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重组脂联素对自然流产(SA)模型小鼠妊娠结局、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择SPF级CBA/J雌性小鼠与DAB/2、BALB/c雄性小鼠建立正常妊娠模型(CBA/J雌鼠与BALB/c雄鼠交配)与SA模型(CBA/J雌鼠与DBA/2雄鼠交配),SA模型小鼠分为模型组与重组脂联素组。重组脂联素组自妊娠第5天开始腹腔注射重组脂联素10μg(kg·d),连续9 d;模型组同步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妊娠组不作任何处理。妊娠2周后处死各组小鼠,计算胚胎吸收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滋养细胞形态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小鼠血清脂联素、Th17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及Treg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取小鼠脾脏组织,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Treg细胞平衡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测定Th17细胞转录因子RORγt及Treg细胞转录因子FOXP3 mRNA水平。结果 与正常妊娠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胚胎吸收率上升(P 0. 05);与模型组比较,重组脂联素组胚胎吸收率降低(P 0. 05);正常妊娠组、重组脂联素组胚胎吸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模型组、重组脂联素组血脂联素、IL-10、TGF-β1水平降低,IL-17水平及IL-17/TGF-β1值上升(P 0. 05),脾脏淋巴细胞Th17细胞比率、Th17/Treg值、RORγt mRNA上升,Treg细胞比率、FOXP3 mRNA降低(P 0. 05);与模型组比较,重组脂联素组血清脂联素、IL-10、TGF-β水平上升,IL-17水平及IL-17/TGF-β1值降低(P 0. 05),脾脏淋巴细胞Th17细胞比率、Th17/Treg值、RORγt mRNA降低,Treg细胞比率、FOXP3 mRNA上升(P 0. 05)。结论 重组脂联素可能通过调节Th17/Treg免疫平衡改善SA模型小鼠妊娠结局,维持妊娠早期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急性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分娩的23例妊娠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胆红素分为2组:171μmol/L为重型组,≤171μmol/L为轻型组,对两组并发症例数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23例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均有明显消化道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表明多数患者除胆红素升高及凝血功能障碍外,尿酸及乳酸脱氢酶存在异常升高;胆红素轻型组与胆红素重型组,发生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及低蛋白血症的发病例数比较,P值分别为0.023,0.033和0.019,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他并发症P值介于0.071~1.000,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视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尿酸及乳酸脱氢酶存在异常升高作为AFLP诊断的参考指标。一旦确诊AFLP后应积极终止妊娠,多学科综合支持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对于高胆红素的AFLP患者应尤其重视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IGF-I对子宫切除所致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子宫切除术方法建立子宫切除Sprague-Dawley大鼠模型(保留卵巢)。向体外培养的子宫切除大鼠卵巢颗粒细胞施加60ng刖浓度外源性IGF-I。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结果 模型组(子宫切除)较正常组(子宫未切除)凋亡增加;IGF-I组(子宫切除 IGF-I)能减缓子宫切除引起的凋亡升高。结论 外源性IGF-I抑制子宫切除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女性急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收集北京华信医院2015年1月1日~2016年2月1日收治的30例女性急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女性急性盆腔炎疾病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检验和检查结果的假阴性率高,导致存在一定的误诊和漏诊。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53%,误诊率为47%。3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14例患者单纯经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加中药治疗,16例患者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补充手术治疗,痊愈率为100%。 结论盆腔炎诊断应综合分析和判断,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标本兼治,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妊娠晚期对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和HBV e抗原(HBeAg)双阳性的高HBV载量孕妇应用替比夫定行HBV感染母婴阻断的疗效。 方法选取2007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产科门诊进行系统产前检查的慢性HBV感染孕晚期(妊娠28周)孕妇及其分娩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清HBsAg和HBeAg双阳性、肝功能正常、HBV DNA≥ 1 × 106拷贝/ml,且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孕妇共250例,向患者充分告知HBV母婴阻断孕期抗病毒用药的利弊,根据知情自愿原则,按照患者是否服用替比夫定,分成替比夫定组(150例)及对照组(100例)。替比夫定组孕妇自孕28周起口服替比夫定600 mg/d,至分娩后42 d止。对照组孕妇则不应用抗病毒药物。