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建君 《山西中医》2007,23(4):10-10
1扩张型心肌病祝某,女,35岁,2005年9月2日初诊。半年前因上呼吸道感染一周后出现胸闷气促,不能平卧,伴双下肢高度浮肿。查心脏彩超示:全心扩大,心室射血分数低下。诊为扩张型心肌病,予以地高辛、安体舒通、速尿等药物治疗,疗效欠佳。刻诊:端坐呼吸,动则气促,面色白,语声低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并探讨耳内镜下不翻外耳道鼓膜瓣内置法行鼓膜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8年1月~2021年11月期间在我科行耳内镜下不翻外耳道鼓膜瓣内置法鼓膜修补术的患者133例,观察术后鼓膜穿孔愈合及听力改善情况。术前行颞骨高分辨薄层CT扫描、耳内镜检查、纯音听阈测试及其他相关检查。术后半个月、1个月、3个月随访复查,耳内镜检查观察鼓膜穿孔的愈合情况,纯音测听评估听力。采用R version 3.6.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96.2%(128/133)患者的鼓膜穿孔完全愈合,5例未完全愈合,但均比术前明显减小。鼓膜穿孔的大小和类型、穿孔边缘是否有钙化斑均不影响穿孔的愈合。平均手术时间<30 min,出血量<1 mL。术前、术后气骨导差分别为(23.3±8.93)dB HL和(13.3±7.43)dB HL,显著改善(10.0±8.30)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秩和检验)。结论 耳内镜下不翻外耳道鼓膜瓣内置法修补鼓膜穿孔,鼓膜愈合率高、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听力恢复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家庭化个体多元复合声治疗对耳鸣伴听力损失患者的有效性,并分析耳鸣伴听力损失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 方法 利用四川省4家三甲医院的既往电子病历记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接受家庭化个体多元复合声治疗的212例耳鸣患者临床资料,收集耳鸣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听力损失相关和治疗前后的耳鸣障碍量表评分等资料。采用多因素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疗效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家庭化个体多元复合声治疗对耳鸣伴听力损失患者的总有效率为43.87%,治疗周期长于12个月的耳鸣患者的有效改善率(57.43%)显著高于治疗周期短于12个月的耳鸣患者(31.53%),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比值比(OR)值为2.93(95%CI: 1.67~5.14)。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提示治疗周期为影响家庭化个体多元复合声治疗效果的独立风险因素,OR值为2.23(95%CI: 1.09~5.00),患者年龄与声治疗疗效的OR值为1.03(95%CI: 1.01~1.05)。 结论 研究表明家庭化个体多元复合声治疗可有效改善部分耳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恼人程度。其中,治疗周期是影响家庭化个体多元复合声治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针对不同听力损失和耳鸣特征的耳鸣患者采用家庭化个体多元复合声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听力损失(Hearing loss,HL)和痴呆都是全球高发疾病,其发生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而显著上升.而两者的相关性也引起广泛的讨论和研究.本文聚焦于听力损失与痴呆的相关性,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增加痴呆患病风险的的可能性,听力损失的治疗干预措施对痴呆患病率的影响,并针对可能的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一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BPPV在眩晕相关疾病中的发病率也一直位居第1位。骨和耳石在结构、形成和代谢机制上有相似之处,但对于BPPV和骨质疏松之间关系的研究尚无一致性结论。该文总结了两者之间相关性研究的现状、共同危险因素和二者共病的相关机制,旨在为BPPV患者的预防及诊治提供更多的思路,提高老年共存疾病的防治能力。  相似文献   
6.
