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4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同时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适应证.方法:PACG患者29例(43眼),均合并不同程度晶状体混浊.根据术前房角粘连关闭的范围不同分为3组:A组16眼,术前房角粘连关闭≤180°,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15眼,180°<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C组12眼,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B组和C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品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9~24(平均12.7±5.4)mo.观察眼压、房角和视力等的变化.结果:A组16眼(100%)、B组14眼(93%)、C组2眼(17%),术后不用任何降眼压药物眼压正常.B组另1眼(7%)局部用药眼压控制正常.C组其余的10眼中,2眼(17%)局部用药眼压>21mmHg(<25 mmHg),8眼(67%)行滤过性手术治疗.所有眼术后房角均增宽,术前房角关闭所在象限大部分重新开放.38眼(88%)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降低术前房角粘连关闭≤180°,合并有白内障的PACG的眼压,并可改善其视功能.对于180°<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的患者,联合房角分离术可获得基本相同的治疗效果.如果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则有必要联合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赵佳琦  任百超  张娟 《眼科新进展》2006,26(10):784-784
1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右眼被拳头击伤伴视物模糊半月余。在当地医院给予抗菌素及皮质激素治疗,自觉眼痛症状好转,但视物仍模糊,故转来我院。眼科检查:视力:右数指/30cm,左0.7;眼压:右3mmHg(1kPa=7.5mmHg),左15mmHg;右眼颞侧球结膜下出血,角膜轻度水肿,后弹力层皱折,前房浅,轴深2CT,周边前房1CT,房水闪辉( ),前房未见积血,瞳孔尚圆,直径约4mm,对光反应迟钝,晶状体及玻璃体未见明显异常,眼底视盘边界不清,轻度水肿,后极部视网膜及黄斑部轻度水肿,中心凹反光不清;左眼正常。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显示:右眼睫状体360°全脱离。以“右眼外伤…  相似文献   
3.
中国陕西省农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陕西省农村人群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3—07/12,采用按比例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陕南、陕北及关中3个地区农村调查8500人,所有受检人员均进行标准问卷调查,包括询问青光眼确诊史、家族史、发作史及手术史,并进行了相关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外眼、眼前节、眼底检查。≥50岁人群及怀疑有高眼压者对其应用压平式眼压计测量眼压。对可疑青光眼者进行进一步检查,包括复查眼压、前房角镜检查、视野检查。结果:8500人中共有6815人完成了青光眼的相关检查,受检率为80.18%。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共有9例,年龄为38-80(平均62.0)岁,患病率为0.13%,≥30岁、≥40岁和≥50岁人群患病率分别为0.23%、0.28%和0.39%。可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有12例(0.18%),年龄为35-77(平均54.7)岁,比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平均年龄约小7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0.023)。除年龄外,高度近视也是该人群开角型青光眼发生的危险因素。有青光眼确诊史的患者占22.22%,其中无1例接受过药物或手术治疗。66.67%(6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力损伤,其中盲目占33.33%。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与国内其他报道相近,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绝大部分患者无青光眼确诊史,并且从未接受过任何相关治疗。  相似文献   
4.
睫状沟重建Ⅱ期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睫状沟重建Ⅱ期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弦长5.5mm反眉状巩膜隧道切口,对39例39眼白内障术后、后囊膜破损无晶状体眼患者施行睫状沟重建Ⅱ期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时间,术后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20min,术后1周裸眼视力,0.1~0.3者3眼(8%),0.5~0.9者25眼(64%),1.0~1.5者11眼(28%)。除瞳孔欠圆外,其它术中、术后并发症经常规治疗1周内痊愈,人工晶状体无脱位及移位现象。结论 睫状沟重建Ⅱ期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术后视力恢复迅速而且稳定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30例新鲜性及陈旧性外伤性泪小管断裂修复的临床经验及体会,介绍了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及留置支撑线的方法,讨论了留置支撑线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先证者(Ⅳ1)女,21岁,因双眼视物模糊就诊。视力:右眼0.02,左眼0.02。晶状体核性混浊,密度高,圆形界清,皮质透明,双眼对称。1岁起病。无其他全身疾病及其他眼疾。诊断:双眼先天性核性白内障。  相似文献   
7.
陈承  任百超  马建梅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0):1940-1941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中后囊膜破裂非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对于31例31眼白内障患者在行小切口白内障术时均行环形撕囊,术中发现后囊膜破裂后防止后囊膜破口扩大,处理玻璃体后充分利用残余的囊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结果:术后1wk矫正视力≥0.5者25例(80.6%); 术后3mo,矫正视力≥0.5者26例(83.9%)。

结论:非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处理后囊膜破裂的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其推广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对 97例 1 0 2只眼老年性白内障 ,作 5 .5 mm反眉状隧道小切口 ,6~ 7mm 3 60°环形大撕囊 ,晶状体圈匙娩出晶状体 ,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结果 :术后第 3天视力 0 .1~ 0 .4有2 6只眼 (2 5 .4% ) ,0 .5~ 0 .8有 40只眼 (3 9.3 % ) ,1 .0~ 1 .5有 3 6只眼 (3 5 .3 % ) ,与同期超声乳化效果相似 ,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安全有效 ,价格低廉 ,尤其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儿童视网膜脱离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探讨此种疾病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8眼儿童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手术方法、手术疗效和预后。【结果】 外伤和近视是儿童视网膜脱离最常见的原因,手术治疗使视网膜复位的成功率为94.7%,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提高,但较难达到完全正常。【结论】 手术治疗对儿童视网膜脱离有较高的成功率,但病程的拖延常导致视力恢复的效果较差。应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儿童自我保护意识,避免眼外伤并正确处理眼外伤;注意用眼卫生,预防近视。对于有眼外伤或近视的儿童应定期复查,双眼检测,及早手术可减少儿童视网膜脱离的发病率,并促进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用眼内平衡盐溶液代替价格昂贵的粘稠剂Healon,对103例105眼老年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行水下囊袋内白内障摘除术并水下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手术方法,操作要点及优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