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感染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预防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8年2月临床资料完整的RA患者1069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749例和验证组320例,采用Epidata 3.0双录入和SPSS 21.0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对建模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性回归分析,基于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H-L)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效果。结果 1069例RA患者中,117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0.94%。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吸烟、2型糖尿病、关节置换术后、血清类风湿因子(RF)阳性是RA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预测模型S=-2.19+0.79×年龄-1.76×病程+1.36×吸烟史+0.41×糖尿病史-1.37×关节置换术后+4.41×RF。结论对RA患者合并肺部感染进行分析并建立感染预测模型,结果显示RF、病程、关节置换术后和吸烟史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伴周围血管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伴周围性血管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42例患者分为2组,(伴周围血管炎组和无周围血管炎组),通过分析,了解伴周围血管炎的SLE的临床特点及意义。结果:伴有周围血管炎者病情较活动、内脏损害频率高,对治疗反应差,需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欧蒙公司提供的8种自身免疫抗体检测试剂,探讨对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将检测对象分成临床疑似组、已确诊组、类风湿 脊柱关节组、老年人组,健康体检组,分别检测8种自身抗体进行检测. 结果:①已确诊组自身抗体检出率高,与临床诊断相符;②临床疑似自身抗体检出率高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老年人组;③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及老年人组仅检出ANA,无其他自身抗体检出;④健康人组无任何自身抗体检出.结论:8种自身抗体检测对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断、分型、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手掌采血与手指采血在快速血糖测试中手掌毛细血管血糖(CGH)与指尖毛细血管血糖(CGF)的差异。方法选取300例糖尿病患者同时用强生稳豪血糖仪测定CGH和CGF(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结果不同血糖浓度范围(〈3.9、3.9~7.0、7.1~11.1、〉11.1mmol/L)CGH和CGF值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掌采血与手指采血测定毛细血管血糖无明显差异,对于需要经常进行血糖监测的糖尿病患者,为了减轻指尖局部疼痛,提高依从性,可以采用手掌部位采血。  相似文献   
5.
肝素治疗难治性肾病虽有数年历史,但由于肝素半衰期短,临床使用不便,停药后作用即消失,使肝素在临床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我们采用肝素皮下注射的方法,结合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取得了良效,现报告如下。l资料与方法jj病例选择19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年龄20~62岁,平均32岁,其中男12例,女7例。病史最短的3个月,最长的8年,平均3年。19例患者均符合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肾病综合征11型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入院前都不同程度的使用过激素,疗程半个月至二年。其中3例使用过环磷酸胶。人院时患者均高度浮肿,大量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作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四肢或双下肢软瘫,伴有血钾降低的8例,14例T3、T4均高于正常。结论: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多发生于男性,补钾治疗可迅速缓解症状,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是控制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抗SSA阳性类风湿关节炎病例特点。方法总结28例抗SSA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关节受累情况、受累关节数、抗CCP、RF、抗核抗体谱、CRP、ESR。结果抗SSA阳性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多为女性,抗CCP抗体、RF高滴度阳性(>正常值3倍以上)的患者有20例(71.4%),治疗后,其水平仍维持在高滴度。有4例同时有抗SSB阳性,其中2例(7.1%)就诊时合并干燥综合征(SS),1例在诊治10个月后发展成系统性红斑狼疮,另1例随访至投稿,该患者于诊断为RA 51个月后继发了SS。在随访30个月中,该组患者的CRP、ESR水平均高于正常值,说明该组患者病情控制欠佳。结论抗SSA阳性可能是提示难治性及预后较差的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常见病,有报道正常人腰椎间盘突出可达30%,但无临床症状,其中有约3%~10%的腰椎间盘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由于手术了破坏了脊柱的结构和稳定性,远期效果不佳,我科从1998年开始对此类患者进行腰椎间孔加环跳穴阻滞治疗,现将2001年1月~2003年12月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强直性脊柱炎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强直性脊柱炎(AS)的特点,减少误诊率、致残率。方法:把AS分为4组[JAS(幼年性AS)、AAS(成年性AS)、男性AS、女性AS]、及早、中、晚三期,通过分析各组的特点,了解AS的发病规律及诊断方法。结果:24例AS平均起病年龄18.2岁、首发于腰臀占50%、首发于外周关节的占42%、病程中除中轴受累外,合并累及外周关节的占66%、发生腰椎强直占AS的50%、中晚期患者均为男性、且发病年龄早。女性AS发病晚、病情轻。结论:青少年男性、出现腰臀和(或)外周关节疼痛者,要高度警惕AS。血沉(ESR)、骶髂关节CT是诊断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选用甲氨蝶呤,观察组应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融合蛋白,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8.89 P〈0.05),且起效快。结论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因此比甲氨蝶呤起效快、效果更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