声治疗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通过一种或多种声音刺激,包括白噪声、窄带噪声、自然噪声、音乐声等的用以治疗耳鸣的手段。其治疗效果已在多项临床研究中获得证实。突发性聋是临床常见的耳部疾病之一,大部分患者伴有耳鸣发作,二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相互作用原理目前均不明确,突发性聋伴耳鸣发病可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就声治疗的定义和作用机制、声治疗的临床应用、声治疗对突发性聋伴耳鸣作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探究声治疗在突发性聋伴发耳鸣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意义,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黄石  朱力  任建君  黄朝平   《四川医学》2018,39(3):252-256
目的对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进行咽喉反流量表评估,并探讨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条(the sino-nasal outcome test-22,SNOT-22)与反流症状指数量表(the reflux symptom index,RSI)之间的相关性,以及RSI、反流体征指数量表(the reflux finding score,RFS)在慢性鼻-鼻窦炎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住院治疗的CRS患者共96例,其中鼻窦炎伴息肉者44例(即CRSw NP组),鼻窦炎不伴息肉者52例(CRSs NP组),另于体检中心随机选取53例无鼻炎/鼻窦炎病史的体检居民作为正常对照组,对受试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SNOT-22、Lund-Mackay CT评分、RSI以及RFS评分。分析三组间各项得分有无统计学差异;并利用直线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SNOT-22量表中的流脓涕、必须擤鼻涕、涕后漏、打喷嚏以及流清涕这五项与RSI量表中的声嘶/发声疲劳、反复咽部异物感、持续清嗓、咽干/分泌物多、反酸/烧心/胃部不适这五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受试者RFS得分仅1例≥7分。RSI≥13分的结果为CRSw NP组有15.91%(7/44),CRSs NP组有23.08%(12/52),对照组有3.77%(2/53),其中CRSw NP组与CRSs N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CRSw NP组和CRSs NP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ZCRSw NP=1.99>Z0.975,ZCRSs NP=3.02>Z0.975)。RSI≥10分的结果为:CRSw NP组有18.18%(8/44),CRSs NP组有34.62%(18/52),对照组有3.77%(2/53),其中CRSw NP组与CRSs N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Sw NP组和CRSs NP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ZCRSw NP=2.26>Z0.975,ZCRSs NP=4.35>Z0.975)。SNOT-22的前10项症状总分(脓鼻涕、需要擤涕、头昏、面痛及压迫感、涕后漏、喷嚏、流清涕、咳嗽、耳胀、耳痛)与RSI总分之间的相关性如下(P<0.01):CRSw NP组正相关(r=0.461);CRSs NP组正相关(r=0.67);对照组无相关性。SNOT-20量表中的部分指标与RSI中的部分指标相关性如下(P<0.05):CRSw NP组中流脓涕与反酸(r=-0.37,P<0.05)成负相关;涕后漏与声嘶/发声疲劳(r=0.3)、咽异物感(r=0.42)成正相关。CRSs NP组流脓涕与咽异物感(r=0.362)、清嗓(r=0.418)成正相关;涕后漏与咽异物感(r=0.36)、清嗓(r=0.47)、咳嗽(r=0.455)、咽干/分泌物多(r=0.559)、反酸/烧心/胃不适(r=0.47)成正相关;喷嚏与声嘶/发声疲劳(r=0.306)、咽异物感(r=0.392)正相关。VAS量表中的鼻分泌物/涕后漏与RSI中的咳嗽成正相关(r=0.351)。结论CRS(伴/不伴息肉)患者咽喉反流症状得分高于对照组人群,且鼻部症状总分越高,咽喉部症状总分也越高,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这两个量表在鼻部及咽部症状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影响,或存在着潜在的因果关系,将RSI量表应用于调查CRS患者的咽喉反流情况可能会得到不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人类乳头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口咽鳞状细胞癌(or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OPSCCs)发病率的关联性已得到证实。最新发布的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第8版癌症分期手册中建议将HPV的表达情况作为OPSCCs分级分期的重要指标之一。与HPV阴性的OPSCCs相比,HPV阳性的OPSCCs在病因学特征、流行病学表现及病理发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并且2种OPSCCs对标准放化疗治疗的反应不同,HPV阳性的OPSCCs患者预后更佳。同时,亚洲地区HPV相关的OPSCCs的发病情况、相关疾病预后因素与欧美地区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突发性聋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其早期诊疗、疗效评估、康复治疗及随访等情况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和争议。突发性聋我国目前采用的是《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1]。2019年8月初,AAO-HNSF发布了继2012年第1版《突发性聋临床实践指南》之后的更新版(以下简称《指南》更新版)[2]。本文将对比2012版美国指南以及我国目前采用的2015版指南,解读此次更新版美国指南,并对我国目前突发性聋的诊疗现状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3月在《HNO》线上发表的《欧洲耳鸣多学科指南:诊断,评估和治疗(A multidisciplinary European guideline for tinnitus:diagnostics,assessment,and treatment)》[1](以下简称欧洲指南)是由TINNET (TINNET-COST Action BM1306(2014-2018))工作小组成员共同制定的耳鸣指南。欧洲指南主要介绍了耳鸣的分类、产生机制、评估、治疗及患者教育,其主要的对象是成人主观性耳鸣,旨在为参与评估和治疗耳鸣的所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