较A组麻醉清醒时、24和72 h咽喉部不适、烧心和胸腹痛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B组用维生素C处理后的pH值与用碳酸氢钠后的pH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D组与C组比较,72 h内胃底黏膜糜烂程度较轻,两组胃底黏膜糜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维生素C联合碳酸氢钠对抗食管碘染色后碘对食管胃底黏膜腐蚀性副作用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家庭开放性口服激发试验(OFC)在非IgE介导牛奶蛋白过敏婴儿中应用时的结果判读,从而提高家长症状报告的准确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年11月—2019年6月接受家庭开放性OFC的婴儿,分析其诊断效能及家长症状报告的准确性。结果 162例婴儿[(5.85±3.03)月龄]接受OFC进行确诊,142例婴儿[(8.10±3.08)月龄]接受OFC进行口服耐受的判断。在激发过程中没有严重过敏反应发生,142例报告出现不同程度症状。皮肤和胃肠道反应多分别出现在激发试验的第1天(77.78%)和第1周(79.58%)。家长报告与医生判断结果一致性Kappa指数0.868(P<0.001);家庭开放性OFC准确性为93.42%,假阳性率9.15%,假阴性率4.32%,阳性预测值90.85%,阴性预测值95.68%。呕吐是最常见的假阳性报告症状;激发量及观察时间是导致假阴性的主要因素。结论 家庭开放性激发试验用于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婴儿是安全且准确率较高的诊断手段。通过家长教育以及对于症状可重复性的识别,能够提高其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何小庆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2):3503-3505
护理记录是患者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变化对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过程进行客观记录,也是医生观察诊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又是护士"举证责任倒置”重要的法律判定依据.如何书写符合要求的护理文件已成为护理管理人员和临床护理人员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应该在护理记录书写方面给予高度重视,护理记录实行病历质控院科两级管理,护理部定期抽查.及时根据存在问题制定相应措旌,病房设立病历质控护士,对每份病历进行自查,实行科室自我完善控制,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现就提高护士书写护理记录水平的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医院感染引起了医学界的普遍关注,医院感染随着医院的发生而发生,随着医院的发展而发展.人们认识到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必须多层次、全方位地管理,高质量、严要求地操作.而在这项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庞大的护理队伍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那么,护士与医院感染的关系如何呢?  相似文献   
10.
HL-60细胞属AML-M2型,NB4细胞为真正的AML-M3型何小庆韩锐HL-60细胞,1977年Colins等[1]报道建株。当时认为是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其最大的特点是可被分化诱导剂诱导向多个方向分化,HL-60细胞自建系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