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儿童口腔白色念珠菌的分布及高龋儿童口腔白色念珠菌基因分型。方法:利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对144名维吾尔族3~5岁儿童进行口腔白色念珠菌分离培养及鉴定,进行 PCR25SrDNA 基因分型。结果:35个儿童(24.3%)的口腔中检出白色念球菌。无龋、有龋、高龋儿童口腔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分别为3.8%、50.0%和35.7%(χ2=22.246,P =0.000);25例高龋儿童的 PCR25rDNA 分3型,以 A 型为主(72.0%)。结论:白色念珠菌可能是维吾尔族儿童龋病的危险因素,白色念珠菌 PCR25SrDNA 基因的 A 型者可能更易致龋。  相似文献   
2.
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是一种有效的医学管理手段,而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在于利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临床研究证据指导临床医疗决策。我们将两者巧妙的结合,用于指导口腔正畸的诊疗过程,包括具体临床病例资料的收集、方案的制定等方面,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文章将PDCA循环模式结合循证医学的临床运用和方法做一介绍,并附一临床病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仵楠  代海涛  徐江 《农垦医学》2013,(3):279-281
目的:针对口腔预防医学应用实践教学模式,旨在探索提高口腔预防医学的教学质靖。方法:石河子文学2010级口腔高职班学生39名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名学生为实践教学组,采用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另外19名为传统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通过对实践教学组无记名问卷调查和对两组进干子阶段测验分析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的差异。结果:实践教学组的学生对教学实施的效果予以肯定,对比实践教学组和传统授蝶对照组,结果显示实践教学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授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践教学模式町以提商口腔预防医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PKRP)对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中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游离/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t PSA)比值的影响,探讨其在PKRP 术后随访中的意义.方法:对90例BPH患者行PKRP治疗,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检测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1、2、6个月患者血清中的 t-PSA和f-PSA水平,并计算f/t PSA比值,随访比较分析手术前后PSA变化差异.结果:术后24 h患者血清t-PSA值平均为(15.5±7.6)ng/mL,明显高于术前患者血清t-PSA值(6.2±5.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血清t-PSA值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2个月降至最低,随后血清t-PSA趋于稳定;血清f/t PSA比值术前术后任何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RP可显著降低BPH患者血清中的PSA,术后2个月PSA稳定至最低水平:与血清中的t-PsA和f-PsA水平相比,血清f/t PsA比值是PKRP术后短期及长期随访的一个更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5.
枸橼酸氢钾钠降低草酸钙结石成石危险性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枸橼酸氢钾钠降低草酸钙结石成石危险性的机制.方法:经B超、X线、尿生化检查诊断为肾或输尿管含钙结石18例,其中肾结石16例,输尿管结石2例.测定口服枸橼酸氢钾钠前后尿生化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口服枸橼酸氢钾钠2周时,尿pH值、枸橼酸、(可溶解钙×枸橼酸)/(总钙×草酸)明显升高,尿钙降低,与服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尿中尿酸、草酸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枸橼酸氢钾钠可有效降低含钙结石成石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2(MTHFD2)在口腔鳞癌(OSCC)中的生物学意义及其潜在治疗靶点。方法:通过生信分析MTHFD2在泛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MTHFD2在OSCC的总体生存期和免疫浸润的关系。结果:通过生物信息挖掘发现MTHFD2在泛癌和OSCC的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P<0.05);MTHFD2高表达的OSCC组织中b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髓系树突状细胞具有较高的免疫浸润性。结论:MTHFD2的上调可能是OSCC潜在的致癌风险因子;MTHFD2可能促进OSCC肿瘤细胞免疫浸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不同龋敏感性儿童及不同性别儿童牙菌斑和唾液中白色念珠菌检出差异性,并探讨其与龋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新疆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3~5岁儿童104名,通过唾液法与菌斑法采集样本,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口腔白色念珠菌分离培养,生化及PCR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51例高龋组中菌斑法、唾液法得到的白色念珠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7.1%和27.5%(P<0.05),53例无龋组中分别为3.8%和1.9%(P>0.05),高龋组白色念珠菌的检出率高于无龋组(P=0.000);维吾尔族男、女口腔白色念珠菌的检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白色念珠菌可能是维吾尔族幼儿龋病的危险因素且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8.
<正>1病例报告患者,女,23岁,孕4月。"突发全程肉眼血尿4h,不能自主排尿1h"入院。查体:耻骨上膀胱区隆起,叩诊浊音。留置尿管后导出大量血性尿液及血凝块。超声及CT尿路成像检查提示右侧输尿管扩张,右肾轻微积液,右侧附件区囊实性占位,累及输尿管,肿块约6.3cm×4.5cm,强化不均匀(图1A、1B)。血生化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未找到肿瘤细胞。临床诊断:右侧盆腔包块、侵犯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2(methylenete trahydrofolate dehydrogenase 2,MTHFD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中的生物学意义及其潜在治疗靶点。方法:通过生信分析和免疫组化共同分析MTHFD2的蛋白表达谱和预后价值。利用组织芯片进一步评估OSCC中MTHFD2的表达,并评估MTHFD2表达与总体生存期相关性,探讨MTHFD2在免疫浸润中的意义。结果:通过组织芯片验证MTHFD2在OSCC中表达显著升高(P<0.05),且与总体生存期存在相关性。生物信息分析MTHFD2在OSCC中与免疫细胞及免疫检查点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MTHFD2的上调可能是OSCC潜在的致癌风险因子。MTHFD2可能促进OSCC肿瘤细胞免疫浸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核基质蛋白22(NMP22)及尿膀胱癌抗原(UBC)的检测用于早期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60例,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25例,健康对照组20名,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检测尿NMP22及UBC.膀胱镜检查前取尿样分别进行NMP22、UBC和脱落细胞学检测,分析比较3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价值.结果 以大于正常对照组尿液NMP22水平上限10 U/ml为NMP22阳性界值,以12μg/L为UBC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界值时,NMP22和UBC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8.3%和86.7%,与脱落细胞学(4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种方法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特异性分别为80.0%、84.0%和92.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1.4%、92.9%和92.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1%、72.4%和38.9%.结论 尿NMP22和UBC检测技术简单,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早期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