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是世界上最常见和危害最严重的热带病之一,由于其增殖在红细胞内进行,因此也存在经输血感染的途径和风险。无论是我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发生过疟疾的流行,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各自的情况建立了不同的疟原虫筛查和检测策略,我国虽然即将消除本土感染的疟疾,但是输入性病例逐年增多。现有检测手段仍不能完全排除感染,是否对某些特殊地区或人群开展献血者的疟疾筛查、优化筛查策略,以及在血液成分制备中是否需要加入对疟原虫的灭活和去除程序,仍需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ABO亚型和弱D型的分布特点。方法:对2009-01-01-2012-12-31在我市参加无偿献血的197 146名献血者血样进行ABO、RhD血型鉴定,若ABO正反定型不一致及有弱凝集等反应特点的样本进行确认试验,鉴定为ABO亚型者确定亚型分型;对RhD阴性及有弱凝集反应者进行弱D型确认试验。结果:在197 146名献血者中共检出ABO亚型30例,其中A亚型5例,B亚型12例,AB亚型7例,类孟买型6例;除A2、A2B和类孟买型外,ABO亚型的检出率为0.011%;共检出弱D型28例,检出率为0.014%。结论:我市无偿献血者中ABO亚型频率偏低,B亚型明显多于A亚型;弱D型频率明显低于国外报道,与国内报道相似。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制品细菌污染预防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减少血小板细菌污染的方法,以提高临床输注血小板的安全性.方法 首先采用血液采集前采血器材的检查、采血环境的严格消毒及献血者严格筛选,同时改进献血者进针区皮肤消毒方法和对手工血小板去除白细胞;其次去除最初采集的部分血液,再进行血小板输血前细菌培养检查三种预防措施来减少血小板污染.另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BacT/Alert 120细菌监测系统进行需氧瓶及厌氧培养瓶细菌培养,培养阳性者转种培养,转种培养阳性者进行细菌鉴定.结果 采取预防措施后,手工混合血小板细菌污染率由0.72%降低至0.45%(P<0.01),单采血小板细菌污染率由0.47%降至0.23%(P<0.01),总的细菌污染率由0.62%降至0.29%(P<0.01).结论 采取预防措施,可减少血小板细菌污染,对提高临床血小板输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阳性率与非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2005年7,8,9,10月共19052份献血者标本进行梅毒检测;观察TPPA法和ELASE法两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有无差别;对梅毒检测结果阳性的153名献血者和随机抽取126名合格献血者,根据献血档案进行统计分析非病理因素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民族、献血次数、血型分布、职业、婚姻观察与梅毒阳性率的关系.结果 共检出梅毒阳性者153例,阳性检出率为0.804%,两种检验方法对梅毒的阳性检出率无差异;梅毒阳性发生率与非病理因素中女性高于男性,年龄在24~35岁之间的青壮年较高,文化程度高中中专教育及大学以上者较高,以高中中专教育者为主,从事服务业者高于其他职业,已婚者高于未婚者.结论 两种梅毒检测方法对梅毒阳性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梅毒阳性献血者与非病理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有关,与ABO血型、民族及献血次数无关.  相似文献   
5.
侵入性操作(bedside procedure,BP)是指以诊断和治疗为目的的病床边简单的手术操作,如胃肠内窥镜检查、侵入性内放射治疗等。临床上术前备血是外科手术准备的重要一环,目的是防止术中出血较多时能及时补充血容量和改善血液的携氧能力,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由于手术的不可预知性  相似文献   
6.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血液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能够催化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之间的氨基转移酶,整个肝脏内ALT含量约为血中含量的100倍。由肝细胞内ALT浓度比血清高1000~5000倍,肝细胞内ALT也可由于此种浓度差而泄漏入血中,因此,血清ALT活性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尤其是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标志。除在肝炎的诊断及防治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外,在中国血站系统对献血者的筛查也是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ZZAP和CDP放散DAT阳性红细胞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ZZAP和CDP两种放散方法放散DAT(+)红细胞的效果及放散后红细胞吸收自身抗体的能力,为DAT(+)红细胞的抗体放散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站送检的DAT(+)交叉配血标本,选择抗-IgG型与抗-(IgG+C3d)复合型各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ZZAP和CDP两种放散方法进行抗体放散试验,对放散后红细胞分别进行DAT试验;用放散后的红细胞吸收患者血浆自身抗体后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评价自身抗体的吸收效果.结果:抗-(IgG+C3d)复合型DAT(+)红细胞用ZZAP和CDP放散效果无差别,ZZAP放散抗-IgG型的效果好于抗-(IgG+C3d)复合型(P<0.05),CDP放散抗-IgG型与抗-(IgG+C3d)复合型的效果无差异;ZZAP放散抗-IgG型和抗-(IgG+C3d)复合型DAT(+)红细胞后的抗体吸收效果均好于CDP(P<0.05),ZZAP和CDP放散抗-IgG型DAT(+)红细胞后的吸收效果无明显差异,CDP放散抗-IgG型和抗-(IgG+C3d)复合型DAT(+)红细胞后的吸收效果无差别,ZZAP放散抗-IgG型DAT(+)红细胞后的吸收效果均好于抗-(IgG+C3d)复...  相似文献   
8.
电子交叉配血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应用多年,国外很多报道证实其具有很多优点,可以使输血更加安全.但是中国除香港外尚未见应用的报道,为了尽早在国内实现该技术,首先要设计一套简单而实用的电子交叉配血应用系统.笔者依据AABB对电子交叉配血的基本要求,运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应用程序及Microsoft Access 2000数据库管理软件,自行设计和编程“电子交叉配血应用软件”,并进行模拟测试.结果证实该软件能够实现输血科(血库)电子交叉配血和电子发血功能,可以省略常规血型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从而使交叉配血从血清学试验进入电子信息化阶段,使流程变得更简单、更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东莞市无偿捐献单采血小板经血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为降低单采血小板报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本市单采血小板 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 5项经输血传播感染性标志物和人群分布情况。结果东莞市单采血小板经输血传播感染性标志物以 ALT 最多,约占单采血小板报废量的50%;其次为 HBsAg,占26.19%;而后为抗-HCV(9.52%),抗-TP(9.52%)以及抗-HIV(4.76%),该人群主要集中在21~40岁、中等学历的男性。结论通过多渠道宣传单采血小板献血前后的注意事项,对于易高发人群适当增加有针对性的征询指导,能够减少单采血小板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夫妇ABO/RhD血型不合妊娠期血型抗体效价与妊娠次数及年龄的关系。方法:采用试管凝集法常规检测夫妇ABO及RhD血型,对夫妇ABO及RhD血型不合的孕妇进行血清采用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不规则抗体筛选、鉴定和IgG-A或IgG-B及抗-D效价测定;分析IgG-A或IgG-B效价与妊娠次数及年龄段的统计学关系。结果:380例ABO血型不合夫妇的孕妇血清中检出IgG-A或IgG-B效价≥1∶64者204例(53.6%),在8例RhD阴性孕妇中检出抗-D 5例(62.5%)。多次妊娠孕妇的IgG-A或IgG-B效价≥1∶64明显多于1次妊娠者(P〈0.01);31~40岁的高龄孕妇的IgG-A或IgG-B效价≥1∶64高于21~30岁的适龄孕妇(P〈0.01)。结论:产前对夫妇进行ABO/RhD血型、IgG-A或IgG-B、抗-D抗体效价检测,对妊娠次数较多、高龄孕妇在孕早期即应进行定期抗体效价检测,以便及时预防、诊断、治疗,减少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