检测两组受试者在孕28周和分娩时血清HBV DNA载量;观察替比夫定组孕妇服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两组孕妇的婴儿出生后均接受主、被动联合免疫;在出生6 h内、1月龄和6月龄时肌内注射乙肝疫苗各10 μg,均于出生后6 h内和1月龄时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各200 IU。检测婴儿出生后6 h内(于主、被动免疫前抽股静脉血)和7月龄血清HBsAg阳性率及HBV DNA载量。 结果服药后分娩前替比夫定组孕妇平均HBV DNA载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1.07、P < 0.001)。替比夫定组与对照组婴儿出生6 h内血清HBV DNA阳性率(0.00% vs. 1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7.36、P < 0.001);新生儿7月龄时,替比夫定组HBV DNA载量均低于检测下限,对照组婴儿HBV DNA阳性率为10.00%。经Fisher精确检验,对照组婴儿宫内感染率显著高于替比夫定组(12.00% vs. 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替比夫定组使用随访期间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且该组婴儿未发生出生缺陷。 结论随着分娩前孕妇血清HBV DNA载量升高,HBV宫内感染的危险性增加。肝功能正常、HBsAg及HBeAg双阳性,HBV DNA高载量孕妇孕晚期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妊娠晚期孕妇血清HBV DNA载量,有效阻断HBV宫内感染,对母婴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1例同时性肝转移结肠癌病例的多学科诊治过程.该病例初诊时肝脏多发转移无法切除,经过多学科讨论后患者接受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意外实现肝脏转移灶和结肠原发灶的切除.术后9月,患者肝脏转移癌复发,经过多学科讨论治疗后再次获得缓解.该病例的诊治过程说明,多学科诊治对于改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至关重要;初始不可切除的肝转移患者应根据其耐受性和治疗的反应情况动态调整治疗目标.多学科诊治团队需常态化和专业化以实现患者的最大获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Dickkopf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Ishikawa细胞系的表达及对子宫内膜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Ish-ikawa细胞系中Dickkopf1的表达定位;向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系施加外源性Dickko-pf1,应用Transwellchamber法进行体外侵袭试验,检测它对内膜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Dickkopf1在子宫内膜癌腺上皮和基质组织中均有表达,腺上皮的表达高于基质;Dickkopf1主要表达于内膜癌细胞浆和细胞膜中;施加外源性Dickkopf1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下降。结论:Dickkopf1能减弱子宫内膜癌的侵袭能力,它有望作为内膜癌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生儿mDC、pDC频数及表面分子表达,以及母亲不同HBV感染状态对新生儿树突状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集HBsAg阳性/HBeAg阳性HBV感染母亲、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感染母亲以及HBV感染标志物阴性母亲所生新生儿脐带血、健康成人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DC的频数及其CD86的表达、pDC的频数及其CD80、CD83、CD86表达、并采用FlowJo软件进行分析,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分别采集HBsAg阳性/HBeAg阳性、HBsAg阳性/HBeAg阴性和HBV感染标志物阴性母亲所生新生儿脐带血14、12和13例,健康成人外周血7例.新生儿mDC频数(0.29±0.16)及其CD86阳性率(10.72±10.01)显著低于成年人(分别是0.81±0.17和32.13±7.46),(t=-7.86,P=0.00和t=-5.36,P=0.00);新生儿pDC频数(0.15±0.07)以及pDC表面CD86/CD83阳性率(31.61±12.81,42.66±20.83)显著低于成年人(0.30±0.07;74.96±9.78;82.00±6.94),(t=-5.43,P =0.00;t=-8.49,P=0.00;t=-4.90,P=0.00).结论 新生儿脐带血mDC、pDC频数以及表面功能分子表达低于成人外周血,HBeAg可能降低生新生儿mDC表面CD86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Dickkopf-1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Dickkopf-1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比较Dickkopf-1在30例子宫内膜癌(内膜癌组)及34例正常子宫内膜(正常对照组)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Dickkopf-1的表达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不同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结是否转移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Dickkopf-1的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ickkopf-1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有关联;Dickkopf-1表达改变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有关,它有望成为临床上判断子宫内膜癌病程进展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TNF-α对去子宫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子宫切除术建立去子宫Sprague—Dawley大鼠模型。体外培养卵巢颗粒细胞并加60ng/ml外源性TNF-α。应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凋亡增加;TNF-α组较模型组凋亡进一步加剧。结论 外源性TNF-α促进去子宫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提示TNF-α可能加速了子宫切除所致卵巢早衰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